收起左侧
发新帖

【中国焦点面对面】加快建设金融强国,中国如何发力?

时间:2023-11-8 10:21 0 619 | 复制链接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中新社北京11月7日电 题:加快建设金融强国,中国如何发力?

——专访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

中新社记者  王恩博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10月30日至31日在北京举行。这是2017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后,时隔6年再次召开的全国性金融工作会议,受到高度关注。

包括“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在内,这次会议提出了多个新要求、新表述,被视作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指南。这份指南有哪些重点?建设金融强国应当如何发力?中新社“中国焦点面对面”邀请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对此进行深度解读。

访谈实录摘编如下:

中新社记者:时隔6年再次召开全国性的金融工作会议,且“升格”为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其中最重要的关注点是什么?

王文:在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中有一句非常重要的话,那就是“要加快建设金融强国”,金融要“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这是非常有分量的。

回顾过去几十年金融学科的诞生、过去几百年近现代金融业的产生,其所强调的金融最重要的目标是支撑资源配置,并获得足够利润。但这次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的功能是,金融要为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伟业而服务。换句话说,金融的功能不能停留在为少数富豪和高净值人群获得收益这个层面,更重要的是为其赋予民族和国家的时代使命担当。

这就要结合当下国内外形势。从国际角度上来讲,世界经济已经进入一个长期停滞阶段。进入21世纪的第三个10年以来,世界经济平均增长率一直在2%左右徘徊,远远低于第二个10年3.5%和第一个10年4.5%左右的经济增长。一方面,这意味着金融对经济支撑和对社会提升层面上的功能变得乏力;另外一方面,金融风险也在扑面而来。在这样的前提下,金融如何为一个国家的强大和一个民族的复兴服务,是非常具有时代意义和当下战略考量的。

从国内角度看,当下中国刚刚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实现了全面小康,但如何以中国式现代化实现共同富裕,让高净值人群财富更加保值增值,让中低收入者能够集体赶上国家进步的步伐,这些层面上金融都要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会议首提“金融强国”的理念,不只是说要实现一个金融强大的国家,更重要的是提出“通过金融使国家更加强大”这种功能性的取向和终极目标。

a135eafeddf14371bddf3f4e48ec6eb3.jpg

中新社记者:中国距离金融强国还有哪些差距?未来如何更好地推进金融强国建设?

王文:毋庸置疑,中国现在已经是实实在在的金融大国:银行业体量遥遥领先,世界第一;保险业仅次于美国,是全世界第二大保险业大国;从资本市场的角度来讲,也是全世界前三位。但中国的金融强国之路还远不够,体现在“大而不强”。

第一,就像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中所讲,“经济金融风险隐患仍然较多”“金融乱象和腐败问题屡禁不止”等等。我们存在金融“慢性病”。

第二,监管能力和治理能力存在薄弱环节,这也是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中明确讲到的。所以会议反复强调要全面加强金融监管,且更加强调了要全方位监管,包括强化机构监管、行为监管、功能监管、穿透式监管、持续监管等。

第三,金融服务于国家强大的支撑性作用仍然不够明显。个别金融从业者把金融视为自己牟利的手段,存在道德风险。

所以,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目标,实际上是为中国广大金融行业的直接从业人员和每一个享受金融服务的国民,都提出了新时代的要求和使命担当。

中新社记者: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金融高质量发展与建设金融强国的联系是什么?推动中国金融高质量发展,主要政策落点有哪些?

王文:金融高质量发展不只是要提供更好的融资渠道,更好地实现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的导向,更重要的是在理念上注重金融的质量、效率、可持续性,以及规模增长的目标和功效。说得直白一点,要真正回归金融服务的本源,为更多民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服务。

具体到政策落点,第一,要确保整个金融体系不断地服务于实体经济以及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中讲到的五篇大文章——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提供那些普惠性的、每个人都应该有权利享受到的金融服务。

第二个落脚点是高质量的、现代化的监管,使得整个金融体系稳定运行、减少漏洞。强化金融法治建设,让金融业发展合规化、规范化、法治化、透明化、公平化。

第三,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的新闻通稿中反复强调,要扩大金融高水平开放,吸引更多外资金融机构和长期资本来华展业兴业。这也是促进中国的资本、资金“走出去”配置全球资源。

所以,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接下来的金融强国政策落脚点变得越来越明晰,也给所有金融工作者自我创新、自我改革提供了非常好的依据和动能。

中新社记者: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应当如何理解有中国特色的金融体系,这个体系有哪些特点和优势?

王文:到底什么是“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有这么几点要求是非常明晰的。

第一,中国金融发展关键是要加强党的领导。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新闻通稿中讲到“八个坚持”,第一条就是“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党代表着全国人民,党领导金融意味着并不是少数人在领导金融,更不是少数富豪在领导金融。党的领导是中国金融发展有别于欧美国家的根本特征。

第二,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本质是什么?就是要为实体经济服务。它不是为利润服务,也不是为少数人服务。金融要进行跨时空的价值交换和价值转移,但其根本目标是要服务于实体经济,而不是服务于少数人的利益。

其中就涉及要增强金融服务能力,要优化融资结构,要强化财政和货币政策的双逆周期调节,要丰富金融产品,构建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银行体系,要精准支持将资金导向实体经济。

第三,金融的底线是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风险。中国的金融行业实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西方没有实现的奇迹,那就是无金融危机的国家崛起。“无危机崛起”是中国发展有别于西方的重大特征,是我们这几十年来不断防范金融风险发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成绩。

从这个角度来讲,化解金融风险要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对风险早识别、早预警、早暴露、早处置。这样才能更好地保证,中国作为全球唯一一个没有发生过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主要经济体,也是唯一一个将金融监管重要性置于国家发展战略顶层设计中的主要经济体。

最后一点,金融发展的方向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革永远在路上,中国要有金融发展、监管改革的自觉动力。一方面要推动稳增长,另一方面还要防风险。中国金融业应该对接西方金融体系现存的固有框架和国际规则,同时推动金融监管、金融机构、金融产品、金融服务、金融基建、金融机制、金融治理的改革创新,并且向世界提出中国方案。

中新社记者:当前全球经济增长预期放缓,全球化遭遇的逆流是否扩展到金融行业并且产生影响?面对全球债务风险、金融风险上升的情况,中国应如何做好准备?

王文:当下全球经济放缓和全球化遭遇逆流的负面影响在很大程度上传导到了金融行业。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肯定会导致全球市场波动性上升。金融市场更加敏感于全球经济和政治事件,这本身也对金融机构的盈利和风险管理构成了极大挑战。

对中国来讲,面对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和较高的全球金融风险环境,还是应该坚持走自己的金融特色发展之路。在这个过程中,要保障金融业稳定健康发展,提升金融抗风险的能力。会议还首次提出了“把握好快和稳的关系”。一方面金融业要不断前进,但另一方面还要稳,在稳定大局的前提下去把握时、度、效,这样才能扎实稳妥地化解风险。

所以从这个角度上看,面对经济增长乏力、金融风险复杂化的局势,中国更应该以金融强国战略提高金融的韧性,鼓励金融机构增加资本储备,继续推动金融科技创新,积极参与国际金融规则的制定和改革。

在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中,多处都讲到了类似问题。比如说,一方面,要切实加强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优质金融服务,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健性;另一方面,要更多地推动金融业改革,比如要完善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增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巩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等。(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