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左侧
发新帖

云赏乾坤 丨银行博物馆“精品掌上看”之工行老物件(上)

时间:2023-12-5 12:44 0 501 | 复制链接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文│尹伯
在云端敲开博物馆的大门。
为了打破时空局限,让观众们可以在更为舒适的环境中用更为舒适的姿态近距离欣赏金融典藏,银行博物馆的“云展览”以常设线上微展览的形式与大家见面,奉上展厅里不曾展出的金融“老”、“珍”、“稀”,跳出博物馆的物理界限,搭建一个与观众联结、交流、共建的平台,带领大家一同触摸历史,感受百年金融的沧桑巨变,见证银行的发展与起源。
云展览 · 工行老物件(上)
成立于1984年的中国工商银行即将迎来40岁生日!回顾40年走来的风风雨雨,依稀仍在眼前,一块老招牌、一张老票证、一台老机具……承载着工行前辈们在日常工作、在业务创新上的无限智慧与努力。
回头且看来时路,往昔岁月惊若鸿。在工行成立40周年之际,让我们来盘点欣赏镌刻了工行历史印记的各类老物件。
01
中国工商银行招牌
DSC0000.jpg

1984年1月1日,中国工商银行正式成立,这块木板为底、白漆包面、黑漆题字的招牌就悄然挂在了外滩23号“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招牌的旁边。此时,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的职能,其原有的工商信贷和储蓄业务划归工行接办——这是一场千头万绪、错综复杂的“人工分家”。
尽管“分了家”,人行工行还是在同一幢大楼里办公,人也还是那些人,“两家人”也还在同一个食堂吃饭。工商银行各网点初挂牌的时候,为了避免业务的混乱、老百姓的困惑,当时人民银行网点的旧招牌暂缓撤下,直到约1个月后大家都习惯和接受了,才彻底改换门庭。
02
人民银行加盖工商银行存折
DSC0001.jpg

进入1984年,上海市民怀揣存折,像往常一样来到原人行上海市卢湾区办事处长乐路储蓄所办理业务,业务结束时,工作人员在这张存折的扉页加盖了一个工整清秀的新印章,其中第一行的“中国工商银行”赫然纸上。出了门口回头一瞧,嘿!招牌上的“人民”已经改成了“工商”,自己已经成了工行上海分行的首批客户。
“人工分家”后,工行对人民银行的各类凭证继续沿用,加盖工行图章。当时上海的工行网点遍布全市城区,客户量庞大,如果将过去人行的凭证作废,不仅耽误时间、浪费纸张,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也会给老百姓带来很大的不便。因此,一直到旧有凭证全部用完,才正式开始使用新的工行上海分行凭证。
03
账卡转盘
DSC0002.jpg

80年代还是纸质票据的年代,银行柜员常说大夏天风扇只能吹脚,也是因为桌面上全都是票据,一阵风来,免不了要纸票满天飞。同样,不像今天工行的网络系统存储了所有客户的款项信息,当年的客户信息被称为“账页账卡”,就收纳在这一方“大转盘”里。客户要办理存取款业务只能来这同一个网点办理,不能“通存通兑”。但银行柜员也在业务速度上下足了功夫,就在一位客户走入网点的两三秒钟时间里,柜员就能从这塞得满满的大转盘中找到这位客户的那份账卡,迅速办理业务。
04
印章架
DSC0003.jpg

在近代的钱庄、票号中,印章在很大程度上具有防伪的功能,其造型多样、印面花纹繁复;而在现代的银行中,印章更多是责任和信用的体现,这些印章往往形制相近、字迹端方、内容直截了当。在纸质票据年代,印章在业务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一位银行柜员要操作的印章少则三五枚,多则近十枚。为了以最快的方式操作印章,避免手忙脚乱的情况,印章架应运而生。
印章架由带底座的轴支撑着一个转盘,转盘形似雪花,由数个“U”型的金属部件焊接而成,每个“U”型结构都可以挂上一枚印章。这种印章架放置在桌面上,可以转动选取印章,在每个印章背后做好标记,取用便一目了然。印章悬挂于架上,还可以防止印泥污染票面,有助于将桌面用具归整得井井有条。
05
取款铜牌与铜牌座
DSC0004.jpg

以前银行里的业务流程,一切都要靠手工,花费时间长,经手人数多,票据容易混杂,客户也难免长时间等待。因此,经办柜员接下客户办理业务的相关金额、票据后,给需等待的客户发放数字铜牌,用相同数字的配套夹子夹住所有材料,据此完成查找、记账等流程,并将需要返还客户的材料交予复核兼出纳人员,由他们叫号,将相关材料、现金交到客户手中。
由此,客户就不必紧盯着出纳柜台等待,铜牌在手,心里有底。这种中间带孔的铜牌可以方便地串到铜牌座上,归置整齐。比起今天使用的随用随扔的叫号纸,以前的铜牌能够循环使用,节省了大量纸张,充分体现了当时勤俭节约的理念。
06
“飞乐音响”股票
DSC0005.jpg

改革开放一声炮响,金融业变革轰轰烈烈,工行正走在潮头浪尖。1984年11月18日,改革开放后上海的第一支股票“飞乐音响”悄然现世,它由中国工商银行信托投资公司静安分公司代理公开发行。1986年9月26日,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的静安证券营业部成立,这是新中国第一个证券交易柜台,被誉为新中国证券市场的发祥地。一石激起千层浪,在国内还对股票相当陌生的时候,国外无数的视野已经集中到这小小的一张股票、一方柜台。同年11月,纽约证券交易所董事长凡尔霖先生闻讯访华,邓小平同志向他赠送了一张“飞乐音响”股票作为“国礼”,凡尔霖亲至上海的工行静安证券营业部将股票过户到他自己名下,那张股票至今仍珍藏在纽交所的陈列大厅里。
07
中国工商银行储蓄旅行支票
DSC0006.jpg

随着商贸活动的日益活跃、金融制度的不断改革,银行办理业务的多样性蓬勃发展。1986年10月1日,中国工商银行在全国10大城市的指定储蓄所,首先开办了储蓄旅行支票业务。储蓄旅行支票是一种限于个人使用的旅行结算凭证,主要目的在于方便储户到外地旅游、探亲和采购时,减少携带大量现金。如客户由甲地到乙地出差、旅游、采购等,可先在甲地凭证件申请旅行支票,在有效期内到达乙地,凭支票及本人合法证件即可在指定机构兑取现金。这种储蓄旅行支票上承中国传统票号的汇票,下启通行天下的银行卡,可谓是从现金到卡过渡期的一种独特产品。
08
中国工商银行压卡机与信用卡
DSC0007.jpg

信用卡是80年代最重要的银行业务革新之一。1987年,工商银行广州分行推出了全行首张信用卡“红棉卡”,至1989年,工行决定全行统一发行信用卡“牡丹卡”,借“牡丹花花中之王”的地位,寓意“牡丹卡卡中之冠”的前景。
然而信用卡刚开始使用时,与之配套的“POS机”还没有普及,不能联网,信用卡基本都是通过“压卡机”来完成消费的。压卡机用于将信用卡上凸起的卡号和姓名等信息压印到单据上,压印完成后,手工填写金额等信息,商户再拨打银行的授权电话,银行需要核实信息,然后给商户一次性的“授权码”,商户将“授权码”写在单据上由客户签字后,这笔交易就宣告完成。商户周期性地将这些单据交给银行,银行再按照单据上的金额进行扣款并支付给商户。
09
中国工商银行礼仪储蓄存单
DSC0008.jpg

礼仪储蓄存单是一种以礼品为名义的存款凭证,这种存单主要是为了方便客户在节日或者重要场合送礼使用,式样美观,又贴合主题,在民国时期就是一种十分受欢迎的银行存单类型。改革开放伊始,工行推出的礼仪储蓄存单再度盛行,成为最时尚流行的寿礼、压岁钱、份子钱。这三份存单票样都是存期一年的壹佰元存单,而封面图案各不相同:寿星捧寿桃、小狗衔气球、夫妻相亲爱,对应于不同的送礼场合。
10
有奖储蓄摇奖机
DSC0009.jpg

有奖储蓄是客户参加一定额度的定期储蓄后,通过摇号的方式产生各等奖项的储蓄形式,在以小博大的期望下,有奖储蓄风靡一时。在工行开办的有奖储蓄中,最火爆的莫过于“彩电有奖储蓄”和“金戒指有奖储蓄”,储户参加定期储蓄后,通过抽奖的方式得到紧俏的彩电和金戒指购买券,这一下子在小城引起了轰动。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彩电、金戒指都是需要计划才能买到,这种储蓄方式对人们极具吸引力。
用于摇号的摇奖机无疑是抽奖仪式上万众瞩目的“主角”,存户们每每怀着期盼而忐忑的心情紧张地注视着那一颗颗从奖球中滚落下来的号珠,中奖者欣喜若狂,凭号领奖,未中奖者垂头丧气,下次再来!
“上海市银行博物馆”官方公众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