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source src="https://mk.haiwainet.cn/video/2024/6/20/681.mp4" type="video/mp4"/>
塔克什肯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地区青河县的一个边境小镇,它的东部与蒙古国科布多省西三县(阿勒泰县、布尔根县、乌音齐县)接壤。2000年,大电网延伸到塔克什肯镇,供电所随之成立,这座供电所保障着镇里与塔克什肯口岸居民的用电。严学忠是小镇供电所——塔克什肯镇供电所的一名员工,在这里已经工作了9年之久。
收费、巡检、维修……塔克什肯镇的一切看上去都很平常。但就是这座看似平常的供电所,另外还承担着一项重要任务,那就是负责蒙古国科布多省西部三县(阿勒泰县、布尔根县、乌音齐县)2.1万户居民的供电服务。
严学忠(右一)在和同事检查输电线路。 海外网 谢明/摄
2009年9月,随着由中国援建的蒙古国布尔根县35千伏变电站和35千伏中蒙输电线路建成投运,蒙古国科布多省西部三县2.1万户居民终于用上了稳定的“中国电”。
“我们每个月会给蒙古国那边结算一下电费,另外他们有一些线路接地之类的问题,我们也会帮助他们解决。”严学忠说。
王丛新是塔克什肯供电所所长,自从2008年任职以来,他已经在岗位坚守了17年之久。严学忠就是王丛新的徒弟。
“刚开始送电的时候,蒙古国那边连很小的问题都没法解决,很多都需要我们到那边帮助他们,所以那个时候我们会特别频繁地出国。”王丛新回忆到。
2015年冬天,蒙古国科布多省西部遭遇罕见大雪,多条供电线路停电。气温下降到零下45摄氏度,王丛新接到蒙古国抢修电话后,带领严学忠等一行人义无反顾投身雪海。经过几个小时抢修,故障终于排除。
“像在冬天抢修,大雪以后,积雪厚到车都走不了,人都很难走动。”严学忠说。
“那雪硬硬的就跟冰一样,人一走就塌,根本走不动,最后没办法就只能爬过去,那是我印象最深的一次。”王丛新回忆到。“每次这样子干完活以后,说不累那是不可能得,真的非常累。但是当回来以后,看到人家电通了,房屋热热的,那个时候真的特别就是有成就感。”
15年间,塔克什肯镇供电所员工成了中蒙双方的“电保姆”,他们把供电服务延伸到蒙古国,多次帮助蒙方解决各种技术问题,另外还组织人员培训,讲解各方面的电力知识,所长王丛新也代表供电所连续四年获得蒙古国“特别贡献勋章”,被当地称为“国门上的供电所”。
严学忠(左二)和蒙方人员进行技术交流和培训。 海外网 康杰/摄
“刚开始我们对他们那边的情况也不熟悉。后来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多,熟悉了当地情况,解决问题地效率也越来越高。比如排查事故地点,以前可能要一两天,现在半天就可以完成。”严学忠说。
“在供电的十几年里,我们互相交流,他们的技术还有设备的等级都提高了,需要我们帮忙处理的问题也慢慢变少了。”王丛新说。“而且现在通讯技术发达,很多问题我们通过线上的语音、视频就可以远程指导他们解决。”
“我们向王所长学习了不少的电力技术,我们电力技术一年比一年好了,比如以前是用手拉合断路器,现在用遥控器远程操作。线路发生故障的时候,故障指示器也会显示哪里短路或接地,我们会很快找到故障点,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帮助。”蒙古国西三县电力公司经理赛库说到。
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蒙古国的供电需求也日益旺盛。2023年8月,塔克什肯110千伏输变电工程正式投运,110千伏龙湖塔线将塔克什肯镇电压等级由35千伏提升至110千伏,保障了蒙古国西三县的电力可靠供应。同时,该项目的投运缩短了中国向蒙古国供电的电源起点,显著提高了向蒙古国供电的电能质量。
夕阳下的110kV龙湖塔线 海外网 康杰/摄
“以前我们是用35千伏阿塔线给蒙古供电,但因为电是从那个阿尕什敖包乡供过来,然后又从这到蒙古国,供电半径过长,到蒙古国的时候电压就会过低,导致他们好多设备带不动。像现在的话这边出来110千伏变电站,供到蒙古国的电压就比较稳定。”严学忠介绍到。
稳定的“中国电”促使科布多省西部三县人民的用电需求也在增长和升级,中国物美价廉的家用电器也成为了他们的首选。在塔克什肯边民互市二级市场,就可以见到不少来中国采购家用电器的蒙古国人民。
“现在蒙古居民用的电器设备60-70%都是中国制造的。”赛库说。“我们蒙古国科布多省西部三县没有供电之前都是用发电机发电,只能晚上八点到早晨八点送电,而且只能用来照明。自从新建35千伏跨国线路后连农村人家都用上了电气设备,比如冰箱、电视等,村里60%的村民都用上了电采暖。现在村民都无法想象当时没有电的生活,现在没电什么都干不了,连喝水都是个问题。电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不少便利。”
在中国西北方的旷野上,一条条输电线将“中国电”送往蒙古国。在15年间,塔克什肯镇供电所既是蒙古国科布多省西部三县的“光明卫士”,也是“一带一路”友谊桥梁的搭建者。严学忠也即将接过师傅王丛新的“接力棒”,继续将“中国电”和“中国情”带给蒙古国人民。(文/张子旭)
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中国正能量网络传播专项基金资助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