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左侧
发新帖

[时事点评] 菲律宾在南海频繁挑衅之举包藏了怎样的祸心?

时间:2024-7-11 06:27 0 348 | 复制链接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中国网特约评论员 鞠海龙

菲律宾小马科斯政府南海政策的迅速逆转,始于2022年11月27日美国副总统哈里斯访问菲律宾期间。小马科斯上台后,菲律宾外交部、国家安全委员会、武装部、海岸警卫队等多部门密集围绕南海问题发表公开言论,涌现出一大批寄希望以所谓“巧实力”来抗衡中国“硬实力”的政治人物。这些政治人物以落实所谓“仲裁裁决”,呼吁美国将中菲南海争端纳入《美菲共同防御条约》为话语核心,反复发表公开言论,塑造菲律宾对华强硬的政治形象,推动南海问题再度成为国际热点问题。

在菲律宾国内政治人物热炒南海议题的同时,以美菲安全关系为中心牵出一系列南海地区安全小多边合作也迅速展开。其中,美日菲、美澳菲、美日澳菲等外交关系组合被国际媒体广泛报道。菲律宾介入美国等域外大国军事演习、地区联合巡航等活动,被菲律宾国内媒体频繁曝光。镁光灯下频繁的出镜率,营造菲律宾以小国身份在国际社会“大有作为”的舆论形象。

为了将国际舆论的影响力转化成南海权益诉求的现实助力,菲律宾在中菲南海争议问题上采取一系列激进措施,其中,包括频繁的“仁爱礁运补”“黄岩岛冲击”“仙宾礁滞留”等挑衅性动作。毫无疑问,这些措施都遭到中国维权执法力量的严密阻隔,未产生任何实际作用。理论上讲,菲律宾对此结果应当有清晰的预判。毕竟,想以此类挑衅性手段侵犯中国的主权显得过于天真。

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表面上“自不量力”的挑衅行动包藏了菲律宾借南海问题搅乱国际舆论的祸心,即通过国际话语争取广泛的国际支持的“巧实力”手段,实现以“软手段”谋求“硬目标”的战略目的。这也是为什么菲律宾在国际话语的炒作中完全回避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等国际法,反而将舆论重点几乎全部聚焦到“船员受伤”“激光照射”等带有情景性、容易激发情绪共鸣的具体事件上的原因。以弱者示人的国际话语策略,不仅容易激发国内民众对南海问题的群情,而且易于在国际社会广泛传播。

不过,小马科斯政府在南海地区掀起国际舆情热点的时候,国际舆论场上有比“水炮攻击”更具吸引力的劲爆新闻。久拖不决的乌克兰危机和新一轮巴以冲突,提升了国际社会共情反应的阈值。菲律宾的舆论炒作并没有得到预期效果。不仅如此,在国际主流媒体的引导下,菲律宾南海议题几乎全部转向中美围绕地区安全和国际秩序的宏观战略博弈。除了没有现实意义的“声援”之外,菲律宾没有从美国那里得到任何有价值的实际支持。甚至连战略盟友的承诺,也在可能引起大国对抗的危险前提下成了顾左右而言他的笑话。

半个世纪前,菲律宾总统马科斯曾寄希望于通过《美菲共同防御条约》实现南海诉求。现在,小马科斯寄希望于站队美国“印太战略”,对中国南海岛礁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进行豪夺。历史何其相似,美国再次抛弃了菲律宾。

几经周折之后,菲律宾终将发现,解决中菲南海争端最好的选择,是回到双边的谈判桌上。只是,这个最明智的选择,需要菲律宾的政治人物们在一次次对美国希望的破灭中慢慢觉悟。(作者系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华侨华人研究院院长、教授)

编审:蒋新宇 高霈宁 张艳玲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