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左侧
发新帖

浅谈菲华文学的本土化与国际化

时间:2016-7-7 16:07 0 2036 | 复制链接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作者:雨柔  原载《商报》

  每个民族在发展的过程中都会形成其自身独特的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
  本土化文学立足于本土生活与民族传统,以本土化的民族生活场景和民族思想内涵来构建文学主题,文学主题不是在于表现抽像理论,而是在于体现人的具体生活场景和事物的具体内容,表达具体的思想情感。本土化的文学创作需要以本土的民族生活和民族精神作为文学场景,本土生活、风俗人情、自然风貌蕴含着丰厚的民族文化,是本土化文学创作的源流,文学审美源自于普通大众的日常生活,文学创作不能只是某种创作技巧,而要有一种民族精神方向,本土化文学要展示民族传统、体现民族精神。
  菲华文学融合了菲中两个民族的文化传统,揉合了菲中两个民族文化的生活场景与思想内涵,两种文化色彩在作者行文时自然流露于字里行间,形成其独特的文学艺术特色。因此,菲华文学不能作为单个民族的纯正本土化文学来评述,只能作为海外华人文学来看待,海外华人文学更趋向于国际化。由于海外华人文学在创作的过程中,作者在潜意识里拼接了祖籍国与移居国的两个民族生活场景,作品包含了两种民族思想,如放在某个民族里去考察,便不会被认同为纯正的本土化文学,只有放在国际文化的大背景下,海外华人文学才会显现出其独特性。
  菲华文学根植中华文化土壤,借监不同的文明精粹作为文学场景,用本土化的语境讲述菲华故事。从文学的本体结构来考察,菲华文学的创作核心来自于菲华社会意识形态下的生活场景,菲华社会的意识形态源自菲中两个民族的社会意识形态体系中的基础元素,菲华社会的文化特征也是融汇了菲中两国的民族文化与现代文明,菲华社会是菲华文学发生的源流与发展的动力,对中华文化的“坚守”与“传承”构成菲华文学的本体,祖籍国的文化内涵与移居国的生活场景体验,使菲华文学表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与多元的文化内涵。菲华文学在历史的发展中,吸取了移居国的本土文化与其他外来文化的融汇,依靠作者的内心体验及意向创造,采用菲华社会特有的语境,给作品带来了开放性的新貌,形成菲华文学的特征。                                       
  如果从本土化来考察菲化文学,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商报小说选》直接影响了菲华文学向本土化转向。《商报小说选》生长于一个特殊的历史背景,作者经历了抗日战争血与火的洗礼,又受到当时菲律宾排华浪潮的威胁,加上华族之间的党派之争,可以说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是华族在菲律宾最为彷徨苦闷的动荡年代。而此时期的短篇小说在菲华文坛盛极一时,作品内容大都以菲岛本土生活场景为素材,描写华人华侨在菲岛的生活境况;表现了战后留下难以愈合的心灵创伤;反映华族与菲律宾人民在抗日战争时期并肩作战的感人情景;揭示战后菲华社会的内部矛盾;解读华族与菲人之间因风俗习惯迥异而产生的隔阂。作者以敏锐的视野深入本土化的生活场景和时代的社会风尚,给作品烙下了鲜明的时代印记,推动了菲华文学逐步走向本土化的进程;启示了半个世纪后的融合路向。
  菲华文学从艺术上尝试本土化已经达到新的阶段,富于民族情调的创作展示了菲华文学本土化的广阔前景,菲华文学在每个时期的发展都会引起中国文学界的关注,中国及海外的一些学者已经在对菲华文学进行系统化的研究,菲华文学在国际视野下正在逐步转向国际化。2016年7月4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