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左侧
发新帖

十年换了7任行长,光大银行能否成为金融“黄埔军校”?

时间:2024-7-19 11:13 0 182 | 复制链接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DSC0000.jpg

伴随着“70后”博士的走马上任,光大银行这家7万亿级股份行的“镀金效应”再次引来关注。7月8日,光大银行董事会公告,同意聘任郝成担任中国光大银行行长。待相关程序完成后,郝成将成为光大银行第12任行长,也是该行10年来第7位行长,这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也由此被称为金融高管培养和输出的重要基地。
不过,作为金融央企,光大银行干部辈出的背后,业绩缺乏“硬功夫”,关键数据承压,是否成为金融圈的名副其实的“黄埔军校”,或依然存在疑问
十年7任行长走马上任,光大银行成为“镀金石”
梳理时间轴,最近十年来,光大银行行长可谓频繁变换。
南都湾财社记者注意到,光大银行的历任行长基本来自国有大行,更像是国有大行高级干部的选拔培养与输出的“镀金石”。2014年1月,时任建设银行副行长赵欢调任光大银行担任行长;2016年1月,时任中国银行副行长张金良接任赵欢出任光大银行行长;2016年底,时任农业银行黑龙江省分行行长的葛海蛟出任光大集团副总经理调任,并在两年后担任光大银行行长。
2020年1月,时任国家开发银行副行长刘金调任光大银行担任行长。
2019年初,在交行工作了25年的业务总监的付万军调任光大集团副总经理一职。两年后即2021年4月,他出任光大银行行长;2023年3月,时任中国银行副行长王志恒出任光大银行行长,直到此番郝成履新。
DSC0001.jpg

更加值得注意的现象是,近十年来光大银行已连续有6任行长获得重用:赵欢已任国家开发银行董事长,今年3月张金良已任建设银行董事长,去年4月葛海蛟已任中国银行董事长刘金已出任中行副董事长、行长付万军任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值得一提的是,今年51岁的王志恒日前已任农业银行行长。他接棒光大银行行长一职时仅49岁,是全国性股份行阵营最年轻的行长;如今他成为国有行最年轻的行长。

DSC0002.jpg

郝成(图片来自网络)
实际上,这样的干部跃升轨迹还有更多。据记者观察,刘珺、吴富林等金融界高管都是从光大银行起步,并在该行长期工作。2024年5月,光大银行原副行长刘珺出任工商银行行长吴富林则在两年前出任中国进出口银行董事长
但是,对于核心管理层的频繁变动,光大方面并非没有姿态。早在2021年召开的业绩发布会上,光大集团原董事长(兼任光大银行董事长)李晓鹏曾回应,一个企业的战略有一定的定力,不会因为个别领导的变化,而产生重大变化。“因此,即便是我们管理层有一些变化,但是每一届管理层和每一任行长,对忠实执行这个战略,都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在李晓鹏的带领下,光大银行曾提出“三年进一位、五年上台阶、十年创一流”三步走战略。不过,这个豪言目前并未兑现。去年4月5日,中纪委发布消息,中国光大集团股份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晓鹏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正在接受审查调查。
金融干部人才辈出,业绩波澜不惊
但是,输出高级金融干部的同时,光大银行的业绩“基本功”则波澜不惊。
2023年,光大银行实现营收1456.68亿元,同比下降3.92%;归属于股东净利润407.92亿元,同比下降8.96%。值得注意的是,这是光大银行上市以来首次盈利同比负增长,也是首次营收和利润同时双双同比下滑。南都湾财社记者注意到,由于业绩不振波及到二级市场。在年报披露的第二天即3月28日,光大银行股价大跌7%,盘中一度逼近跌停。
据观察,目前光大银行PB(‌市净率)‌估值为0.41倍,在上市银行中处于后方梯队,凸显了资本市场对于其信心不足。
对于净利润这个关键指标的罕见下滑,光大银行解释,“主要是本集团为夯实资产质量管控基础,加大拨备计提力度,计提资产减值损失同比增长2.96%”。数据显示,2023年该行计提资产减值损失521.05亿元,同比增加14.96亿元。
DSC0003.jpg

营收下滑背后的资产质量也有所承压。截至2023年末,光大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与上年末持平,为1.25%。同期末,不良贷款余额为474.76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8.02亿元。从不良贷款行业分布来看,房地产业的“包袱”最重,房地产总体不良贷款率在股份行阵营中也偏高。按照报告,截至去年末光大银行房地产业不良贷款余额为88.33亿元,较2022年末的69.52亿元增加了27.06%。占不良贷款总额的比例为18.60%,较2022年末的15.56%上升了3.04个百分点。
今年3月初,中诚信国际在对光大银行出具的“2024年金融债券(第一期)信用评级报告”指,关注到光大银行面临的诸多挑战,包括宏观经济复苏不及预期对其业务经营和资产质量产生不利影响、利率市场化及市场 波动对盈利带来一定影响、负债结构有待改善等
业绩疲软之外,光大银行因为金融不合规问题屡屡接到罚单。按照不完全统计,截至今年5月,光大银行在2024年已合计收到15张罚单,涉及处罚金额超1100万元,与去年整年的规模基本持平。从处罚信息来看,多张罚单均与贷款业务违规有关。
有业内分析人士指出,上述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与光大银行管理层频繁的人事变动有关。对于光大自身而言,人才流动的好处是不断有新鲜血液流入,但也使得高管的任职周期缩短、战略难以落地,最终影响了组织内部的稳定性和业务执行效率。
另外,合规内控不足将会降低资本市场对光大银行的投资信心,最终导致银行业务的竞争力下降、为经营带来风险。换而言之,平衡好人才培育和业绩提升的两个“坐标”,或是新行长面临的一大挑战
治理生态存在考验
笼罩在世界500强、大型央企的光环下,前董事长李晓鹏的落马,是“光大系”治理生态和金融反腐风暴的一个微缩影。据南都湾财社记者观察,光大集团已经有三任董事长落马,包括朱小华、唐双宁和李晓鹏,三人共执掌光大集团长达18年。
而透视金融干部“黄埔军校”的基因,也有一些分析人士指出,这背后并非因为其“过硬基本面”,而是其金融央企的地位。除了国有六大行之外,目前大型央企金控集团旗下的银行有三家,包括招商银行、中信银行、光大银行。作为参照,其他股份制银行多是地方控股,如福建的兴业银行、北京的华夏银行、上海的浦发银行等。分析人士称,有这样一层背景,光大银行业肩负了培养金融干部的责任。
不过,作为参照,招商系、中信系麾下两家银行的核心高管相对稳定,业绩也相对更抢眼
参照过往,目前仍无法预测光大银行新任“掌门”郝成的任期长短和下一站,但是对于他和现任的核心团队而言,“以高质量金融服务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是必达使命,而提振业绩防范风险、为治理生态正本清源、化解高层频繁震动影响、下大气力铲除金融腐败等,都是履行使命过程的“必修课”。
总资产逼近7万亿的光大银行,如何在复杂的竞争环境中守住内控管理的安全底线,同样有待检验。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卢亮 实习生 李梓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