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左侧
发新帖

听,这呦呦鹿鸣

时间:2024-8-1 08:19 0 233 | 复制链接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图①:北京南海子麋鹿苑里的麋鹿群。
图②:法国小朋友在北京南海子麋鹿苑参观麋鹿展。
图③:7月4日在江西省南昌县蒋巷镇拍摄到的麋鹿群。新华社发
图④:观众在北京南海子麋鹿苑近距离观看鹿群。
图⑤: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里的麋鹿。王正摄(人民视觉)
本文照片除署名外由北京南海子麋鹿苑提供

野生动物是与人类共生于地球家园的伙伴,野生动物保护是建设生态文明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重要内容。笔者近日从国家林草局野生动物保护及国际合作成果新闻发布会获悉,通过实施濒危物种拯救工程、栖息地保护建设等举措,中国生物多样性丰富度逐步上升,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呈现总体恢复增长和栖息环境不断优化的良好发展态势,拒食野味、爱护生灵的生态文明新风尚正成为社会广泛共识。

国家林草局动植物司司长王维胜介绍,麋鹿在历史上曾广泛分布于我国长江、黄河流域的平原、沼泽地区,但因气候变化和人类的猎杀,在汉朝末年麋鹿种群逐渐衰退,20世纪初在我国灭绝。1985年,我国与英国合作启动了麋鹿重引进项目,分批引进77只麋鹿,通过人工繁育、野化放归等措施,到目前已在历史分布区6个区域恢复重建野外种群,总数量达到6000余只,成为“世界野生动物保护的中国样板”。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这是《诗经·鹿鸣》里中国先人有关鹿的最早讴歌。近日,笔者走进北京南海子麋鹿苑——麋鹿故土和重新引进栖息地,在这里聆听呦呦鹿鸣,感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勃勃生机。

呦呦鹿鸣

走进位于北京大兴区的占地60公顷的南海子麋鹿苑,泥土和植物交织的清新香气扑面而来,苍鹭在天空盘旋,虫儿在草间鸣叫,麋鹿悠闲地吃草,牙獐撒欢地奔跑,孔雀在阳光下漫步。160多只麋鹿及其他野生动物在此自由栖息,让城市边缘的这块湿地,成为中国第一座以散养方式为主保护麋鹿的自然保护区。

“南海子,曾是元、明、清三代的皇家猎苑。1985年,国家在原南海子皇家猎苑的基础上,成立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又名北京南海子麋鹿苑博物馆、北京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中心,简称南海子麋鹿苑。这里是还原自然生态环境的样本,还是一处融观景与科普于一身的博物馆。”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主任、研究员白加德说,在这里,一草一木、一鸟一兽都是这座博物馆独特的藏品。

盛夏时节,苑内凌霄花竞相绽放,伴着麋鹿独特婉转、此起彼伏的鸣叫声,笔者乘坐电瓶车,沿着保护区外围的道路探寻麋鹿的足迹。

行进间,路旁树丛里的一只小鹿吸引了我们的注意。它趴在落叶之上,棕黄色的毛恰好与落叶颜色相近,巧妙地隐藏其中,它用圆溜溜的眼睛注视着我们,直立起来的大耳朵显得呆萌,麋鹿苑讲解员赵晓燕介绍,这是牙獐,也属于鹿的一种,常在苑内看到它们活泼的身影。

继续向前,我们寻得一处视野开阔的观鹿点,隔着围栏,可以看见保护区内流水潺潺、青草茵茵,几只苍鹭从头顶展翅飞过。树林中,小河边,绿茵之上,十几只麋鹿悠然自得地漫步吃草,有的还在水中嬉戏,一派和谐景象。

这些麋鹿,以其独特的体态著称——头脸狭长像马非马、角像鹿又与其他鹿略有不同、蹄子宽大像牛非牛、尾细长像驴非驴,因此又名“四不像”。它的角形独特,形状与其他鹿的犄角正好相反,呈现向上向后的生长态势,这样可以避免在奔跑中被树枝、杂草缠绕。

“麋鹿还是鹿类动物中的游泳健将。”赵晓燕说,麋鹿蹄子的两指之间有一块皮肤叫作“皮腱膜”,它的作用相当于鸭子的脚蹼,所以麋鹿可以在水中游泳。

接着,赵晓燕抛出一个有趣的问题:“猜猜一只成年麋鹿,在饲草充足的情况下,一天可以吃多少斤饲草?”我们面面相觑,猜测麋鹿一天会吃10斤饲草,赵晓燕笑着摇摇头说:“它们的食量远超你们的想象,是你们猜测的4倍——40斤左右。”

麋鹿择水而居,但不是独享湿地的唯一物种。在麋鹿栖息地还生活着各种各样的动物、植物,它们与麋鹿为伴,都是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白加德说:“麋鹿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是生物圈中重要的消费者。保护麋鹿,不仅惠及单一物种,更是对整个生态平衡的维护,一个健康稳定的生态系统,是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石。麋鹿的介入,既限制了芦苇的过度扩张,又以其粪便滋养水生生物,构建了一个良性循环,让湿地得以充分发挥其‘地球之肺’的功能。”

麋鹿沧桑

麋鹿是中国特有的珍稀物种,起源于200多万年前,曾广泛分布于黄河长江流域的温暖湿润地带。历代文人笔下曾提到麋鹿,白居易曾写下“龙蛇隐大泽,麋鹿游丰草”的佳句;李白书就“各守麋鹿志,耻随龙虎争”的潇洒;苏轼写下“侣鱼虾而友麋鹿”的逸致……

“麋鹿有着传奇的身世,它们曾一度在中国本土灭绝,在漂泊海外后重又回归祖国。”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展览部部长胡冀宁说。

麋鹿兴盛于新石器至商周时期,商周以后日渐衰微。直到清朝,中国境内最后一群麋鹿放养在北京南苑皇家猎苑。1865年,法国传教士阿芒·戴维来到南苑,发现麋鹿并取得标本运回法国。经鉴定,麋鹿是一个动物学界的新物种。从此,中国麋鹿名扬世界。

1894年,北京永定河河水泛滥,南苑围墙被冲垮,麋鹿成为饥民果腹之物。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麋鹿又遭到杀戮和劫掠。至此,麋鹿在中国本土灭绝。

1900年前后,英国贝德福特公爵陆续将散落在世界各地的18只麋鹿悉数买下,放养于乌邦寺庄园内,麋鹿的种群得以延续,在此繁育并逐步建立起完整的小种群。

改革开放后,一些关心麋鹿的科学家、学者纷纷发表文章呼吁麋鹿重返祖国。1985年8月24日,英国乌邦寺庄园赠送的第一批20只麇鹿乘飞机抵达北京,漂泊海外近一个世纪的麋鹿终于回归了故土——北京南海子,麋鹿种群保护与发展的新篇章自此开启。

如今,麋鹿在中国大地上过着悠然自得的生活,白加德对它们的生活状态尤为关心,一年四季观察着它们的自然习性。每到春日来临,小麋鹿便会降生,它们初生的身体上点缀着白色的斑点,在雌鹿的细心呵护下茁壮成长,斑点便随着时间渐渐隐去;进入夏季,雄鹿们发出低沉的吼叫声,它们以头、角相抵,展开激烈的角斗,胜利者成为“鹿王”;到了秋季,麋鹿开始换上棕灰色的冬装,这层厚厚的毛皮下隐藏着丰富的绒毛,为即将到来的寒冬做足了准备;每年冬季,正是麋鹿换角的时节,雄麋鹿们纷纷将干角脱下,再用尽全身力气去滋养新的茸角。

随着四季更迭,麋鹿自重新引入中国已然度过39年,麋鹿种群数量已经从重引入初期的70余只增长到1万只以上(包括野外和圈养),这背后离不开对麋鹿科学而有效的保护。

科学保护

通过麋鹿苑的监控画面,可以清晰地看到分散于园区各处麋鹿的一举一动。晨曦初照,它们有的成群结队,踏着露珠,步伐轻盈地穿梭于林间小道;有的在清澈的溪流边悠然饮水,或在柔软的草地上慵懒地咀嚼着鲜嫩的青草,享受着宁静与和谐;又有的静卧休息,相互依偎,温馨而安逸。正值盛夏,麋鹿进入求偶期,林间不时回荡着雄鹿低沉而有力的吼声,那是对领地的宣告,也是对伴侣的深情呼唤,声音中充满了野性的力量与爱的宣告。

面对眼前生机勃勃的景象,白加德自豪地说:“如今,麋鹿再无灭绝之忧!”他告诉笔者,为保护国宝麋鹿这一珍贵物种,研究人员制定了种群复壮、迁地建群和野化放归“三步走”战略;攻克了近亲繁殖、饲养管理、疫病防治三道难关;目前已经取得了迁地近百、数量过万、恢复野生种群三大成就。

在工作人员的悉心照料下,南海子麋鹿苑的麋鹿种群复壮迅速。1996年北京南海子麋鹿苑的麋鹿数量就增长了5.5倍,达到250只。除去累计向外输出的近600只麋鹿,目前苑内仍有麋鹿160多只。

麋鹿苑还制定了迁地保护规划, 将部分麋鹿进行输出。今年3月1日,20只国宝麋鹿从南海子麋鹿苑启程前往800多公里外的内蒙古乌梁素海,在此落户;3月8日,福州市的麋鹿迁地种群顺利诞生一只毛色橘红、活泼好动的麋鹿宝宝,取名“龙仔”。新生的小麋鹿躲在妈妈身边四处张望,仿佛对身边的一切都充满好奇与向往。

目前,全国已相继建立了89个麋鹿迁地保护种群。1000多年前麋鹿云集的辽宁千山如今重现麋鹿的身影,那正是12年前,由南海子麋鹿苑输送到此的麋鹿,繁育增长的结果。这群麋鹿突破了高纬度寒冷气候条件下的生存与繁育障碍,逐渐适应了这里的气候和环境。

野化放归也在有条不紊地同步进行着。2018年,在江西鄱阳湖野放47只麋鹿。随着栅栏门的开启,麋鹿兴奋而欢快地奔向广阔的天地,投入自然怀抱。这片曾作为麋鹿天然栖息地的广袤湿地,消失已久的麋鹿种群重新焕发生机,再次展现出独有的英姿与风采。

2020年在湖南东洞庭湖野放11只麋鹿。2021年,在内蒙古大青山野放20只麋鹿。2022年,9只麋鹿幼崽陆续在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降生,这是当地野化放归麋鹿种群成功繁衍的第一代。初生的小麋鹿健康状况良好,满眼稚气与好奇地跟随麋鹿群活动,脚步欢快而轻盈,为大青山带来了新生的喜悦。

中国对麋鹿的迁地保护成就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被誉为“世界野生动物保护的中国样板”,是物种迁地保护的典范,为全球濒危野生动物保护贡献了中国智慧。“三步走”战略树立了麋鹿保护标杆,铸就了麋鹿保护的重要成就。2021年,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执行秘书伊丽莎白·穆雷玛在第四届北京(国际)麋鹿文化大会的致辞中说:“麋鹿的重引进是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一个缩影,为‘联合国生态系统恢复十年’行动计划提供了一个最佳案例,为世界濒危物种保护提供了示范。”

白加德说:“绝不能再让麋鹿灭绝了!未来,我们将继续加强科学研究,开展湿地生态系统、基因库和种子群‘三项建设’,构建具有实践特色的麋鹿保护体系,保障麋鹿种群永续发展。”

麋鹿为友

近日,由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主办的“中法小朋友手绘宜居之城”活动在南海子麋鹿苑举行。六名法国小朋友和十五名亦庄二小的小学生笑语盈盈,带着对自然的热爱与好奇,共赴这场别开生面的麋鹿之约。

世界麋鹿展馆中工作人员向他们介绍了麋鹿的生活习性和发展历程。参观结束后,孩子们纷纷拿起画笔勾勒出他们心中的生态景象,法国小朋友阿列克谢兴奋地展示着他画的鹿角:“我喜欢今天的活动,鹿很神奇,它会不断长出新的角,如此美丽的角,我非常非常想触摸它。”来自北京亦庄二小的王梦祎则画下了翠绿的树林,树干像一只张开的手臂,托举出一片绿色的天地。此次探访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近年来,麋鹿苑内开展了越来越多的主题活动,让更多人感悟到保护大自然、珍爱大自然的核心理念。作为“麋鹿国家保护研究中心”“国家二级博物馆”“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国家林草科普基地”“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北京市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优质资源单位”“北京市生态文明教育基地”,麋鹿苑在科学研究和科普教育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不断贡献力量。

“为了让游客更好地了解麋鹿的习性和特点,我们的讲解团队每天上午和下午都会在博物馆中进行科普讲解。”胡冀宁介绍。麋鹿苑的科普讲解工作由科普人员负责,他们秉承弘扬科学精神、传承生态文明的主旨,为公众带来上千场次的麋鹿故事。“世界鹿类”“麋鹿传奇”这些科普展览不仅让公众了解了麋鹿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活习性,更让他们深刻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在“小小饲养员”科普体验区,笔者同黇鹿进行亲密接触。对待一群“不速之客”,起初群鹿还保持着警惕,然而在鲜嫩苜蓿的诱惑下,小鹿们很快就放下戒心,快乐地享用起游客们的投喂。“除了小小饲养员,麋鹿苑还开设了走进保护区、夜探麋鹿苑等科普体验活动,希望在参与的过程中能让游客体验到麋鹿文化的魅力,激发他们参与生态保护的热情。”麋鹿苑生态体验与合作部工作人员熊伟介绍。

“岁月与俱深,麋鹿相为友。”自古以来,麋鹿就是吉祥的象征,人们对于麋鹿的尊崇和喜爱流传千年,时至今日仍深入人心。为了更好地传播麋鹿文化,南海子麋鹿苑匠心独运,推出丰富的文创产品。

在园区内的文创商店中,工作人员向笔者展示了新上架的“麋鹿四季”主题周边,打开文创雨伞,麋鹿苑的四时风光便展现在眼前。除此之外,店中还陈列着“小鹿公仔”“福禄帽”“麋鹿主题胶带”等文创产品,为游客提供多样化的选择。打卡“生命之树”雕塑、收集“百鹿百福”雕版拓印、体验“麋豆带你看自然”课程。一系列体验活动的推出为麋鹿文化传播注入了鲜活的动力,吸引了一大批热爱自然喜欢打卡的游客。

南海子麋鹿苑在深耕本土,致力于麋鹿保护与文化传播的基础上,还高度重视国际交流。近年来,南海子麋鹿苑陆续接待了来自欧洲动物保护协会、韩国国立大邱科学馆和泰国国家科技馆等的多位负责人,与他们进行经验交流,积极扩大中国在生态保护领域的国际影响。南海子麋鹿苑已经成为集野生动物保护宣传与生态教育于一体的重要基地,每年吸引着超过五十万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参观学习,在世界范围内传播了生态保护的重要意义。(严冰 朱嘉乐 张尤佳 倪卓遥)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4年08月01日 第06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