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左侧
发新帖

立秋:凉风有信,滋阴润燥(二十四节气里的中医养生之道)

时间:2024-8-5 08:56 0 165 | 复制链接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立秋前夕,四川省广安市在建“天府粮仓”科学种植的约200万亩优质水稻相继成熟,青黄相间、稻香四溢的田野格外和美。
邱海鹰摄(人民视觉)


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篁岭村,村民在徽派民房木晒架上晾晒红辣椒、玉米粒等农作物,原生态的自然风光与“晒秋”场景共同构成一幅金秋丰收画卷。
朱海鹏摄(人民视觉·资料图片)


近日,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青华社区暑期课堂,志愿者给孩子们讲解立秋时节的风俗,并组织“啃秋”吃西瓜等趣味活动。
刘智峰摄(人民视觉)



“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未觉三夏尽,时序已新秋。虽然热浪未歇,暑气蒸腾,但秋的脚步已至门庭。

秋来无声,秋韵有形,不经意间,拂面的清风带着丝丝凉意,繁荫浓绿染上了点点金黄,声声蝉鸣诉说着未尽的喧嚣,提醒人们夏天的热烈即将完结,秋天的画卷徐徐铺展,收获的季节就要到了。
立秋尚未秋,防暑不可休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公历每年8月7日至9日,太阳到达黄经135度时,进入立秋时节。今年8月7日为立秋日,“立”,有开始之意,“秋”,意为禾谷成熟,立秋之后,暑热寒凉交替,阴阳互转,自然界万物随着阳气的下沉而收敛,从繁茂趋向成熟。
“烦暑郁未退,凉飙潜已起。”立秋预示着暑去凉来、秋天将至,但这只是天文学意义上的秋天来临,并非气象学上的入秋。气象学上认为,一般某地连续5天的日平均气温稳定在22摄氏度以下,就算是入秋了。而立秋尚处于“三伏天”期间,此时我国大多数地区的气温仍然较高,人称“秋老虎”,所以有人说,立秋只是一种“立意”,要过一段时间才能真正进入秋季,正所谓“秋已立,暑难消”。
“一叶梧桐一报秋,稻花田里话丰收。”对庄稼人来说,立秋意味着丰收在望。立秋前后,由于大部分地区气温较高,各种农作物生长旺盛,从南方到北方,中稻开花结实,大豆结荚,玉米抽雄吐丝,棉花结铃,甘薯迅速膨大,各种春播、夏播作物逐渐进入成熟阶段。
立秋还是许多作物播种的好时机。“立秋栽晚谷”,晚稻可以移栽到田里了;“头伏芝麻二伏豆,晚粟种到立秋后”,晚季小米在立秋之后还可以播种;绿豆、大白菜、大葱、芋头等作物也可以赶在立秋前后抢种。
古人将立秋分为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降,三候寒蝉鸣。立秋时节,早晚的风开始带着几分凉意;因昼夜温差变大,清晨开始有白茫茫的雾气产生;树上的寒蝉鸣叫不停,好像在宣告着暑气的消退。立秋后,虽然暑热一时难消,但是大自然已悄然发生变化,一些地区逐渐进入中午热、早晚凉的阶段。每下一次雨凉,凉意便会更添一分,于是有了“一场秋雨一场寒”的说法。
“立秋是由热转凉的交接节气,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时期,也是人体代谢出现阳消阴长的过渡时期,因此秋季养生以养收为原则,贵在滋阴敛阳。”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肝病科副主任医师李晓玲介绍,立秋时节不仅延续了夏天的“热”,而且兼具秋天的“燥”,因此既要注意防暑,也要学会润燥养肺。
贴秋膘尚早,润肺去秋燥
立秋不仅是重要的节气,还是我国重要的岁时节日。立秋与立春、立夏、立冬并称“四立”,是古时“四时八节”之一。
立春时有“咬春”,立秋时便有“啃秋”。许多地方讲究在立秋这一天吃西瓜或香瓜,称为“啃秋”。清朝张焘在《津门杂记·岁时风俗》写道:“立秋之时食瓜,曰咬秋,可免腹泻。”立秋时暑热尚未消尽,啃一口西瓜等瓜果,不仅清凉解暑,心情也会变得愉悦舒朗。一种说法是,啃秋表达了人们“啃下酷暑,迎接秋爽”的一种美好祈愿;还有一种说法是,在立秋前后吃西瓜“啃秋”,可以不生秋痱子。“不过,民间有‘秋瓜坏肚’的说法,立秋以后,应逐渐减少西瓜等瓜果的食用量,尤其是脾胃虚弱的人,以免吃坏肚子。”李晓玲介绍,立秋后人体阳气逐渐收敛,而西瓜、甜瓜、黄瓜等瓜果性味多偏寒湿,如果食用过量,容易损伤脾阳,引发胃肠道疾病。
立秋这天,民间流行以悬秤称人,将体重与立夏时所称之数对比,以验夏中之肥瘦。在炎热的夏天,人们往往胃口不佳,饭食清淡简单,一段时间下来,体重容易下降。立秋后,天气逐渐转凉,人们通过吃肉的方式来弥补夏天身体的亏损,谓之“贴秋膘”。清代《京都风俗志》记载:“立秋日,人家亦有丰食者,谓之‘贴秋膘’”。
“从中医养生角度来看,立秋‘贴秋膘’为时过早。”李晓玲说,立秋时天气依然炎热,暑热之邪容易耗伤正气,导致人体的胃肠功能较弱,此时进食太多肉类反而会增加胃肠道负担,导致胃肠功能紊乱。
“《黄帝内经》指出,‘肺主秋……肺收敛,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因此,立秋饮食应遵循‘减辛增酸’的原则。”李晓玲介绍,酸性食物能收敛肺气,辛味会发散肺气,因此要适当多吃酸性食物,如山楂、橄榄、葡萄、苹果、柚子、石榴等,少吃辛味食物,如葱、姜、蒜、韭菜、辣椒等,保护肺气。同时,秋季燥邪当令,立秋之时,盛夏余热尚未散尽,属于“温燥”,容易耗伤津液,建议通过饮食来滋阴润肺,生津润燥。可适当食用百合、莲藕、银耳等食物,以益胃生津,以升阴气,以养华盖之肺。此外,一些煎炸类食物,刺激性强、辛辣、燥热的食物等,都应尽量少吃,以防加重燥邪伤肺、引起呼吸系统疾病,避免湿热之气在体内蓄积。
晒秋庆丰收,早睡防秋乏
立秋前后,随着瓜果菜蔬渐渐成熟,农人也陆续开始晾晒应季成熟的作物,人称“晒秋”。其实,晒秋并不只在立秋,从农历六月六便开始了,立秋之后渐入高潮。
在湖南、江西、安徽等地的山区,由于地势复杂,村庄平地极少,农民们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或挂晒果物菜蔬,久而久之演变成一种传统农俗。每年立秋时,这些地区还会举行“晒秋节”。晒秋节上,金黄的玉米、红艳的辣椒、绿色的油茶果……五彩斑斓的果实在阳光下光彩照人,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赏。在江西婺源的篁岭古村,晒秋已经成了农家喜庆丰收的“盛典”,“篁岭晒秋”被称为“最美中国符号”之一。把辛勤耕耘的成果展现在天地间,与每一个过往的人分享丰收的喜悦,这是属于农人的幸福,也是这金色季节里最美的风景线。
“立秋处于三伏天内,又正值夏秋交接之际,人体阳气浮于外,体内属虚寒状态,空调、冷饮等寒湿邪气容易侵袭人体,使人出现感冒、腹泻、腹痛等不适。”李晓玲介绍,此时可艾灸风池、大椎穴位以预防感冒,艾灸天枢、足三里穴位以调理肠胃。偏阳虚、寒湿体质的人群,更应借助三伏天的阳气,通过艾灸养阳除湿,增强体质。
立秋末伏过后,人们常会感觉到困倦疲惫、精神不振,这被称为“秋乏”。李晓玲说,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夏季温度高、湿度大,人体出汗多,消耗较大,容易睡眠不足。到了秋凉时期,人体进入补养和休整的阶段,容易感到疲乏。此时,应注意早睡早起,《黄帝内经》中说,秋季应“早卧早起,与鸡俱兴”,进入立秋后,夜渐长昼日短,应增加晚上的睡眠时间。早睡可以养阴气,收敛阳气,早起可以调畅肺气,符合秋季滋阴养肺的养生之道。同时,也可以通过运动增强身体的适应能力,顺应气候的变化。
立秋后天气逐渐凉爽,是运动锻炼的大好时机。李晓玲介绍,人们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不同的运动项目,运动量应由小到大、循序渐进,锻炼后以感到舒适为宜,可以选择太极拳、瑜伽、八段锦、五禽戏等方式;不建议选择运动量大的运动,避免运动后出汗过多,使邪气趁虚而入。老年人、体质虚弱者更要注意运动适度。
“四时俱可喜,最好新秋时。”夏暑渐行渐远,天地日渐广袤,我们曾在春天播种的希望,将在秋日结出丰硕的果实。让我们带着对丰收的期盼,一起迎接金色的秋天吧。(本报记者 王美华)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4年08月05日   第 11 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