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左侧
发新帖

春节:传统与现代的交响(文化中国行·人文对话)

时间:2025-1-26 15:39 0 61 | 复制链接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图①:福建福州鼓楼区延安幼儿园举办活动庆祝春节申遗成功。

谢贵明摄(人民视觉)

图②:北京朝阳区,观众在“过年——春节主题展”现场参观展览。

樊甲山摄(人民视觉)

图③:在美国华盛顿举行的“欢乐春节”家庭日活动上,工作人员为观众书写春联(资料图片)。

新华社记者 刘 杰摄

图④:江苏连云港市海州区幸福路年货市场,市民在选购春节饰品。

王健民摄(人民视觉)

图⑤:摩洛哥拉巴特老城“欢乐春节·中国庙会”活动上,观众和舞狮演员互动(资料图片)。

新华社记者 霍 晶摄

辞旧迎新,乙巳蛇年春节就要到了。2024年12月4日,“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春节是内涵最为深厚、内容最为丰富、参与人数最多、影响最为广泛的中国传统节日。春节承载着家庭和睦、社会包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价值,对中华文明的绵延赓续发挥了重要作用。

春节为何会得到世界人民的认同和欣赏?如何使春节这一文化瑰宝绽放新的时代光彩?记者邀请专家学者共同探讨。

——编  者  

主持人:

本报记者  郑海鸥

访谈嘉宾: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教授  萧  放

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化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  罗  微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研究馆员  常会学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陆  地

形式多样、内涵丰富

春节文化体现中国人的心灵世界和精神追求

记者:以春节为代表,中国非遗为什么会受到世界的普遍认同和赞赏?

罗微:如今,国际社会越来越关注中国的发展,很多人对中国文化产生兴趣,接触、体验甚至研习中国非遗,成为了解中华文化,感受中国人心灵世界的重要方式。看中国戏曲领略东方美学,练习太极拳感受强身健体的中国智慧,以及煎茶品茗、品尝中餐、学习中国书法……我们看到,中国非遗已成为各国人民欣赏、体验中国文化的重要媒介。

春节有深厚的中华“和”文化内涵,包括人与自然的“和”、新与旧的“和”、丰与俭的“和”,也包括自我的“和”、家庭的“和”、社会的“和”等等。实际上,全世界人民都渴望并追求家庭和谐、邻里和睦、生活和美、社会和谐、人类和平。

常会学:春节,作为中华民族最为盛大隆重的传统节日,绘就了一幅中华文明精神标识的绚丽画卷。从腊八的温馨开启,经小年的预热,至除夕的团圆高潮,直至元宵节的灯火绚烂,一系列习俗犹如一出精彩绝伦的大戏,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既表达了中国人天人和谐、万物共生的美好愿景,又滋养了友善尊重、温馨和睦的社会风气,更激发了人们昂扬向上、追求卓越的精神风貌。

春节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标志着春节在全球范围内获得了新的高度认可。春节不仅是一个庆祝新年到来的时刻,更是一个全面而生动地诠释宇宙间和谐共生、新旧更替有序、生活丰俭相宜、个人内心平和、家庭和睦美满以及社会和谐稳定的综合载体。每一个参与其中的人都能感受到那份跨越时空的温暖与力量。世界通过春节这一窗口看到了一个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萧放:春节体现了中国人的时间更新意识。岁末年初,人们以积极主动精神送冬接春、辞旧迎新。新的时间、新的开端、新的未来,让中国人在一年又一年中充满了幸福的期待。伴随期待,许下愿望:追求美好生活,并为此奋斗拼搏。这样的时间观、价值观,在全世界都是相通的,容易引起广泛的共鸣。

春节强调家庭团聚,为国际社会关注的家庭文化建设提供了鲜活实践。不论相隔多远,都要回家过年,透过中国春运这道文化景观,能直观地看到春节承载的巨大情感力量。祭祀祖先,向尊长拜年,给晚辈发红包,都涵养着家族亲情、家国情怀。

增进理解、拉近距离

世界人民从春节中感受中国文化魅力、获得精神滋养

记者:春节申遗成功,对于增进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的交流和理解有何深远意义?

罗微:一次次申遗成功,一方面彰显了中国参与国际文化治理的能力和水平;另一方面也充分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代实践的新气象。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到,中华文明必将在人类可持续发展中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以春节为例。2006年,春节被列入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随着海外传播范围的日趋扩大,据不完全统计,全球有近20个国家将春节作为法定节假日,约1/5的人口以不同形式庆祝春节,共享欢乐喜庆的春节氛围,感受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春节申遗成功,将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所蕴含的中华民族的人生观、世界观、宇宙观、时间观等更好地向世界传播,让世界人民从中感受到人类伟大的创造力。

萧放:我国申遗捷报频传,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吸引力的生动见证。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珠算、二十四节气、藏医药浴法、太极拳、送王船、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春节相继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以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展示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春节包括了众多民俗活动和非遗实践,这些民俗与非遗,让生活更美,让人们对未来更充满期待。比如,与春节相关的传说、歌谣等传统知识,祭祀先祖等仪式,年画制作、剪纸、灯彩制作等传统手工艺,舞龙、秧歌、高跷、戏剧、曲艺等众多表演艺术,灯会、花会、写春联……春节实践活动的广泛性和多样性,是中国人文化生活、生活理念的集中呈现,也让兴趣和爱好各不相同的各国人民,能在中国春节习俗中找到与自身的契合点,从而增进互相的理解、拉近彼此的距离。

常会学:春节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许多年俗活动极具观赏性。亲朋间相互拜年的温馨场景,如同一幅幅动人的画卷,细腻描绘出中国人珍视亲情友情、注重人际情感交流的深厚文化底蕴。鞭炮声声,旧岁的尘埃在喜庆的爆竹声中消散,新年的气息携带着希望与活力扑面而来。春联如同节日的使者,以其吉祥的寓意,传递着幸福与美好的祝愿。社火表演与灯彩展览更是成为节日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以绚烂多彩的形式,生动展现了中国人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坚定信念与乐观态度。

庙会、社火、秧歌、灯彩、龙舞等活动竞相上演,让观众沉浸在一片欢乐的海洋中。这样的节日气氛是世界人民喜闻乐见的,是能引发强烈共鸣的,这也是春节能得到世界广泛认同、欣赏和喜爱的重要原因。

赓续传统、创新创造

进行更多跨地域、跨文化的传播与分享

记者:春节申遗成功之后,如何深化非遗保护传承工作,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陆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审议春节申遗时,特别强调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春节为全球非遗保护工作提供了宝贵经验,展示了如何将传统文化的保护与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结合起来。

作为非遗项目,春节本身的与时俱进品格和经验为世界提供了经验。在春节传统的娱乐活动中,南方有社戏,北方有庙会。庙会也在与时俱进。比如,春节期间的北京地坛庙会至今已举办36届,最多时参与人数超过百万人次。庙会不仅强化了“年味”,也促进了各种商品交流、信息交流和人际交流,促进了传统文化形式与现代文化内容的有机融合。

2016年,“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其逐渐被不同肤色、语言的人们知晓、认可、赞誉。随着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的二十四节气呈现“中国式浪漫”,世界更加从中领略古老的东方智慧。因此,申遗成功是非遗更好传承、传播的新的开始,还需要通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找到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连接点,讲好文化传承发展的、新时代的中国故事。

萧放:要坚持守正创新。立足非遗保护传承,我们应该重视保护和弘扬传统中具体的年节民俗。春联、年画、鞭炮、龙灯、狮舞、团年饭、拜年、庙会、社火、压岁钱等年俗细节,共同营造了年节的祥和氛围。需要充分利用这些传统文化资源,用心建设我们自己的节日、过好春节,同时,积极将现代社会生活的新内容融进传统之中。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与新媒体的发展,春节有了许多新的过法:看春晚、网络拜年,或者自编自导自演“村晚”……通过电视媒体和互联网传播助力,以及群众创新开展的文化活动,促成了春节习俗跨地域、跨文化的传播与分享,让春节具有了更广泛的世界性。我们要在坚守其本的基础上改变和创新,从而让非遗更好与时代同步伐。

罗微:我们应该着力让春节更有“年味”。春节是我们的节日,广义而言,每个中国人都是春节的传承人,春节的传承保护离不开我们每一个人。所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的是赓续文脉,在尊重文化传承发展规律的基础上,顺应社会发展需要和大众节日需求,不断丰富春节文化活动。

春节,是从我们的心灵中走出来的节日,如同岁月长河中的灯塔,既照亮中华儿女的精神家园,也在世界文化舞台上闪耀着璀璨的光芒。

《人民日报》(2025年01月26日 第 07 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