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左侧
发新帖

因为热爱 所以坚持(侨界关注)

时间:2025-2-7 08:30 0 40 | 复制链接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二〇二二年九月,朱家仪(左四)在堪培拉大剧院演出。受访者供图

朱家仪,古筝演奏者,热爱中华传统文化。连续7年,她在澳大利亚堪培拉举办免费古筝演奏会,搭建起一座融汇中西的文化桥梁。
古筝情缘
朱家仪2002年出生于山东潍坊。自6岁起,古筝便成为她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13岁时,朱家仪随家人迁居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
来到堪培拉后,朱家仪发现当地华人华裔对古筝艺术很感兴趣,但教授古筝的人却比较少。于是,15岁的朱家仪决定开始她的古筝教学生涯。她利用课余时间,在家中开辟出一间古筝教室,购置多台古筝供学生们学习。
出于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切热爱,朱家仪自2018年起,连续7年在堪培拉举办旨在弘扬中华文化的免费演奏会。从策划到执行,从设计海报到排练节目,从联系场地到置办服装道具,她都亲力亲为。
朱家仪从小读《三国演义》时,便对诸葛亮产生了深深的崇拜。她说:“诸葛亮会一直向着自己的理想国进发,我要像他一样。”步入初中后,朱家仪作为宣传委员,亲自编排《三顾茅庐》话剧并扮演其中的“诸葛亮”,凭借出色的表现赢得了全校师生的认可。从此,“诸葛大人”成了她的代名词,她的古筝工作室也取名为“朱阁”。
朱家仪的古筝课堂从最初的几个学生,到后来规模渐大。她的学生主要是在当地出生的华裔儿童,虽然这些小孩从未踏足中国,但其父母希望通过古筝这一传统乐器,让他们更多地接触和了解中华文化。
2018年,朱家仪在家里的后花园举办了第一届“朱阁年终汇报演出”,想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当时只邀请了家长和朋友观看。但从第二届开始,有更多的人前来观看演出,她开始在服装、曲目编排等各方面做准备。朱家仪说:“既然邀请了更多的人来看,那我们就要展示最好的一面。”
朱阁雅韵
2021年,朱家仪成功举办了以“红楼梦”为主题的第四届“朱阁年终汇报演出”。也是从这一届开始,每一年的演奏会不再只是古筝演奏,而是融合与传统文化相关的特定主题。
在这次演出中,朱家仪在曲目编排上按照原著情节的发展顺序进行精心设计,参考了1987年电视剧《红楼梦》中的经典曲目,如《晴雯曲》《红豆曲》《葬花吟》等。为了营造更加沉浸式的观赏体验,她自费购买了高度还原的服饰,让学生们穿上表演。
在节目形式上,朱家仪大胆创新,摒弃了传统的主持人报幕方式,设计了小情景剧作为节目间的衔接。学生们作为演员,不仅演奏曲目,还扮演《红楼梦》中的经典角色。她说:“我想打破传统,让观众觉得演奏会其实也可以很有意思。”
朱家仪还特别邀请了一位扮演曹雪芹的“主持人”,他手持《红楼梦》原著和毛笔,一边假装书写,一边娓娓道来,将各个节目串联起来。
2021年,朱家仪策划了以“丝绸之路”为主题的演奏会。她依据丝绸之路的历史轨迹编排节目,从大唐盛世的中原地区出发,穿越至充满异域风情的西域地带,最终抵达展现西方特色的欧洲。
根据不同的地域特色,朱家仪特别挑选了与之相呼应的曲目,如《盛世国乐》展现大唐的辉煌、《河西走廊之梦》捕捉西域的神秘、《卡农》呈现欧式的优雅等。伴随着这些风格迥异的曲目,演员们的服装也变换为唐制汉服、敦煌飞天式华丽服饰以及洛可可装扮,共同为观众呈现了一场视听盛宴。
此次演出朱家仪还邀请了研究丝绸之路的历史教授担任旁白解说。他通过幻灯片和照片展示,用英文向观众详细阐述了丝绸之路的路线,与曲目完美融合。朱家仪表示:“这样可以中西结合,让观众更加深刻地了解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和地域特色。”
2024年,朱家仪将演奏会的主题定为“古筝与中国民族音乐”。她说:“之前的主题大都与汉族相关,但我想让大家知道我们中国其实还有55个少数民族,正是多元的民族才共同构成了中国这个大家庭。”
因此,朱家仪精选了具有民族特色的曲目,并购买了相应的民族服饰供演员们穿着表演。她说道:“通过举办这次活动,我也进一步了解了各个民族的传统文化习俗、曲风等。”
每一届演奏会都见证了朱家仪在传承与创新之间的不懈追求,让观众在悠扬的琴声中,既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又能领略到多元文化的独特魅力。
文化共鸣
朱家仪经常受邀参加各类文化活动,比如华人社区的中秋晚会、国庆庆典、多元文化节等。
朱家仪还受邀参加总理内阁部组织的中国文化分享活动。她挑选了几首经典古筝名曲,并进行了半小时的深度讲解。活动现场,直播与录像采访同步进行。朱家仪表示:“能在这样的场合展示我们的传统文化魅力,我很自豪。”
除大型活动外,朱家仪还积极将民乐带入中小学课堂。她走进班级,引领孩子们探索古筝的奥秘。她说:“虽然都是无偿的,但是我非常乐意去跟他们分享,鼓励他们亲自上手弹一弹,感受一下。”
大学期间,朱家仪主修中文教育与美术教育。如今,她不仅致力于古筝的教学与推广,还利用周末时间在华人社区的中文学校教授中文与美术。她认为:“我是在用自己的方式去建立一个理想国。作为教育工作者,我深知比起教书,育人才是更重要的。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将更多孩子引入光明之中。”
朱家仪说:“曾经有一个跟我学古筝的混血孩子,给我发消息说,‘老师,我真的很感谢你。你带我见识新的人,教我新的东西。没认识你之前,我堕落极了,你就像一束光,把我从黑暗中拉出来了。’看到这些,我就觉得我做的这一切很有意义和价值。”
朱家仪对汉服抱有浓厚的兴趣。为了让更多人近距离感受汉服文化,朱家仪从初中开始,经常与妹妹一起穿着汉服在街头演出。妹妹拉奏着二胡,她则轻拨古筝的琴弦,相得益彰,吸引了众多行人驻足观赏。
朱家仪认为自己是幸运的,她拥有自己的梦想,热爱自己的生活。展望未来,她希望自己能够把“朱阁古筝”做得更加优秀,并创办一所高质量、内容丰富的汉文化学校,将其打造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平台。(杨宁 杨襄婧)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年02月07日 第 06 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