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左侧
发新帖

探寻身边的文化遗产(文化中国行)

时间:2025-2-11 08:47 0 46 | 复制链接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看我天地中轴”VR互动体验展现场。


青岛德国总督楼旧址


比干庙正殿


崇福寺主殿弥陀殿

家乡有哪些文化遗产?面对这个问题,第一时间精准描述似乎是一大挑战。查过资料,发出“原来这么多”感慨的人不在少数。对奔赴异乡的游子来说,那些曾陪伴身边的古老遗迹,不仅是游客眼中的独特风景,更是根脉和乡愁。

7.8公里的时代刻度

正月的朔风卷过树梢又拨弄灯笼,用凛冽更衬苍穹硬朗。商场巨幕上,国潮金蛇凌空腾跃,与老字号门前石狮隔街相峙。北京王府井大街上,络绎不绝的游人簇拥着年味儿。随之闲走,步入新潮打卡地“看我天地中轴”VR互动体验展,邂逅一番奇妙洞天。

戴上VR眼镜,眼前展厅骤然退去,神话中的南天门高耸入云,震撼唯美。元大都规划设计者刘秉忠化身向导,讲述紫禁城得名紫微星宿,陪我在月圆之夜“飞跃”故宫,伸手“触摸”太和殿屋顶“独家”脊兽行什……

基于UE5(虚幻引擎5)技术的VR影片令我游目骋怀,“象天法地,以中为尊”的中国古代哲学观念深入脑海。全长7.8公里的中轴线,纵贯北京老城南北,东西对称均衡布局,表达出“中”“和”的哲学思想。

这条线,既是物理中轴,还见证了中华文明构建中国人生活秩序和都城形态的持续过程。

若你在“云上中轴”小程序通过学习考核,还可成为遗产监测志愿者,通过行走观察、拍照上传,切身助力巡检管理。

北京中轴线属于每一个时代,其意义流动而隽永,随着人的活动迁移。融入国家发展,倾听多元声音,它在顶层设计与公众参与下扩展功能和价值。

登上景山时,万春亭的飞檐辉映斜阳,耳机里响着赵雷的《鼓楼》。有人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但北京中轴线偏爱演奏新乐章,迸发新音符:

钟鼓楼向北,中轴延线串起鸟巢、水立方、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永定门向南,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连通世界。历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都可证明,中轴线从来不是沉默的历史刻痕,而是北京老城生长着的“灵魂和脊梁”。

夕霞沉,薄雾起,这串无言的宝藏收敛光芒。雨燕飞过处,古今交织,雅俗共存,人文和科技融合,传统与新潮对话。一组组辩证统一见证历史厚重,映照时代发展,更开启未来篇章。(记者 陈静文 文/图)

大集里的温度

赶在春节前回山东青岛,又去逛了一趟李村大集。

读高中时,校门外不远就是李村河滩。逢集的日子,时常趁着饭点儿溜出校门,在路边摊上大快朵颐。不管是不是“干净又卫生”,马扎子往地上一支棱,味蕾似乎就自动切换到饥饿模式。那股混着烟火气的香甜直钻进校服,渗进那些写不完的试卷里。

大集确实是有味道和声音的。海鲜水产区的蛤蜊、海虹、海蛎子、扇贝裹着潮湿的腥味,那里也是河滩上最泥泞的地方,胶鞋踩下去“咕叽”一声能踩出水来;干果摊前浮动着炒瓜子的焦香,卖削皮刀的小伙儿把叫卖变成了顺口溜;寒冷的冬天,热气腾腾的肉脂渣最能抢戏,那香气是带着形状和方向的。

几年前,李村大集从桥下外迁时,我曾以为那些浸着河水气的热闹会就此封存。没承想,腊月里钻进新市场,看见那满眼的红色春联和开得娇艳的盆花,鼻腔就自动泛起甜腥——原来“大集DNA”早刻进骨子里。

对我们这些客居已久、“却把他乡当故乡”的人来说,大集或许是为数不多能够让人找回故乡记忆的地方,它们是流动的乡愁,在钢筋森林里辟出一块能听见乡音、嗅到土腥的飞地。

市集的喧闹如毛细血管般滋养着城市文明的肌理。对长居于此的人而言,富有仪式感的赶集,似乎有一种粗粝的诗意——摊位前的每个指尖都黏着新鲜的泥,没有人西装革履,汽车不能在这里行进;年纪大的摊主依旧举着杆秤,可付款时只能扫一扫身旁的二维码。

退休后,我妈几乎每周都要倒两趟地铁去城郊赶大集,帆布袋里装着老年卡和零钱包。据说,那趟地铁串起了7个大集,逢集的日子大都不一样,所以地铁里总是满满当当。我妈说,因为老人的捧场,地铁开通后,大集的物价都涨了不少。

动笔前查资料才知道,李村大集已经有400多年的历史,也是青岛的非物质文化遗产。400年前的先民曾在这里用一捆葱换半斗米。如今,大集的繁盛证明着市井经济的韧性。

实话实说,寒冬腊月里,我更乐意带着女儿去大商场里一站式地吃喝玩乐,但我也理解甚至羡慕我妈“跨越半个城市”去买菜的心理。我很难准确地用语言表述,但我知道,大集里有着比交易更深的温度。(记者 刘峣)

当个游客览岛城

隆冬的青岛,海风凛冽,雾霭飘荡在海岸线旁。浪花翻动向前,像一批批海边长大的孩子,成人后离开家乡,平稳浩荡地奔向前程。

这个春节,当我带着选题又一次回到青岛,回到这座30多年里我再熟悉不过的城市,它的红瓦绿树与碧海蓝天突然变得更加可爱了。

我曾坚信我读懂了这座城市,但这次我才意识到,我对这里只有一知半解。甚至,要是给外地来的朋友介绍青岛,也很可能给人说糊涂。

来青岛游玩,除了栈桥、八大关这些著名景点,想要更进一步领略人文历史,就绕不开被称为“迎宾馆”的德国总督楼旧址。1996年11月20日,青岛德国总督楼旧址和青岛德国总督府旧址入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去年5月,青岛德国总督楼旧址博物馆被定级评估为第五批全国博物馆一级博物馆。

作为本地人,说来有些难为情。直到这次花13元买了门票游览完德国总督楼旧址,我才确信,之前的确是弄混了总督楼与总督府两处旧址的位置。我连忙发信息问了几名中学同学,发现跟我一样闹出“乌龙”的不在少数。回家后,我向父母确认,发现爸爸妈妈竟也有些模糊两处的准确位置。

我们这本地人做得当真不太合格。

走到龙山路尽头,望着眼前掩映于绿树中的黄墙红瓦,我着实惭愧。那些我们曾习以为常的街巷与石墙,又因习以为常差点错过它们的厚重历史与沧桑岁月。

迎宾馆始建于1905年,落成于1907年,由德国建筑师维尔纳·拉查洛维茨设计,建筑风格为德国威廉时代典型建筑式样与青年风格派相结合。这一欧洲古堡式建筑曾被梁思成称为融合东西方多种文化理念于一体的建筑艺术巨制。

正月的一个下午,我从太平角出发,在一场久违的“city walk”中一路西行。走过了八大关的“看花辨时,闻香识路”,走过了鱼山路的低矮墙阴、斑驳窗棂——后者因那面写着“大学路”“鱼山路”的交界红墙,已成为岛城最热门的打卡地。行走其中,细细品味这座丘陵城市的万种风情,找寻这里在历史与现代交汇处留下的点点印记。

当我回到家乡的时候,方知其实从未真正读懂过青岛。那时,虽觉这里山海辽阔,却仿佛装不下一个孩子想去闯世界的莽撞志气。

下次回乡,我会把老城再好好走上一遍,在咸湿的海风里穿过那些狭窄的单行道,在斑斓花石间看一场海边落日。

那是我欠故乡的一次相遇,是我这个本地人不曾见过的家乡一角。(记者 孙亚慧 文/图)

“国际庄”走出了“南越王”

石家庄的历史名人,除了赵云,就数赵佗了。他俩都是正定人。赵云名气大,但论对中国历史的贡献,论对民族统一的推进,就远远比不上赵佗了。

为了寻找这位“南越王”在“国际庄”留下的痕迹,大年初七这天,我驱车沿中华大街北行,从新苑路拐到赵佗路,在一个高档小区旁边,找到了赵佗公园——石家庄首个以人文历史为特色的纪念性公园。

从赵佗公园正门进入,不远处矗立着一座赵佗纪念铜像。铜像右手持简,左手扶剑,双目有神,表情威严,儒雅气质和军人风范集于一身。这位从燕赵大地走出的南越国开国之君,漫长的一生(活了100多岁)充满了传奇色彩。

秦朝以前的岭南地区,散居着众多的越族部落,被称为“百越之地”。当时,那里还处于部落林立的状态。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遣五十万大军南征百越。石家庄人赵佗随军南下,从此与岭南结下不解之缘。作为秦军将领,赵佗抛弃前任的“残杀政策”,改为“亲和路线”“和辑百越”,逐步得到越人拥戴。

平定百越之地后,朝廷在此置南海、桂林、象三郡。赵佗任南海郡(治所在今广州市)尉(最高军政长官),史称他为“尉佗”。

在赵佗像的身后就建有“尉佗楼”,里面陈列的文物可以使人们对赵佗所生活的秦末汉初时代有更直观的认识,也对赵佗能有进一步的了解。而我们从明代正定人梁梦龙的诗作中,更能真切感受到赵佗事功的辉煌:“高冢叠叠列道旁,尉佗南粤久称王。功成七郡归真主,事去千年留故乡。”

赵佗从家乡出去之后,再也没有回来过。但是家乡人没有忘记他。在赵佗公园西侧,有一片青砖围起来的高大土丘,这就是赵佗先人墓。后人普遍认为,这两座墓中所葬为赵佗的双亲。两个墓冢整体呈马鞍形状,俗称“马鞍山”,当地人则习惯称“双疙瘩”。

汉文帝时期,下令在正定为赵佗先人墓置守邑,岁时奉祀。守陵人在此居住,渐成村落,名赵陵村,后改称赵陵铺。明清时期,这里封土高大、树木苍茫、庙祠庄严。明代诗人杨睿“烟树苍茫锁赵陵”的诗句印证了昔日赵陵的规模和盛景。

今天生活在赵陵铺的村民还记得,在“双疙瘩”附近,原有大大小小36座坟茔。其他的坟都因年久失修,或者兴修水利,或者平整土地而被破坏掉了,只有“双疙瘩”因为周围百姓的敬畏而保留了下来,至今香火不断。

“国际庄”走出了“南越王”,赵佗公园成了这座城市与历史对话的桥梁。走过这座桥,我们可以看到,赵佗又回来了。

在石家庄智汇小学,少先队“赵佗中队”通过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系列活动,把“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意识根植于学生心中;在短视频平台上,00后用光影演绎着赵佗因地制宜的治理智慧,古老文明由此焕发新生。

“南下第一人”赵佗的故事,不是尘封的古董,而是流动的江河。今天,当“国际庄”的年轻人带着庄里自主研发的智能设备走进东盟工厂,当正定古城的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在澳门回归祖国庆典擂响常山战鼓,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产业与文化的绽放,更是文明基因的当代表达。2000年前那个“以诗书而化训国俗”的河北人,或许早已预见:人类的文明之光,只有在开放中、在交融中才能愈发璀璨。(记者 熊建)

拜谒新乡比干庙

大年初五是民间“迎财神”的日子,我的家乡就有一位广受世人敬奉的“文财神”——比干。世人皆知,比干是因直言敢谏被商纣王剖心而亡的忠臣,他是怎么成为文财神的呢?为了解开这个谜团,春节前夕,我来到河南新乡卫辉的比干庙,拜谒这位“亘古第一忠臣”。

沿比干大道往北前行,路的尽头便是比干庙。进入庙门,就是宽阔的比干文化广场,远远望去,比干的雕像凛然而立。这位3000多年前的商朝少师,左手握拳执于胸前,右手紧握剑柄曲肘于身侧,目光如炬威视前方。庙里有一副对联——“犯颜直谏丹行炳炳昭太岳,杀身成仁正气堂堂壮卫川”,将比干无私无畏直谏、为国视死如归的形象展现得淋漓尽致,望之使人肃然起敬。

走进比干庙的正殿,据讲解员介绍,比干庙始建于北魏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由北魏孝文帝以比干墓为基础建立,现存建筑群为明弘治七年重建。

绕过正殿,前面就是比干墓,墓前古亭残碑上刻着“殷比干莫”四个大字。相传孔子周游列国时来到这里,听闻比干长眠于此,他携弟子拜祭后,挥剑刻下“殷比干莫”四字,而有意省略“墓”字下的“土”,寓意比干是大地的儿子。后世有人认为这是孔子的真迹,也有人提出疑问。有意思的是,清代乾隆皇帝安排人考证后,认为这确实是孔子的真迹,于是在这块碑上题写了“宣圣真笔”四个大字,“宣圣”指孔子,“宣圣真笔”就是说这块碑是孔子的真迹。

绕过古亭,在比干墓前,我驻足良久。比干赤胆忠心,直言敢谏,被誉为“谏臣极则”,其忠君爱国、以死直谏的精神影响深远。

在比干墓前,手机忽然震动。家族群里正讨论过年的安排,大姨说初五要迎财神,忽然惊觉,这座供奉“亘古忠臣”的庙竟与中国人最世俗温暖的节日产生了奇妙的共振——或许因着比干不仅是庙堂之上的神祇,更是民间传说中的财神爷。讲解员说,比干成为财神,源于民间对他“无心”的解读——传说比干被剖心后,因无心而不偏不倚,能够公平公正地分配财富,因此被尊为财神。在《封神演义》中,比干被封为文曲星,主管科举考试,而古代读书人十年寒窗,希望通过科举考试谋取官职,获得俸禄,因此将比干当作文财神,倒也合乎逻辑。

回首望去,古柏森森,比干庙更显肃穆庄严。正欲离开时,细雪突然自天而降,虽然很快就不见踪影,却滋润了大地。我分明感受到,三千多年前的赤子之心仍在时代的血脉中铿锵跳动。(记者 王美华 文/图)

朔州有座崇福寺

随着游戏《黑神话:悟空》的爆火,位于山西朔州的崇福寺作为游戏画面国内取景地之一也火了。在去年8月山西发布的“跟着悟空游山西”主题路线中,崇福寺就位列其中。社交平台小红书上,分享如何打卡崇福寺的攻略不少,朔州也成了游客眼中的“小众宝藏城市”。

崇福寺位于朔州老城,门前柏油马路上,车辆时不时呼啸而过,从地理位置上说,可谓闹中取静。1月28日正值除夕,刚刚下过雪的朔州最低气温达零下16摄氏度,但崇福寺内仍有游客参观,既有本地的,也有来自浙江、北京等外地的。

入寺内,记者由山门经金刚殿、钟楼、鼓楼、千佛阁、文殊堂与地藏堂、大雄宝殿走到主殿弥陀殿,再到观音殿,因各建筑的初建和修葺年代不同,仿若一步步穿越历史隧道。

主殿弥陀殿被视为崇福寺精华所在,建于金熙宗皇统三年(公元1143年),至今有近900年的历史,是中国现存的三大辽金佛殿之一,也被称为“金代文化艺术殿堂”,不少游客即奔它而来。被称为其“五绝”的匾额、塑像、壁画、雕花门窗、琉璃脊饰,均为金代原物,历尽沧桑,保存至今。

拾级而上立于弥陀殿前,风过,殿檐四周的风铃声时密时疏,余音不绝。抬头仰望,可见殿檐下一方竖匾,上书“弥陀殿”,笔力遒劲。匾高4.2米,宽2.7米,每个字直径达0.9米,是我国现存金代最大的华册式牌匾。殿内,承载岁月痕迹的塑像庄严肃穆、壁画气势恢宏、一根根木头错落有序、一扇扇木制门窗雕花繁复……不得不赞叹古人的非凡创造力。

从1988年被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至今,崇福寺“低调”过不短的时间,就连当地人也感叹,“没想到现在这么火”。

南西北三面环山、处于内外长城间的朔州,确实并不为人熟知。但除了闻名世界的应县木塔和如今走入大众视野的崇福寺,朔州还有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峙峪遗址、被誉为“明长城的活化石”的广武明长城、位于雁门关外长城脚下的广武汉墓群……它们,都值得停下脚步!(记者  赵晓霞 文/图)

到宽窄巷子去

“三、二、一……”伴随着铿锵音乐,成都宽窄巷子的川剧演员身着华丽戏服,快速转身,一眨眼的工夫,脸谱在转回时变了样。色彩鲜明,神态逼真,一招一式,气韵十足,现场观众不禁连声赞叹:“精彩,精彩!”

今年过年,宽窄巷子以“开年大戏——宽窄有戏·戏迎大年”为主题,精彩活动轮番上演,洋溢浓浓年味。在宽巷子1号院,川剧变脸、昆曲、黄梅戏等精彩剧目让人大饱眼福;在东广场,四川蜀绣、绵竹年画制作展示等非遗代表性项目令游客流连忘返;在特色文化墙,市民游客现场互动,共同绘制“百福图”。

宽窄巷子位于成都市青羊区长顺街,由宽巷子、窄巷子、井巷子组成。这里的建筑青砖黛瓦,风格古朴雅致,整体空间风貌延续了清代川西民居风格,街道在形制上属于北方胡同街巷,形成独具一格的建筑艺术特色。

走进宽巷子,精美门头、雕花檐角和古朴院落将老成都的市井生活展现尽致。宽巷子保留了较多老成都风貌,巷内部分院落被改造成茶馆、餐厅或文创空间。春节假期,巷子被灯笼、中国结等装点得格外喜庆,随处可见拍照打卡的游客,在复古邮筒、“浮雕字”墙前,定格下愉悦瞬间。沿着青石板路踱步,成都慢生活如画卷般在眼前展开,一杯盖碗茶、一把竹椅,或闲暇独坐,或待客会友,悠闲惬意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

窄巷子与宽巷子是邻近平行的街巷,因街巷相对较窄而得名。窄巷子氛围精致、优雅,绿植以攀爬植物等为主,临街汇集了许多特色餐厅、咖啡馆等。拴马石前,拍照游客络绎不绝。这是窄巷子一处景点,位于32号门头老墙上。马面生动立体,经过时间的洗礼风化斑驳,成为历史的见证。

井巷子邻窄巷子,街中有水井故而得名。井巷子的砖文化景观墙引人入胜,它是一条400米长的东西走向雕塑墙。不同历史时期的旧砖块经过艺术创作,被垒砌成台、城、壁、道、碑、门等形状,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春节假期,宽窄巷子景区人潮如织,非遗游园会在井巷子举行,成都面人、新津绳编等项目带游人一边欢度春节,一边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记者  周姝芸)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年02月11日 第 09 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