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开启辅助访问
登录
立即注册
搜索
搜索
搜索
首页
Portal
论坛
同城
人才网
工具
菲龙网工具
个人中心
关于我们
每日签到
本地新闻
时事评论
华人世界
中国新闻
新闻视频
国际新闻
娱乐新闻
科技新闻
菲龙广场
房产网
菲龙速聘
二手交易
便民电话
美食餐厅
旅游签证
物流速运
商品买卖
二手车市场
严选
话费充值
便民电话
贺词页面
瀑布流页
汇率查询
APP下载
每日签到
我的任务
道具商店
每日签到
我的任务
道具商店
更改用户名
关于菲龙网
About US
联系菲龙网
活动回顾
加入我们
本版
用户
菲龙网
»
论坛
›
新闻频道
›
中国新闻
›
文化新观察|犹记弦歌盛,复睹衣冠鲜——大部头《岭南文 ...
菲龙网管理员8
有 236 人收听 TA
58735
主题
59188
回复
78473
积分
收听TA
发消息
加好友
本文来自
中国新闻
订阅
|
收藏
(
2955
)
菲龙网管理员8发布过的帖子
0/56
哈尔滨以富有创意的商业形式吸引海内外游客
0/39
海外多彩活动“闹元宵”
0/40
暖心微视频|最喜人间团圆时
0/47
津彩过大年|花灯万盏扮靓千年古镇 杨柳青诗画国风庆元宵
0/39
【巳巳如意万象新】一盏元宵花灯,点亮家国情怀
0/45
外媒关注《哪吒2》票房持续打破纪录:中国电影将在全球舞台上竞争
0/40
台湾网友想看《哪吒2》,国台办回应!
0/51
记者手记丨巴黎峰会,感受人工智能发展新脉动
0/46
万家灯火里的坚守
查看TA的全部帖子>>
文化新观察|犹记弦歌盛,复睹衣冠鲜——大部头《岭南文化辞典》缘何受欢迎
时间:2025-2-12 23:03
0
19
|
复制链接
|
互动交流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直达楼层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新华社广州2月10日电 题:犹记弦歌盛,复睹衣冠鲜——大部头《岭南文化辞典》缘何受欢迎
新华社记者陈凯星、叶前
何以岭南?
是“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的悲苦,是“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的坦然,是“马上风烟连百粤,岭南文化格三苗”的融合。
是美食的鲜靓,方言的婉转,建筑的精巧,画派的灵动,音乐的悠扬。
是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的非遗集市,是粤东小公园广场的英歌战舞。
文化岭南,繁盛在兹。每个人心中都有属于自己的答案。蛇年新春,我们看到了另一种打开方式:皇皇五百万言,《岭南文化辞典》,一书阅尽千年,纸上遍览南粤。
集大成者
近日,《岭南文化辞典》入选2024年度“南方好书”。
古往今来,凡辞典者,必为某一领域之基本知识典范,古有《尔雅》《说文解字》,今有各式百科全书。这部《岭南文化辞典》便是岭南文化的集大成。
粤人修文典,巨制乃空前。这是目前规模最大、反映岭南文化最全面的一部工具书,自远古至今,内容基本涉及了文化的各个层面,展现了古代岭南文化开放、包容发展的辉煌,以及新时代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发展的新貌。
全书分地理、历史、民族·民系、宗教、民俗、学术·教育、语言文字、文学、艺术、新闻出版、科技、建筑、饮食、中医药、武术、对外贸易、华侨·侨乡、海洋文化、人物等19卷,共计13379个词条、510万字。
这是对岭南文化的一次深情告白,也是对中华文化宝库的一次珍贵“补仓”。
广东美术领军人物、中国美术家协会原副主席林墉说,《岭南文化辞典》很好地呈现了“折中中西、融汇古今”的特点,也展现了勇于探索、开拓进取的秉性。
探赜斟五岭,包罗跨千年,犹记弦歌盛,复睹衣冠鲜。
在这里,你可以读懂日常语言、自然地理、建置区划和文化认同四个层面的岭南,解锁岭南文化传承不息的千古密码。
在这里,你可以读懂城址从未改变的千年商都和至今保持着宋代“外曲内方,四横三纵”格局的潮州古城,一座座城的经络气象、沧海桑田,成就了岭南文脉的延续,留下了城市的记忆,记住了人们的乡愁。
在这里,你可以读懂林则徐、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彭湃,以及无数侨民向海而生、纸短情长,虽千辛万苦却心忧家国,一代代人的敢闯敢试、务实拼搏,打开了近代中国进步的大门,蹚出来改革开放的强国之路。
广东省委宣传部出版处处长肖林说,作为一部集大成之作,辞典遵循“贯古通今”“古为今用”的原则,选取了具有岭南特色、文化内涵和传承价值的岭南事物、名词术语、概念范畴设置条目,以反映岭南地域文化及其渊源、演变、发展过程,与读者共同探索岭南文化的斑斓画卷。
盛世修典
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中创造和延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一定要重视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保护好中华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根脉。”
从凤凰山麓的国家版本馆广州分馆到珠江之畔的美术、非遗、文学“三馆合一”的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从“有华人的地方就有粤剧粤菜”到行销世界的东莞潮玩,从岭南画派的融合东西、兼工带写到咏春的时代接力、创新表达……
岭南文化,浸润着这片大地的每个角落,散发出如工夫茶般历久弥新的滋味。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着力塑造与经济实力相匹配的文化优势,通过实施岭南文化“双创”工程,致力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重文化资源系统保护整体保护、品牌化提升和活化利用,推动岭南文化焕发新的时代光彩。
修典是中国历史上一种重要的文化活动,旨在通过政府组织大规模整理文献,保存和传承文化遗产,这一传统可追溯至孔子整理“六艺”。
《岭南文化辞典》应运而生,是广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成果,也是广东文化强省建设的重点项目。
壮哉诸儒力,斯文在兹焉。2019年,备受期待的《岭南文化辞典》在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的大力支持下正式立项。编纂工作当年启动,汇集了广东省内文化、历史等众多领域的“天团级”专家学者,10多所高校、科研院所的500多名研究人员参与。
2024年12月,历时5年,《岭南文化辞典》正式发布。
辞典编纂广泛吸收《辞海》《广东百科全书》《广东通史》等经典工具书,是对岭南文化的一次大规模积累,也是一次集中展示,致敬过去,启迪未来。
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刘斯奋认为,岭南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原、本土和海外文化交融交汇的产物,形成“不拘一格,不守一隅”的鲜明特色,正是这种特点赋予了《岭南文化辞典》的独创意义。编纂出版这一辞典,归纳、总结、吸取历代岭南文化精神,对推动文化继续向前发展有很大意义。
踵事增华
新春少不了美食,每道菜里都藏着岁月记忆和文化传承。热心的读者从《岭南文化辞典》中整理出一份美食菜单,让天南地北的游客透过文字,来一场舌尖与心灵的盛筵。
岭南之地,山川秀丽,人物风流。经典的传世,为后人留下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也让传统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愈发熠熠生辉。
无疑,《岭南文化辞典》的出版,将有助于岭南文化的研究与传播、传承与发展,推动岭南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辞典主编黄天骥说,历经传承发展,岭南文化形成了求实、包容、开拓、创新等特质,从100多年前大革命策源地打开中国近现代进步的大门,到40多年前改革开放率先“杀出一条血路”,再到当前生机勃勃的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岭南之地努力发挥着领头羊和火车头作用。
在生生不息的传承中,《岭南文化辞典》也肩负着继往开来的使命。未来,本书编纂者将加强岭南历史文化遗产的挖掘、保护和整理,充分展现岭南文化的丰富内涵和多元气象。
一代有一代之岭南。接过千年接力棒的新一代广东人,正成为岭南文脉的创新者、发扬者。
新竹高于旧竹枝。多姿多彩的岭南文化正在守正创新中焕发青春的活力。
“潮龙出墟”展示非遗与潮流碰撞的精彩,广府达人秀演绎大湾区经典的流行,越来越年轻态、潮流化的方式,让传统艺术焕发新的光彩。
“却看木棉风骨,怒放迸涌朱焰,光射九重云霄。披襟向海立,春信在弓梢。”
这是DeepSeek以岭南为题所作的东坡体诗词。从创始人角度看,这一备受关注的新型人工智能大模型也带着岭南文化基因。顷刻间“四韵俱成”似乎在诉说,无论代际如何发扬光大却不忘根和本。
在这里,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于此时,历史脉络与新兴创意相得益彰。(参与采写:邓瑞璇)
回复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点我进行验证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关闭
站长推荐
/1
【点击免费下载】菲龙网移动APP客户端
【点击免费下载】菲龙网移动APP客户端,新闻/娱乐/生活资讯生活通,带你了解菲律宾多一点!
查看 »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