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开启辅助访问
登录
立即注册
搜索
搜索
搜索
首页
Portal
论坛
同城
人才网
工具
菲龙网工具
个人中心
关于我们
每日签到
本地新闻
时事评论
华人世界
中国新闻
新闻视频
国际新闻
娱乐新闻
科技新闻
菲龙广场
房产网
菲龙速聘
二手交易
便民电话
美食餐厅
旅游签证
物流速运
商品买卖
二手车市场
严选
话费充值
便民电话
贺词页面
瀑布流页
汇率查询
APP下载
每日签到
我的任务
道具商店
每日签到
我的任务
道具商店
更改用户名
关于菲龙网
About US
联系菲龙网
活动回顾
加入我们
本版
用户
菲龙网
»
论坛
›
新闻频道
›
中国新闻
›
东西问丨林毅夫:中国式现代化为发展中国家“打了个样” ...
菲龙网管理员8
有 236 人收听 TA
59322
主题
59774
回复
79086
积分
收听TA
发消息
加好友
本文来自
中国新闻
订阅
|
收藏
(
2955
)
菲龙网管理员8发布过的帖子
0/86
经济政策一线微观察|免签政策红利持续释放 东盟国家旅游团畅游西双版纳
0/64
东莞澳门双城记丨澳门青年何颖泰:扎根大湾区创业追梦
0/53
哪吒带你看中国科技如何惊艳破圈
0/84
破浪前行风帆劲|“酒香不怕巷子深” 特色产业绽放崭新华彩
0/67
外媒:中国将出台举措促进民营经济发展
0/75
外媒:中国电影《哪吒2》成为全球票房最高动画电影
0/70
创新思维,让“网味”作品持续激荡正能量
0/68
外媒:中国电动汽车销量稳步上升
0/70
AI激发电力需求 中国推动储能行业发展
查看TA的全部帖子>>
东西问丨林毅夫:中国式现代化为发展中国家“打了个样”
时间:2025-2-19 11:00
0
118
|
复制链接
|
互动交流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直达楼层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中新社北京2月18日电 题:
中国式现代化为发展中国家“打了个样”
——专访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林毅夫
作者 庞无忌 尹倩芸
从1979年到2023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近9%,对世界经济增长年均贡献率居世界首位。但在解释中国经济的问题上,主流西方经济学理论一再失利。
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林毅夫认为,中国经济奇迹的产生恰恰是因为中国没有照搬西方经济学理论,走了一条适合自己国情的道路。
这些年来,他一直致力于研究解决经济学上的“哥德巴赫猜想”——中国经济问题,并力图通过中国经验为发展中国家探索一条经济发展新路。
不选择复制西方的路,中国为什么行?中国发展道路的成功对其他国家意味着什么?林毅夫日前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时提到,中国为其他国家提供了一个新范本,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立足于自身的条件和优秀传统文化,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现代化道路。
“民为同胞,物为同类。”他在采访中数次提到宋代理学家张载“民胞物与”的思想。在他看来,中国“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特征,有利于民族复兴,亦有利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中国式道路的生命力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有学者将中国的落后归结为儒家文化的保守和顽固,认为中国要实现现代化,必须走上西方的道路。
不可否认,18世纪工业革命之后,西方国家掌握了新技术和新型生产方式,由此带来工业化现代化,世界出现大分流。
但林毅夫认为,中国的创新能力丝毫不逊于西方。18世纪工业革命之前,中国的科学技术就曾领先于世界,尽管此后未能赶上那轮工业革命,并逐渐落后于西方国家,但现在中国正逐渐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特别是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背景下,中国不仅与发达国家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以“新三样”为代表的多个战略性新兴产业还处于领跑状态。
“中国人和西方人的创造性都是与生俱来的,我们没有任何的劣势。”林毅夫提到,中华文明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唯一从未间断的文明,我们曾领先于世界,也面对过挑战,应当对直面困难、抓住机遇的能力更有信心。
他在近期出版的新书《解读中国经济: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下的民族复兴之路》中谈到,以“仁”为核心的伦理价值不仅与市场经济相容,而且会随着时代、环境的不同而不断调整创新,以适应经济基础的需要,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过去,发展中国家在追求现代化的过程中,普遍存在“西天取经”的心态。实际上,林毅夫说,二战以后,许多走上西方道路的发展中国家长期陷于贫困陷阱或中等收入陷阱,鲜少有国家能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他认为,中国在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不断赋予其新的生命力,从而走出一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不仅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证,也将为世界上其他国家提供新的启示。
也就是,每个国家都应该结合自身特性,充分利用本国文化所蕴含的生命力,推动属于自己的工业化和现代化道路。
林毅夫新书《解读中国经济: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下的民族复兴之路》。北京大学出版社供图
中国的这条路为什么行?
在探索、开辟和发展中,中国所走的道路一直伴随着质疑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推行的渐进双轨制改革,一度被西方主流经济理论认为是糟糕的转型方式。因为当时所奉行的主流观点是,实现经济转型需要全面取消政府干预,推行私有化、市场化、自由化。
但中国经济维持稳定并快速发展,而真正实施“休克疗法”的国家却未有成功案例。
林毅夫认为,中国在改革过程中推行的是“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对于资本密集与国家安全相关的产业,给予保护补贴,维持稳定;对于符合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放开准入,在调动企业家积极性的同时,建立工业区、加工出口区,将其变成竞争优势。
在稳定和快速发展过程中,资本快速增加,原先的产业逐渐符合比较优势,企业从而拥有自生能力,也就无需保护补贴,中国因而完成了向完善市场制度的过渡,得以同时发挥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作用。
林毅夫说,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这种改革模式是中国维持经济稳定和取得相对快速增长的重要原因,也是全球经济处于下滑周期时,中国还能保持每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约30%的原因。
2025年2月9日,上海陆家嘴地区天气晴朗,吸引众多游客乘船游览。中新社记者 张亨伟 摄
既要有效市场,也要有为政府
地方政府作为有为政府的重要体现,是过去几十年来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但近年来,地方面临债务压力增大等诸多问题。
他谈到,实际上,与国际上绝大多数国家相比,中国总体负债水平并不高。地方投资平台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短债长投:基础设施建设时间长,而银行借款主要是短期贷款,导致期限不配套。
针对当前的情形,中央已进行了不少改革,比如由中央政府发行专项债、中央政府代地方政府发债等。地方政府债务减轻,就能够发挥更多作用。
“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作为经济发展的基本原则是不变的。”林毅夫说,我们既需要有效市场来调动企业家积极性,也需要有为政府来帮助企业家解决在技术创新、产业升级过程中出现的,来自基础设施或制度方面的瓶颈限制,从而让市场真正有效。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进入新阶段
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为中国提供了更多机遇。
林毅夫提到,汽车产业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在汽车以燃油引擎为技术核心的阶段,中国在追赶过程中存在不小差距,但电动汽车、自动驾驶技术的出现,让我们得以实现“换道超车”。
2025年2月5日,是2025年春节假期结束后的首个工作日,位于山东青岛的一家新能源汽车生产车间内一派繁忙。中新社发 张进刚 摄
他认为,经济的长期增长主要源自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在传统产业上有后来者优势,在新兴产业上,则有人才多、市场大、产业配套集成优势,因此可以保持更快的发展。
“到2049年,中国人均GDP应该可以达到美国的50%甚至更高。”林毅夫直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会进入到一个新阶段。
对此,他解释称,如果中国人均GDP达到美国的一半,我们的经济规模将是美国的两倍,且绝大部分高科技领域将与之并驾齐驱,美国也可以在与我们的贸易中得到更多好处。
“当中美两个大国之间处理好双方的关系,就会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提供一个稳定的锚。”林毅夫认为,世界格局变化会从不确定走向确定,进入一个更加稳定、和平和繁荣的局面。(完)
林毅夫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曹旭帆 摄
受访者简介:林毅夫,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教授、院长,北京大学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院长,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2008年被任命为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兼负责发展经济学的高级副行长,成为担此要职的发展中国家第一人。2012年在世界银行的任期届满,返回北大,继续教学研究工作。现任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膺选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原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及英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并获英法美加香港10所大学荣誉博士学位。主要著作:《论中国经济》《超越发展援助》《解读中国经济》《新结构经济学》等二十余册,并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100多篇论文。
回复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点我进行验证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关闭
站长推荐
/1
【点击免费下载】菲龙网移动APP客户端
【点击免费下载】菲龙网移动APP客户端,新闻/娱乐/生活资讯生活通,带你了解菲律宾多一点!
查看 »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