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左侧
发新帖

美国关税“回旋镖”反噬自身(环球热点)

时间:2025-4-2 09:29 0 274 | 复制链接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当地时间3月26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行政令,宣布对美国进口汽车征收25%关税,相关措施将于4月2日生效。自今年2月以来,美国政府对主要贸易伙伴频频挥舞关税“大棒”,引发多国不满与反制,其自身经济难逃反噬。近期,特朗普在敦促美联储降息时表示,美国关税开始影响经济。
近日,本报记者采访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崔守军、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教授韦宗友、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研究员杨子荣,请三位学者分析美国加征关税引发的“回旋镖效应”给美国的普通民众、相关产业以及整体经济造成哪些冲击。
美国民众——
生活成本上升,消费信心下滑
【观察】
3月下旬,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联合一家数据分析公司开展一项民调,结果显示,尽管美国政府声称“关税将带来长期利益”,但大多数美国民众对关税政策持反对态度,认为美国政府应更多关注物价而非聚焦关税。
3月25日,美国世界大型企业联合会公布数据显示,美国3月消费者信心指数为92.9,低于市场预期的94.2和2月的98.3,连续第四个月下降。在该指数的5个组成部分中,反映短期收入前景、商业和就业市场环境的消费者预期指数降至65.2,为12年来最低水平。该研究会高级经济学家斯蒂芬妮·吉夏尔表示,此前几个月消费者对未来收入的乐观预期已经消失。此外,消费者对股市的看法自2023年底以来首次变得负面。
美国《国会山报》网站引述经济学家的警告称,美国政府对关税的依赖可能导致美国消费者购买商品的成本大幅上升。
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认为,美国政府的关税政策并非“让外国人买单”,而会让美国企业和美国家庭遭受最大损失。
【解读】
崔守军:对美国民众来说,关税政策造成的直接负面影响是食品、能源、日用品等价格走高,生活成本上升,购买力下降。此外,美国消费者信心连续4个月下滑,表明美国民众在心理层面对未来经济前景的不安。
韦宗友:特朗普政府上台后,美国国内物价并未在较短时间内出现明显回落,美国民众反而更加担忧关税政策引发其他国家的反制措施,导致美国进口商品价格进一步上涨。这种心理预期与现实情形的落差,挫伤了美国民众的消费信心和投资信心。
此外,美国的工人、农民等群体难躲关税政策的冲击:一方面,美国加征关税导致进口原材料价格上升,部分美国企业因为生产成本上升可能出现经营困难,甚至被迫裁员;另一方面,美国关税政策引发欧盟、加拿大等对美国部分农产品征收反制关税,使得美国农民的生产、经营面临困难。
杨子荣:如果美国关税政策持续升级,美国民众还将面临两方面压力:一是随着关税政策效应显现,美国进口商品价格继续上涨,美国民众将感受到更加明显的通胀压力;二是如果美国关税政策引发通胀反弹,美联储进一步降息的空间将被收窄,可能在较长时间维持一个较高利率,居高不下的利率将使背负房贷、消费贷等贷款的美国居民面临严峻的成本压力,尤其是中低收入家庭的负债压力会越来越大。
美国产业——
产业结构扭曲,国际竞争力削弱
【观察】
日前,美国电动汽车生产商特斯拉公司致信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警告美国政府的高额关税政策将损害美国公司。美国汽车驾驶协会此前曾表示,征收广泛关税将扰乱美国装配厂的生产。汽车制造商无法在一夜之间突破原有供应链,成本上涨将不可避免地导致价格上涨、向消费者提供的车型减少以及美国生产线关闭。
英国《金融时报》网站刊文指出,美国政府以关税威胁为核心的制造业复兴计划存在重大缺陷。政策不确定性、补贴断档及劳动力短缺等问题交织,恐使“美国制造”愿景沦为空中楼阁。若坚持通过关税推动企业迁入美国,美国政府会发现其吸引投资的潜力是有限的。
美国全国公共广播电台网站报道认为,美国政府关税政策所带来的不安涉及各行各业。
德国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3月发布研究报告显示,美国钢铝关税将给美国经济带来相当大的经济损失。进口钢铝产品价格上涨将推升许多美国行业的生产成本,削弱美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解读】
崔守军:美国政府希望通过加征关税,形成一股“拉力”,将企业“拉”回美国本土投资,推动制造业回流,带动就业。而事实上,关税政策还产生了一股“阻力”,高额关税导致美国本土企业和在美外资企业不得不面临供应链中断、生产成本上升等挑战。短期内,这些企业可能迫于美国政府的压力而留在美国。但长期来看,供应链受阻或中断必将影响企业在美大规模投资的意愿。在全球供应链高度一体化的当下,美国想重建一套完整的供应链需要时间。改善基础设施、提升技术研发能力等系统性改革仅靠关税政策是无法实现的。
杨子荣:导致美国制造业空心化的本质原因是美国劳动力成本高昂、产业链缺乏上下游配套以及基础设施老化。单纯加征关税,解决不了美国制造业的深层结构性问题,无法从根本上推动美国制造业回流,反而会提高整体产业成本、扭曲产业结构,进而导致美国制造业在国际市场缺乏价格优势、丧失竞争力。此外,美国加征关税引发其他国家反制,将导致农业、物流业、零售业等高度依赖国际市场的出口导向型行业受到冲击。
韦宗友:美国政府的关税政策不仅无法使本就不具备成本优势的中低端制造业回流,还将给高端半导体产业带来负面影响。海外市场对美国半导体企业的利润甚至生存至关重要。如果其他国家对美国半导体产业采取反制措施,那么美国半导体企业将面临出口成本上升、需求削弱的压力,在海外市场的竞争力遭遇冲击。此外,美国跨国企业普遍是在全球范围进行资源配置并销售产品,关税壁垒会在全球企业间产生连锁反应,使美国企业在海外市场步履维艰。
美国经济——
通胀压力加剧,经济韧性减弱
【观察】
近期,多家国际机构给美国经济敲响“警钟”,认为美国面临债务攀升、通胀加剧和增长放缓等诸多挑战。
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穆迪公司近日发布研究报告称,随着财政赤字扩大和负债能力下降,美国财政实力可能多年持续下滑。对他国持续征收高关税的潜在负面影响、缺乏资金支持的国内减税等风险,已经让美国经济韧性减弱。
高盛公司研究部认为,随着美国关税增加以及政府释放为实施相关政策而可能容忍经济增长放缓的信号,美国经济增长放缓可能超出预期。高盛经济学家将2025年第四季度美国GDP同比增速从此前预计的2.2%下调至1.7%。
【解读】
杨子荣:加征关税可能导致部分企业将生产环节转移到美国国内,进而使得美国出现一轮短期经济扩张,但是这种“繁荣”不会持久。美国政府通过加征关税来保护缺乏竞争力的低效产业,将导致美国经济整体生产效率下降,进而削弱美国经济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优势和长期增长前景。
此外,一系列美国经济数据释放出值得警惕的信号——通胀压力抬头,经济增长显现疲态,“类滞胀”风险正在加剧。
如果美国政府执意在全球范围加征“对等关税”,那么美国经济不得不面临更多压力:一是美国贸易赤字不降反增;二是美股波动加剧,股市估值以及居民财富面临缩水;三是基于对不确定性的担忧,企业在美投资可能放缓、推迟甚至停止;四是美国的贸易伙伴被迫寻找美国之外的供应链,从而导致美国在全球产业链的地位受到深层挑战。
崔守军:相比特朗普第一个总统任期,当前美国经济对关税政策负面效应的承受力更弱。加征关税、限制出口的一个重要前提是政府有足够的财力储备,能够进行灵活的政策调整。然而,根据美国财政部最新数据,美国国债规模已经超过36.2万亿美元。美国政府财政盈余有限,面临财政赤字的严峻压力。在这样的背景下,关税可能暂时带来一定收入,但随着时间延续,持续高关税很可能阻碍经济增长,进而抵消收入增量。
关税政策还将给美国经济埋下两个隐患:一是美国以政府干预经济的方式强行调整关税,导致市场资源配置出现偏差,进而降低美国经济长期增长效率;二是美国政府单边加征关税引发其他国家的反制,大范围的贸易摩擦将扰乱全球供应链,并对美国的出口市场及投资环境造成不利影响,致使美国在全球贸易中的活力与话语权下降。
韦宗友:美国政府认为关税政策给经济带来的负面冲击可能会在一段时间后趋于缓和。然而,情况并不会如其预想的那么乐观。如果美国向全球开打“关税战”,推动贸易保护主义风潮在全球范围内抬头,将严重破坏以世界贸易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高高筑起的关税壁垒最终会反噬“筑墙者”。
事实上,美国经济真正面临的问题不是如何重新繁荣,而是贫富差距扩大、财富分配不均。根据美联储数据,截至2024年底,美国最富有的一半家庭拥有全国约97.5%的财富,而另一半家庭持有的财富仅占2.5%。如果美国政府不解决财富分配不均的结构性问题,那么关税“大棒”挥得再猛烈,都无法让美国广大工薪阶层从经济增长中获得实实在在的利好。(本报记者 严瑜)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年04月02日 第 08 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