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开启辅助访问
登录
立即注册
搜索
搜索
搜索
首页
Portal
论坛
同城
人才网
工具
菲龙网工具
个人中心
关于我们
每日签到
本地新闻
时事评论
华人世界
中国新闻
新闻视频
国际新闻
娱乐新闻
科技新闻
菲龙广场
房产网
菲龙速聘
二手交易
便民电话
美食餐厅
旅游签证
物流速运
商品买卖
二手车市场
严选
话费充值
便民电话
贺词页面
瀑布流页
汇率查询
APP下载
每日签到
我的任务
道具商店
每日签到
我的任务
道具商店
更改用户名
关于菲龙网
About US
联系菲龙网
活动回顾
加入我们
本版
用户
菲龙网
»
论坛
›
新闻频道
›
时事评论
›
舆论极化与专业理解:解码老杜案件
菲龙网管理员8
有 237 人收听 TA
62547
主题
62999
回复
82483
积分
收听TA
发消息
加好友
本文来自
时事评论
订阅
|
收藏
(
2958
)
菲龙网管理员8发布过的帖子
0/3
世界银行批准8亿美元贷款助力菲律宾能源转型
0/4
自认大毒枭伊斯宾诺萨竞选市长
0/18
被误认为杜特尔特律师 美作家恳请停止骚扰
0/16
菲国警赴大马 引渡弑兄华商
0/16
改革已实施30年的猪肉进口规则
0/19
BMI:通胀下降将提振消费开支
0/17
首季度PEZA投资承诺锐增249%
0/15
184亿比索的GCash投资协议
0/17
3月菲律宾制造业PMI跌破50
查看TA的全部帖子>>
[时事点评]
舆论极化与专业理解:解码老杜案件
时间:2025-4-2 10:23
0
119
|
复制链接
|
互动交流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直达楼层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原载于《世界日报》)
从成都回到马尼拉后,我注意到前总统杜特尔特案引发的广泛争论已经表现出多层次的传播趋势。围绕国际刑事法院(ICC)司法程序的讨论在不同阶段逐渐演变成为一个呈现着法律简化主义与立场偏见交织的认知挑战。
一、新闻倡议的议程化叙事。从信息筛选到语义引导,部份媒体采用了新闻框架策略来呈现特定立场,首先通过选择性筛选信息,过滤与预设立场相悖的证据;接着构建负面语义框架,运用负面词汇来影响集体记忆;最后以法律简化处理方式,淡化ICC《罗马规约》第12条的补充管辖原则。这种以意识形态输出为目的的新闻实践,实际上堪称一场“媒介审判”预演——当媒体将司法程序简化为道德批判素材时,公众对事件的法律认知就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
二、论证结构中存在逻辑缺陷,方法论矛盾,还有诉诸情感,频繁使用煽动性词汇。有些评论家陷入了循环论证的误区,他们先假设了一个前提,并把所有对此提出质疑的证据统统视为“虚假信息”。这种论证模式的根本问题在于,其结论本身被当作论证的出发点,导致整个推理过程形成一个封闭的循环系统。
最高法院前首席大法官 Artemio V. Panganiban 在《杜特尔特国际刑事法院案件的关键问题》(Pivotal issue in Duterte’s ICC case)的文章中所展现出的技术中立立场,如同打开了封闭舆论空间的多个观察窗口。他的论述之所以精妙,是因为建立了双重认知框架。退休首席大法官的文章对ICC的管辖权提出了疑问,基于国家主权原则,讨论了ICC在对非缔约国前领导人行使管辖权的合法性问题,并同步指出欧洲中心主义在国际司法政治生态中可能带来的实际后果。
当公众讨论被“支持/反对”站队简化时,专业技术性分析反而成为解决认知。这种既保持法学思辨纯度又正视权力博弈矩阵的论述策略,成功规避了立场先行的认知陷阱。当公共讨论被简化为"支持/反对"的站队时,专业主义的技术性分析反而成为了对抗认知极化的解毒剂——它不提供情绪宣泄的出口,却为理性思考保留着最后的逃生通道。
回复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点我进行验证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郭彩荣
天天菲律宾浪浪浪浪
关闭
站长推荐
/1
【点击免费下载】菲龙网移动APP客户端
【点击免费下载】菲龙网移动APP客户端,新闻/娱乐/生活资讯生活通,带你了解菲律宾多一点!
查看 »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