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开启辅助访问
登录
立即注册
搜索
搜索
搜索
首页
Portal
论坛
同城
人才网
工具
菲龙网工具
个人中心
关于我们
每日签到
本地新闻
时事评论
华人世界
中国新闻
新闻视频
国际新闻
娱乐新闻
科技新闻
菲龙广场
房产网
菲龙速聘
二手交易
便民电话
美食餐厅
旅游签证
物流速运
商品买卖
二手车市场
严选
话费充值
便民电话
贺词页面
瀑布流页
汇率查询
APP下载
每日签到
我的任务
道具商店
每日签到
我的任务
道具商店
更改用户名
关于菲龙网
About US
联系菲龙网
活动回顾
加入我们
本版
用户
菲龙网
»
论坛
›
新闻频道
›
中国新闻
›
濛溪河遗址如何驳斥“东亚现代人演化发展瓶颈期”之说? ...
菲龙网管理员8
有 237 人收听 TA
62634
主题
63086
回复
82570
积分
收听TA
发消息
加好友
本文来自
中国新闻
订阅
|
收藏
(
2955
)
菲龙网管理员8发布过的帖子
0/128
【国际漫评】“经济自残”
0/47
【世界说】美财经记者揭批美政府关税算法荒谬 美国各界担心其损害本已疲弱的经济
0/46
了解下美“对等关税”税率的算法,你可能会惊呆了
0/57
【理响中国】中国利用外资的政策没有变也不会变
0/56
“2小时高铁圈”解锁清明短途游新体验 “假日经济”焕发新活力
0/61
清明寄哀思丨山城肃穆念英烈 英魂永在共缅怀
0/55
【光明论坛】投资中国是赢得未来的重要选择
0/69
探访西藏嘎拉村:雪山下的“桃花源”
0/41
【中国那些事儿】国际人士: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 中国为全球合作添信心、增活力
查看TA的全部帖子>>
濛溪河遗址如何驳斥“东亚现代人演化发展瓶颈期”之说?
时间:2025-4-3 11:29
0
86
|
复制链接
|
互动交流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直达楼层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中新社成都4月2日电 题:
四川濛溪河遗址如何驳斥“东亚现代人演化发展瓶颈期”之说?
——专访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旧石器考古研究所所长郑喆轩
中新社记者 岳依桐
2021年9月,四川省资阳市乐至县通旅镇乐阳桥村的一场洪水,冲出了早期人类文明的回响——濛溪河遗址。2022年初,在淤泥中开展抢救性发掘的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旧石器考古研究所所长郑喆轩没想到,这里独特的饱水埋藏环境竟奇迹般地保存了一个生动的远古社会,不仅驳斥了所谓的“东亚现代人演化发展瓶颈期”之说,丰富的植物遗存更改写了世界植物利用历史。而就在日前,濛溪河遗址群还入围“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名单”。
濛溪河遗址究竟保存了怎样的远古社会,为未来全球旧石器时代考古带来哪些启示?距今8万年至6万年前的早期人类可能已经开始利用花椒、接骨草、五味子?“东亚现代人演化发展瓶颈期”的真相是什么?近日,中新社“东西问”独家专访郑喆轩,解读上述问题。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为什么说濛溪河遗址极为罕见地保存了一个比较完整的远古社会?
郑喆轩:由于地势低洼、洪水频发,整个濛溪河遗址都被埋在深深的淤泥中,但独特的饱水埋藏环境隔绝了氧气和微生物,才极为罕见地保存了绝大多数旧石器时代遗存。
截至目前,濛溪河遗址已发现石器3万多件,动物遗存18万多件,还有6万多颗植物种子、果实以及不少木器、骨器。值得一提的是,数量庞大的植物种子只是从600多份土样中发现,我们共采集了约2万份、20多万升土样,相信未来还能有更多惊喜发现。
根据目前发现的实物证据与研究成果,已经可以较为清晰地还原出一幅生动的远古人类社会图景:距今约8万年到6万年前,一群或若干群早期人类来到四川盆地内的浅丘地貌区,这里有山有水、有森林草地,动植物资源多元富集。他们用木头、动物骨头、石头制作各类工具,食谱也非常丰富,包括核桃、橡子、葡萄、莓果等各类植物种子和果实,还有剑齿象、鹿、牛、熊和各种鱼类、鸟类。从火塘的遗迹、众多动物骨头上切割砍砸和火烧的痕迹可以合理推断,他们常吃烧烤,比如烤剑齿象头。
濛溪河遗址出土动物化石。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
旧石器时代的早期人类主要通过狩猎采集等方式,从自然界攫取资源。但从收集资源发展到生产资源,经历了漫长的“神农尝百草”阶段,因为只有在充分了解资源后,人类才能够在不断吸取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发展出农业和畜牧业。
此前国际学术界的普遍认知是,标志着人类单一攫取经济模式结束的广谱生业经济发生在距今2万年到1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末期。但通过濛溪河遗址的发现,我们得以将这一阶段提前至距今8万年至6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中期,这是对人类认知能力、技术与生计模式发展认识的重要突破。
中新社记者:濛溪河遗址丰富的植物遗存,如何改写世界植物利用历史?
郑喆轩:有机质特别是植物遗存很难保存,就算是几百年前的植物遗存也鲜有发现。濛溪河遗址保存了大量珍贵的植物遗存,是目前全世界唯一发现丰富植物遗存的旧石器时代中期遗址。过去因全球都未发现该时期植物遗存,更谈不上研究早期人类对植物利用的情况。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濛溪河遗址首次让该时间段人类植物利用的研究成为可能。
目前濛溪河遗址鉴定出来的植物遗存已有壳斗科、十字花科、葫芦科等37科53属,包括树木、果实、种子、孢粉,极为丰富地保留了从宏观到微观的大量植物信息。还有很多发现正在鉴识中,但因为考古遗址很少发现植物遗存,像濛溪河遗址这样出土大量远古时代植物遗存的遗址极为罕见,很多出土植物遗存不在传统植物考古研究范畴内,所以这一过程十分困难。
初步的种类、数量和比例分析表明,种子、果实以人类可食用的为主,部分(比如核桃、花椒、接骨草等)为最早在旧石器遗址中的发现,预示着古人类对植物的深刻认识和广谱化利用,将极大改写史前人类对植物的利用历史。
我们还发现了很多有趣的现象。比如目前鉴定出来的植物种类半数以上都在现代人食谱内。另外,被制作成工具的木头、橡果上的刻划痕迹等,均为人类直接利用植物的实证。
濛溪河遗址常见出土植物种子。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
濛溪河遗址还发现了对人类行为研究非常重要一类植物——药用植物,比如接骨草、筋骨草、五味子等植物的种子。根据植物习性,我们可以判断有部分药用植物是早期人类有意识地带到濛溪河来的。人类什么时候开始用药?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话题。对药用植物信息的提取开创了早期人类演化领域的新纪元,也引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相关单位的高度兴趣,目前我们正计划未来联合开展研究。
中新社记者:从早期人类文明研究的视角来看,濛溪河遗址的发现意义几何?
郑喆轩:总体而言,濛溪河遗址罕见地复原了一个立体复杂的旧石器社会,为深入探讨早期人类对特殊石料及有机材料的加工利用方式;对动植物资源利用的广谱化;艺术萌芽和技术与认知能力发展;现代人的出现和扩散等国际重大问题提供了关键节点的重要材料,具有重要科学价值和世界性意义。
首先是年代,目前濛溪河遗址测年结果为距今8万年到6万年前,正好处于距今10万年到5万年前的关键时间区间。为何关键?因为从过去到现在,在整个东亚、东南亚都极少发现该阶段遗址,尤其缺乏反映现代人行为与生存活动证据的文化遗存。
由于缺乏考古实证,国际学术界普遍将距今10万年到5万年前称为“东亚现代人演化发展的瓶颈期”,认为东亚早期人类适应不了末次冰期寒冷气候的剧烈波动,整体上大量消亡甚至灭绝。被人熟知的“夏娃理论”更是坚持现代人类的“晚近走出非洲说”,即所有现代人类都源自非洲,而完全取代了原本生活在世界各地的早期人类。濛溪河遗址的发现,对上述观点造成巨大冲击,尤其截至目前,整个濛溪河遗址群已经在方圆120公里范围内发现90余个遗址点。
从工具利用的角度而言,濛溪河发现的完整小型石器组合与华南地区的发现一脉相承,填补了该区域从旧石器时代早中期到晚期石器过渡转型的研究缺环。同时,濛溪河出土的石器显现出东西方同期石器文化的共性,比如都更多使用硅质岩原料,整体都逐渐小型化;又显示出东亚百万年来一脉相承的风格,和西方同期技术体系完全不同,更与骨器和全球罕见的木器构成了立体复杂的生产工具体系,充分彰显了东亚早期人类因地制宜、灵活机动的适应方式、认知能力和文化特点。
濛溪河遗址发展的早期人类刻划痕迹。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
除了完善的生产工艺体系和动植物利用证据之外,我们在石头和动植物遗存上都发现了系统刻划痕迹,其中植物上的刻划痕迹是目前全球发现最早且独一无二的实证。他们在多种介质上进行刻划,有些痕迹成组成排比较复杂,还在骨片上、植物上穿孔,这都是脱离了单纯生存所需,是对精神生活的一种追求,可谓早期“艺术的萌芽”,也是在东亚地区首次发现当时人类系统的象征性行为证据。
中新社记者:濛溪河遗址下一步的发掘、研究有何计划?
郑喆轩:濛溪河遗址2025年的主动发掘申请已经获批,我们将有序开展发掘工作,并做进一步细化。比如,对于火塘等重点遗迹特殊分布区的土样,除常规浮选外,还会进行超声波浮选,确保任何信息都不遗漏。
在研究方面,首先希望基于现有发现能获取濛溪河遗址群更多的年代、环境信息,进一步补充东亚、东南亚缺失的距今10万年至5万年前的信息。另外要深入推进针对罕见植物遗存的相关研究。目前已组建来自国内外10多家科研单位、20多个科研团队的队伍,期待以更科学、严谨的视角解读濛溪河遗址的发现。
值得一提的是,过去普遍认为越早的遗址分布区域越高,所以考古工作者通常倾向于在地貌位置相对较高处寻找旧石器时代遗址。濛溪河遗址的发现,也为未来寻找旧石器时代遗址提供了新的思路。(完)
郑喆轩。中新社记者 吕杨 摄
受访者简介:郑喆轩,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旧石器考古研究所所长,副研究馆员。2019年以来主持四川旧石器考古工作,调查新发现旧石器时代遗址数百处,填补四川多个地区既往无旧石器时代遗存的空白。主持发掘稻城皮洛、资阳濛溪河、遂宁桃花河等多处重要旧石器时代遗址。其中,皮洛遗址获评2021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中国考古新发现”。濛溪河遗址获2023年“中国考古新发现”,濛溪河遗址群今年3月入围“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名单”。
回复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点我进行验证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吃货天地
菲龙广场
旅游娱乐
关闭
站长推荐
/1
【点击免费下载】菲龙网移动APP客户端
【点击免费下载】菲龙网移动APP客户端,新闻/娱乐/生活资讯生活通,带你了解菲律宾多一点!
查看 »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