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开启辅助访问
登录
立即注册
搜索
搜索
搜索
首页
Portal
论坛
同城
人才网
工具
菲龙网工具
个人中心
关于我们
每日签到
本地新闻
时事评论
华人世界
中国新闻
新闻视频
国际新闻
娱乐新闻
科技新闻
菲龙广场
房产网
菲龙速聘
二手交易
便民电话
美食餐厅
旅游签证
物流速运
商品买卖
二手车市场
严选
话费充值
便民电话
贺词页面
瀑布流页
汇率查询
APP下载
每日签到
我的任务
道具商店
每日签到
我的任务
道具商店
更改用户名
关于菲龙网
About US
联系菲龙网
活动回顾
加入我们
本版
用户
菲龙网
»
论坛
›
新闻频道
›
娱乐新闻
›
只有待落的棋子,没有永恒的困局
菲龙网编辑部7
有 744 人收听 TA
152528
主题
152545
回复
178841
积分
收听TA
发消息
加好友
本文来自
娱乐新闻
订阅
|
收藏
(
2957
)
菲龙网编辑部7发布过的帖子
0/54
热依扎王阳演绎法理交锋,电视剧《无所畏惧之永不放弃》广东卫视将播
0/48
《问妖》开机,奇幻悬疑对标《无忧渡》?
0/45
《蛮好的人生》老公出轨,胡曼黎三次含泪道歉,胡父当年一语成戳
0/58
6部精品,刷新你对短剧的认知,熬夜必追
0/57
夺命终局大起底直播|4月22日13:00,埋堆堆直播间不见不散
0/62
《蛮好的人生》告诉我们:当男配太过惊艳时,真没董子健什么事了
0/57
从头到脚皆可替?41岁韩庚这个镜头,给多少“流量明星”上了一课
0/60
《耀眼》原班人马!《比天堂还美丽》金惠子孙锡久的奇幻浪漫喜剧
0/57
收视率破2.3,豆瓣好评如潮,终于有让我熬夜狂追的都市大剧了
查看TA的全部帖子>>
只有待落的棋子,没有永恒的困局
时间:2025-4-5 13:20
0
73
|
复制链接
|
互动交流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直达楼层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从“树先生”到“深渊棋士”。
当崔业那张沧桑的脸孔出现在荧幕上,以为王宝强时隔十四年,会塑造另一个树先生式的颓废角色,但随着剧情的层层推进,豁然发现:崔业并不是委曲求全放弃思考的树先生,他是用主动跃入深渊,试图用理性反算命运的暗黑棋士。
如果说《Hello!树先生》是一场迷幻的心理学幻象,那么《棋士》就是一场悬疑的经济学实验。崔业从“窝囊废”到“黑棋士”的堕落轨迹,不仅展现了深刻的人性挣扎,还隐含了多个经济学原理和效应。让我们拨开剧情的迷雾,用三个经济学棱镜透视这场当代社会寓言。
崔业的人生就像一场先天不足的围棋困局。当哥哥崔伟在阳光下接受父母和同事称赞之时,他在散发着霉味的围棋教室里计算着儿子的医药费账单;当哥哥动用人脉调查案件时,他正用棋子计算犯罪收益。这些酝酿了兄弟阋墙的对比,正是马太效应最赤裸的现世演绎——"凡有的,还要加倍给他;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去"。
这句话出自《圣经》中的《马太福音》,
马太效应(Matthew Effect)在经济领域用来表现为“富人越来越富,而穷人越来越穷”的现象。
在《道德经》也有类似的表述:“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大自然“劫富济贫”,水往低处流,而人类社会“劫贫济富”,财入富贵门。
作为弱势群体的代表,崔业的生活是恶性循环:工资低导致没钱给儿子治病,为了筹钱只能帮人作弊,因为作弊而被坑变更穷,走投无路去犯罪。崔伟作为优势群体,一路锦上添花:职位优势得以调动更多资源,资源优势立功升职,地位提升社会关系更广泛,弟弟出事之后也能不受影响。马太效应的恐怖不在于既得利益者的优势积累,而在于它制造的系统性绝望。
马太效应的实例在生活中比比皆是:重点学校资源好,吸引的学生素质高,形成“名校垄断”;头部网红分粉丝多,平台给与资源倾斜,形成“流量垄断”;大厂效益好,求职者内卷镀金,形成“赛道垄断”…… 所以,有时候并不是你不够努力,而是故事的开局就注定结局。
但请特别注意,马太效应并不是教你认命,选择躺平主义!马太效应是客观规律,但我们并不是游戏里的NPC,知道规则,只是为了少走弯路,接受现实,才能找到出路。如果未能抢占“资源高地”,那亦可寻找“全新赛道”——当然不包括崔业那种“黑道”。
当儿子每月3万元的医疗费成为生活基准线,崔业就再也不会对围棋教师的薪酬而满足,他只能成为被上了发条的玩偶,朝着犯罪深渊机械前行。崔业的选择,实则是棘轮效应支配下的必然。
棘轮(ratchet)是一种特殊的齿轮,它的特点是只能向一个方向旋转,不能倒转。
棘轮效应(Ratcheting Effect)是指人的消费习惯一旦形成,便具有不可逆性。
我们可以理解成“由奢入俭难”的强化版——“由奢不能入俭”。经济学界有过一段关于消费理论的公案:凯恩斯主张消费是可逆的,收入高了就高消费,收入低了就低消费;杜森贝利表示:你低估了“消费习惯”的巨大惯性,人们一旦高消费后就不会后退到低消费!显然商家们更为推崇杜森贝利的“棘轮效应”理论,所以连续包月会享受到超低的“首月价”,所以秋天需要喝“第一杯奶茶”,所以毕业需要买第一款XXX包包……
棘轮效应其实是在赌一种普遍的心理:欲望一旦扩张就很难收缩。一旦养成了消费习惯,就很难忍受消费降级,这既是一种商战,也是一场心理战。很多商品或服务,会动情讲一个感人的品牌故事,其实是给你灌输了一种消费理念,再以低门槛的方式提供产品,享受之后一旦你负担不起想退出,无形的压力就会成为“消费降级”的阻力。嗯,没错,其实柜姐的白眼也算是一种“营销手段”。
当然,对抗棘轮效应并非要求我们都过苦行僧式的生活,而是希望我们能自己掌握消费的主动权。凯恩斯的理论将人想象的过于理性化,完全理性人显然适于生存但没什么生活乐趣,杜森贝利的棘轮效应又似乎低估了消费者的自主性,虽然消费降级很跌份但跌不过股票啊!真正的消费自由应该是:可以是“买不起”,亦可以是“选择不买”,最主要是让钱包的膨胀速度总比欲望快那么一点。
面包车冲碎信用社的玻璃门,拉开了一场抢劫的序幕,也成为了崔业黑化的起点,这其实是一个极具象征意义的设计,罪恶的开端往往起源于“破窗效应”。
破窗效应(Broken Windows Theory):环境中微小的破坏行为如果被忽视,会引发更大范围的破坏或犯罪行为。
它最早是一个犯罪学理论,如果社区里的一扇窗户被打破,行为没有惩罚,那么各种犯罪行为将会陆续出现,破坏公物、偷窃、抢劫、吸毒、绑架,直至变成罪恶街区。这个理论后来也被应用到社会学、心理学和经济学中,“小错不改,大祸临头”“一旦有人开头,后续盲从无数”。
崔业的堕落轨迹堪称“破窗理论”的教科书案例。其实捋顺故事时间线,崔业的“第一扇破窗”可能还要更早,是他为了钱在围棋比赛作弊,随后的“第二扇破窗”是他帮助劫匪逃离作案现场,而当他策划将秦晓铭之死嫁祸他人之时,第三窗破碎,他也已经习惯踏着玻璃碴行走,享受黑暗人生的快感。道德滑坡,随着坠落时长,加速度将会让罪恶停不下来,这解释了为何崔业从窝囊丈夫变成冷血棋手的过程如此"顺理成章"。
小恶如同雪球,“破窗”而出,顺着山坡滚下,最终变成吞噬人性的雪崩。某个造谣的视频被放纵传播,众多网友跟风传谣,三人成虎,哪怕事后澄清,但全网已经信以为真,当事人社会性死亡,甚至不堪键盘侠攻击而自杀身亡者亦有之。“破窗理论”告诉我们:坏人不一定是天生,但一定是“小恶”催生的。所以“维权”是一个“修理破窗”的法宝,今天遏制“缺斤短两”,就是阻止明天的“以次充好”,防止后天的“假冒伪劣”。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无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都是这么一个道理。
保护好我们的窗户,就是在阻止世界滑向更糟糕的方向,我们都希望加完班后,夜灯下的自动售货机里有温热的咖啡,而不是一地扎脚的玻璃碴。
崔业布局如棋,利用“征子”步步紧逼,这个围棋术语意味着通过连续追击迫使对方陷入绝境。也许,我们面对的生活困局,就如同被围剿的“征子”,一关一关,关关难过。
未尽的棋局,也给予观棋者启示:规律不是命运的终审,而是人性博弈的推演。马太效应中孕育着新的“活眼”,棘轮效应提示可以及时挂“倒档”,破窗理论教会我们如何编写“补丁程序”。当我们学会在经济学框架下重构生存策略,每个人都能从“被熔炼的棋子”,蜕变为“执子的棋士”。
只要存在待落的棋子,世上就没有永恒的困局。
编辑:Yuri
撰文:鱼龙曼衍
排版:Julia
设计:姜黑勒久
图源:豆瓣、新浪微博、网络
回复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点我进行验证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菲律宾新闻
科技新闻
菲龙广场
华人世界
关闭
站长推荐
/1
【点击免费下载】菲龙网移动APP客户端
【点击免费下载】菲龙网移动APP客户端,新闻/娱乐/生活资讯生活通,带你了解菲律宾多一点!
查看 »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