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左侧
发新帖

勾勒丝路上的墨韵文脉

时间:2025-4-13 08:57 0 80 | 复制链接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图为潘絜兹中国画《石窟艺术的创造者》。

身着曳地罗衣,她们仿若从千年壁画中走出——这不是人工智能合成的影像,而是日前在中国美术馆“丝路歌韵:敦煌舞乐服饰展示专场”上演的一幕。作为“墨韵文脉——甘肃丝路艺术珍品展”的延伸内容,二者相映生辉,各地观众摩肩接踵。那一刻,传统不是凝固于历史图像的瑰宝,而是至今仍能回应现实的精神力量。
传统如何被看见?在总策展人、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的整体构想中,“墨韵文脉”这场始于2023年的策展实践,应该以新的叙事方式回应这一时代课题。在他看来,“墨韵”,不仅是技法之道,还是一种通过书写、绘画、造像等方式表达精神的能力;而“文脉”,也不仅是历史的积淀,更关乎今天我们如何在观看中理解传统、认知自身。因此,从首展“八大山人、石涛与20世纪以来中国写意艺术展”,到正在展出的“甘肃丝路艺术珍品展”,系列展览不是单纯地展示传统艺术珍品,而是逐步挖掘出“写意”“书写”等连接墨韵与文脉、在中国文化中具有核心意义的关键词,通过“美术馆+博物馆”“文物+艺术品”的协同创新,让不同时空的作品展开对话,重新梳理和激活中华美学的深层逻辑。
从马家窑彩陶的刻划符号,到汉代简牍的日用书写,再到《淳化阁帖》凝练的帖学法度,“书刻同辉”缓缓展开文字书写的演进之路和内在精神;从放马滩木板地图的空间营造,到画像砖和彩陶中民间故事的简笔描绘,再到敦煌壁画的恢宏刻画,“绘塑同光”生动展现中国图像造型艺术在不断融合创新中铸就的美学精神……“甘肃丝路艺术珍品展”以两大板块重新梳理文脉传承,为中国艺术守正创新提供滋养。
清晰的展陈结构与作品之间的互文关系,更引导着观众“读懂”艺术。壁画线描稿与成品并置展示,揭示图像的生成过程;《淳化阁帖》与敦煌写经、汉代简牍并列呈现,让书法艺术展开跨时空对话;经由3D投影放大的唐代菩萨立像,使观众直观感受大唐精神气象……多元视角搭建起沟通古今的艺术桥梁。
展览预约几乎天天触达上限的参观热度提醒我们,大众对文化的需求不只是“有展可看”,更在于“看有所思、看有所获”。如何让展览真正成为连接传统与现代、大众与文化的有效方式?已持续7场的“墨韵文脉”实践,为我们提供了新范式。(杨 子)
《人民日报》(2025年04月13日08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