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俯瞰宁波国际会议中心。
韩岭老街夜色。
灵感来自韩岭村落瓦片的韩岭美术馆。
歌手在陶麓街区“请坐”打卡墙前表演。
陶麓街区人流如织。
城杨村村民在观看戏曲表演。
利民村的“网红梨树”吸引众多市民游客前来打卡。本版配图除署名外,均由东钱湖管委会提供
夕照下,帆板运动员正在训练。
环境优美的东钱湖沿湖道路与建筑。胡学军摄(人民视觉)
春和景明,繁花似锦。水面上,飞鸟掠过碧波,帆船如飞鱼跃动;水岸边,跑者、骑行爱好者在绿道上畅快前行;景区街巷,游客漫步其中,尽享悠闲……这是属于浙江省宁波市东钱湖旅游度假区的春光。
多年来,东钱湖旅游度假区“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改善湖泊生态,丰富文旅业态,不断推进“文化型、生态型的旅游度假区”建设。
生态文化资源丰富
水域面积约20平方公里的东钱湖,湖泊容量达5406万立方米,是浙江省第一大天然淡水湖,拥有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等“国字号”招牌。
东钱湖的生态本底虽然优越,但由于湖底淤泥堆积、过度捕捞、废水直排等问题,东钱湖水质一度仅为总体Ⅳ类、局部Ⅴ类。
2001年,东钱湖管委会成立,拉开了湖泊保护与开发建设的序幕。
“水质是东钱湖的生命,东钱湖一直将生态保护作为旅游发展的前提。”东钱湖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从清淤退渔、截污纳管、清退高污染工业企业,到引进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过增加水生植物、改善鱼类种群结构等方式,东钱湖逐步构建完整健康的水域生态系统。多年来,东钱湖管委会先后投入100多亿元资金,将东钱湖的水质提升到总体Ⅲ类、局部Ⅱ类,为东钱湖的文旅发展打下坚实的生态基础。
生态资源丰富,文化底蕴同样深厚。
北宋时期,王安石曾任鄞县(今宁波)知县,疏浚东钱湖;南宋史氏家族更因“一门三宰相,四世两封王”而名扬四方。此外,气势恢宏的南宋石刻群、历史悠久的补陀洞天和霞屿寺、为纪念岳飞而修建的岳鄂王庙等古建遗迹也是东钱湖悠久历史的见证。
位于东钱湖南岸的韩岭村,自唐代起已有居民居住。韩岭村每月均有定期集市,作为连接宁波市区和象山港的重要交通枢纽和水陆转运中心,在东钱湖畔绘制了一幅“渔歌樵斧声相参”的浙东水乡画卷。
因地制宜打造名片
“始建于唐而成于宋的东钱湖,是宁波宋韵文化的集大成之地。”东钱湖旅游度假区经济旅游与湖区发展局副局长谌利表示,东钱湖要打造世界名湖,成为世界级旅游度假区,需要注入更多文化内涵,宋韵文化的活化运用是东钱湖文旅融合发展的重点。
近年来,东钱湖深挖历史资源,推出东钱湖名人堂文化IP;通过举办宋韵钱湖文旅生活季、“钱湖春来了”文旅消费季、全域旅游美食文化节等节事活动,让千年宋韵触手可及。
湖泊休闲,水上项目必不可少。从2011年开始,退役帆船运动员徐波浪来到东钱湖,经营起宁波逸帆航海俱乐部。从最初1个T字形码头、3个泊位、1艘帆船,拓展到如今3个码头共165个泊位、大小共计88艘帆船的规模,徐波浪和他的帆船俱乐部见证了东钱湖水上运动的兴起。
快速发展的关键,在于“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政府出资,完成水质改善和帆船码头等基础设施建设;帆船俱乐部则充分施展自身资源优势,吸引高端会员,开设体验项目,推进校企合作,不断拓展经营模式和受众范围。
“现在,俱乐部每年接待上万名会员和游客。除了平日的帆船体验,我们承办的中国中学生帆船锦标赛等赛事以及培训活动还能发挥‘体育+旅游’的聚集效应,为东钱湖带来不少人气。过去两年,我们为周边酒店带来超过1200间次的客房需求。”徐波浪告诉记者,目前,东钱湖已落地“中国青少年帆船示范基地”“中国内湖帆船产业实验基地”2个“国字号”品牌,今年,2025年全国帆船锦标赛等相关赛事也将在此举办。
千帆竞发,代表的是“舟行”东钱湖。除此之外,东钱湖还打造了“骑行”“车行”“步行”路径,无论哪种出行方式都可与美景相逢。
将视线移至湖西岸,宁波国际会议中心通过“架廊桥”的建筑方案,实现“连青山,观绿水,望田野”的效果,将中国传统和江南韵味融入建筑之中。投运以来,这里曾多次承办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2024联合国国际采购研讨会等文化、商贸、外事交流活动,为东钱湖“会展+旅游”的发展注入蓬勃动力。
“东钱湖有两棵‘网红树’,一棵在宁波院士中心,一棵在利民村,随便一拍就很出片!”一到春天,社交媒体平台上,东钱湖的打卡照总离不开那两棵“网红树”。这几年,随着“网红树”“网红街区”出圈,东钱湖的热度越来越高。
宁波院士中心,由宁波师范学院旧址改建而来。截至目前,已有172名两院院士入驻宁波院士中心。这里不仅是院士们开展科学研讨、项目交流、修养身心的场所,其悠长蜿蜒的空中景观连廊、富有年代感的红砖外立面,以及那棵冠大如盖的樟树也化身市民和游客的“必打卡”点位。
要说东钱湖的网红元素,东京奥运会主场馆设计者隈研吾设计的韩岭美术馆、葡萄牙建筑大师阿尔瓦罗·西扎操刀的浙江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东钱湖馆区)等现代建筑,同样吸引众多关注。当现代设计美学与湖山相映,东钱湖的艺术气质愈加迷人。
乡村共富活力十足
今年清明节假期,东钱湖旅游度假区累计接待旅游人数近33万人次,累计旅游营收3.32亿元。微风轻拂下,喝一杯咖啡、逛一条老街、住一晚民宿、品一餐湖鲜,不仅是市民游客的休闲图鉴,更是一幅不断延伸的乡村共富画卷。
这幅共富画卷的起笔,在于对古村落的保护与利用。
从2006年开始谋划,到2019年正式开放,韩岭村的改造升级持续了十多年的时间。其中,政府部门负责韩岭老街、老村的改造,韩岭水街及村后地块的利用则由宁波当地的一家民营企业完成。
“开发过程中,不论是修缮还是重建,我们对于建筑的处理都非常谨慎。”韩岭水街相关项目负责人介绍,经过改造升级,水街两岸共有80多栋房屋焕发新生,“保留村落肌理”是关键原则。
改造之后的老街与水街并行互通。居东的水街沿溪而建,汇集精品民宿、餐饮书店、特色商店等业态;居西的老街则以白墙灰瓦、木质门面,保留浙东古村的韵味与灵魂。去年一年,韩岭村游客量超220万人次,每逢节假日,民宿都是满房状态。
容貌焕新和业态升级给韩岭村带来客流的同时,也为当地村民提供了增收的机遇。据了解,韩岭水街运营初期,为当地村民提供了50个工作岗位,之后也将会持续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从乘上“艺术乡建”东风走上致富路的城杨村,到因梨树和村咖而“吸粉无数”的利民村,再到一开街就火爆出圈的建设村陶麓街区,“村庄与街市共生,村民与游客共处”的发展模式正在东钱湖畔落地生根。
乡村活力起来了,创业者自然也来了。
装修改造自家一个十几平方米的门店,开出全村第一家咖啡馆后,城杨村本地小伙儿杨佳宁在东钱湖边,用3年时间连开6家店。他说,想以咖啡为载体,把家乡推荐给更多人。
来自东北的宋雨烔,曾是一名职业酒店人。从宁波出发环游全国后,她和伴侣来到东钱湖殷湾村的灯塔旁,打造了一家民宿与咖啡融合的创意店铺。“村民们对民宿生意很包容,对游客也非常友好,这让我们更加坚定地选择扎根东钱湖。改造后的陶麓兼具烟火气和商业潜力,所以当邂逅‘请坐’打卡墙时,内心的共鸣促使我们果断租下墙对面的门面,再开一家咖啡馆。”宋雨烔说。
据统计,在东钱湖畔,共有百余家特色咖啡馆。它们以“一咖一景”的模式,盘活闲置农房、院落资源,形成“村咖”特色业态集群。在咖啡馆之外,烘焙房、民宿、农家乐、手作工坊、制衣店等各式店铺也进一步丰富了湖区商业生态,为市民游客提供了多元消费选择。
“以前大家往城里跑,现在设施改造了,环境变好了,城里人也反向到湖区来休闲消费了。”谈起东钱湖的发展,在湖区生活了一辈子的老人们都说:“幸福感大大提升。”
春风轻拂,湖面上泛起阵阵涟漪。(本报记者 徐嘉伟)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年04月16日 第 12 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