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左侧
发新帖

[时事点评] 陈淳淳:浅谈菲律宾华文教育

时间:2025-4-16 10:24 0 80 | 复制链接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原载于《菲律宾商报》)

在菲律宾的多元文化社会中,有一个独特而显著的现象:众多华侨子女选择接受华文教育,这一现象背后,蕴含着深刻而多元的原因,它不仅关乎华人子女的成长与发展,更与华人家族和华人族群的文化传承紧密相连。从历史根源来看,菲律宾华人华侨有着悠久而曲折的移民历程。自数百年前起,一批批华人先民远渡重洋,在菲律宾这个千岛之国扎根谋生。他们虽身处异国他乡,但内心深处对故土文化的眷恋从未消减。这种眷恋化作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促使华人华侨竭尽全力在异国传承中华文明的火种,即便历经岁月沧桑、社会变迁,这种对根源文化的守护意识始终在华人华侨家族中代代相传;从文化传承的角度来看,华文教育是华侨子女与祖籍国文化沟通的重要桥梁。对于华人华侨而言,尽管他们身处异国他乡,但内心深处始终保留着对中华文化的深厚情感和认同,这种情感如同一条无形的纽带,将他们与遥远的故乡紧密相连。华人华侨们深知,语言是文化的核心载体,只有让子女学习华文知识,才能延续家族的文化记忆,这是对家族根源的追溯,更是让华裔群体对自身身份认同的一种强化。

菲律宾自1899年第一所华侨学校“小吕宋中西学堂”的诞生,菲律宾华文教育已跨越了一百多年的风雨历程。这一百多年间,华文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中华文化在异域生根发芽、枝繁叶茂的生动写照。然而,这段旅程并非坦途,而是充满了挑战与机遇,菲律宾华文教育在百年的薪火相传中,见证了无数华人先辈的坚韧与智慧。二十世纪后半叶,菲律宾华文教育遭遇了一系列挑战,20世纪70年代初,菲律宾政府实施“菲化”政策,对华侨学校进行严格限制,华文教育一度陷入低谷,许多华校被迫停办或转型,华文教师流失严重,学生数量锐减。面对困境,菲律宾华人社会并没有放弃,华人族群积极争取华校的合法权益,努力恢复和发展华校的华文教育。直至今日,菲律宾尚有一百多所华侨分布在这千岛之国有华人族群的区域。

然而,在全球化浪潮和多元文化交融的今天,菲律宾华文教育正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危机。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在菲律宾华人心中的地位日益巩固,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华文教育的吸引力。对许多菲律宾华人家庭而言,英语成为子女教育的首选,因为它直接关联到职业发展、社会流动等实际利益。相比之下,华文教育被视为“非主流”,其重要性往往被忽视,导致华裔学生对学习华文缺乏内在动力。随着时间的推移,菲律宾华人社会逐渐分化,年轻一代的华裔群体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减弱。一方面,华裔群体受到西方文化的强烈影响,价值观、生活方式逐渐西化;另一方面,由于缺乏足够的华文教育和文化交流机会,华裔群体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和认同感有限,这种身份认同的困惑,进一步加剧了华文教育的危机。

随着全球化日益加深,语言与文化的传承成为了连接不同社群的重要桥梁。然而,对于在海外的华裔群体而言,华文教育往往面临着“学后难以致用”的困境,这一点在菲律宾华文教育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所谓“学后难以致用”,指的是学生在学校所学的华文知识与实际生活和工作中的需求脱节,无法有效应用。笔者曾在菲律宾华校任教过,对于现今菲律宾华文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归纳出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华文教学内容与现实需求脱节:华校的华文教材内容和华文教学方式往往侧重于书面知识,忽视了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虽然掌握了一定的华文词汇和语法,但难以进行流利的对话交流。此外,各个华校的华文教材不统一,有的华校的华文教材采用的简体字,有的华校的华文教材采用的是繁体字,同一个学校的教师,有的教师用简体字教学,有的教师用繁体字教学,无形中加重了学生学习华文的难度。还有一些华校至今仍然采用较为传统的华文教学方法,缺乏创新和互动性,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华文的兴趣。其二,缺乏华文应用和华文实践机会:由于菲律宾社会是以英语和菲律宾语为主要交流语言,而大部分华人华侨来自于闽南地区和广东地区,大部分华人家庭日常语言交流采用闽南语或粤语,而闽南语作为华人之间主要的交流语言,在菲华社会广泛应用,致使华裔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汉语普通话的机会有限,因华校的华文教学是采用普通话教学,加之华校大多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缺乏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活动,使得学生的汉语应用能力难以得到有效提升。其三,师资力量不足:优秀的华文教师是华文教育质量的关键。然而,菲律宾华校普遍面临华文师资短缺的问题,许多华文教师并非专业出身,缺乏系统的华文语言学知识和教学技能,难以满足学生学习华文的需求。其四,在菲律宾社会中,华文教育往往被视为一种“副科”,不受主流社会的重视,这种观念导致华裔学生对华文学习缺乏动力和认同感,进一步加剧了“学后难以致用”的现象。

菲律宾华文教育的危机是一个复杂而深刻的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反思和探讨。笔者认为最根本的华文教育危机还是源于“学后难以致用”。语言实用性应是成为教育选择的重要考量因素,然而,菲律宾华文教育在华文教材内容和华文教学方式上往往过于传统和保守,忽视了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培养。要解决华文教育的危机,首先应打破“学后难以致用”的困境,以及华文教材内容和华文教学方式的创新,将华文教育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同时,加强与主流社会的融合,提升华文教育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

2025年4月12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