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左侧
发新帖

风雨中起跑 68载广交会如何再育新机?

时间:2025-4-19 15:38 0 71 | 复制链接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就在第137届广交会开展前一天,“珠海高栏港—巴西”直航航线正式通航。

这是一条早在一个月前就“官宣”的信息。在贸易保护主义风险骤升之下,首航商船无惧风雨,如期起航,扬帆万里驶向大洋彼岸,顺利联通起大湾区到巴西的海上物流新动脉。

不变的除了远洋巨轮的航向,还有世界人潮的流向:截至4月17日中午,两天半时间,已有来自全球216个国家和地区的超过11万名境外采购商到正在举行的137届广交会参会,较第135届同期增长10%。


场内人潮涌动,港外航线密织。这一进一出间,是广东乃至中国在风浪中的外贸缩影:今年一季度,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10.3万亿元,其中,出口6.13万亿元,增长6.9%。而刚刚公布广东一季度外贸数据则显示,在较去年同期增长4.2%的同时,进口、出口都保持增长态势。

底气、韧性、信心、转变……关税阴霾之下,无数热词和疑问涌向广交会。人们期待在广交会上,寻找中国面对不确定性的确定答案,观察探讨“中国何为”?

热闹之外有“门道” 新展区折射产业“新意”

从去年首设跨境电商和海外仓展示区到今年增设服务机器人专区,走过68年的广交会,之所以能在风雨磨砺中依然成为中外客商心向往之的“中国第一展”,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每一届广交会都紧跟时代潮流,展出当下最具市场活力又兼具技术创新性的新产品。


与以往展会中,大多以静态展示为主不同,在广交会现场,多种类型服务机器人几乎都在以“工作态”向不断聚集于此的中外客商展示。不少人笑称,这是机器人参加的“最累”的一次展会。

热闹之外更有“门道”。参会的46家来自全国各地的机器人企业,大多是近年来初创、刚刚在相关领域崭露头角的企业。而参与以贸易为主题的广交会、接受海内外客商的现场检验,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颇为“大胆”——这说明,中国的机器人企业正在从“仅展示”推出试验性产品,快速成长为深度糅合市场需要、可量产的市场化企业,背后更折射出中国智造的供应链快速反应、快速变现的优势。

在机器人惊艳首秀的另一端,正是来自世界对中国新兴产业旺盛的市场需求。在广交会现场,甚至有欧美采购商一次性求购上千台机器狗,机器人企业现场负责人的名片在开展当天上午被分发一空,这都是海外采购商对中国新兴产业用订单投下的“赞成票”“信心票”。


在市场里起步,在市场里检验,在实践中奔跑。新兴产业以广交会为“试金石”,广交会托举新兴产业加速推向世界。

今年广交会第一期以“先进制造”为主题,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等称号的优质特色企业超5100家,比上届同期增加约900家。这是中国制造向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攀升的缩影,背后更折射着贸易全球化日渐清晰的主线:世界也需要中国市场,中国能回应世界需求。

风雨不改如约而至 转变之中育新机

在广交会第一期进口展上,既有包括多家来自欧美的世界500强风雨不改前来参会,也有来自韩国、土耳其、埃及、马来西亚、越南等15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121家企业参展,占比约六成。


同样跨越山海还有云集于广交会展馆的海外采购商。当关税阴霾笼罩、线上贸易已经日臻成熟的时刻,为何他们仍愿意跨越重洋、风雨无阻,只为到广交会现场见上一面?

“我们已经连续参加了20届广交会,对我们来说,这是每年最不能错过的一场展会。”一名来自马来西亚的参展商告诉记者,虽然他们每次来广交会,都只租用规格最小的格子间。但到中国来,到广交会来,依然是一年中推动全球生意的“必选项”和“重头戏”。其中,不可错过的不只是广交会的超大流量,更是一次站在世界级外贸中心平台,观察世界潮流发展的关键机会。

视线穿过人潮涌动的场馆,走出广交会,你会发现广交会绝不仅仅是“一场会”,而是由数十场专业展会、成百上千次分布在大湾区各地的贸易对接构成的大型贸易交流活动。利用广交会的溢出效应,以广交会举办地为圆心,中山灯具、廉江家电、阳江刀具……更多专业性强的垂类展会,利用广交会布展调整的空间,“见缝插针”如期举办。外商的脚步也不断向粤港澳大湾区乃至粤东西北地区延伸,更加广泛、深入的合作也在此时达成——合作无分场合,交流合作的强烈意愿更不会因少数“小院高墙”的行为而改变。

风浪来时,站稳脚跟的方法有很多,一则向下扎根,厚植产业基础,以实力应对挑战;一则横向延伸,将根脉向外不断延展、扩大。


而“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参会数量逐年增长,只不过是近年来中国主动拓展新兴市场的缩影:今年一季度,我国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贸易规模再创历史同期新高,占我国整体外贸比重提升至51.1%,对欧盟、英国、东盟、非洲等地区出口增速均高于整体水平。我国出口类别从传统低技术含量商品升级到电子、船舶、汽车、新能源、机械等高价值商品;出口市场也更分散化,出口单一市场的比重大幅降低。“西方不亮东方亮”,中国人的“发展哲学”,在广交会上,在外贸晴雨表上,有了具象化的真实写照。

“老外”不见外 办展细节见开放态度

就在4月17日,广交会举行期间,广州市审议通过《关于以高水平开放推动服务贸易和数字贸易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明确提出深化服务业对外开放、促进与港澳规则衔接机制对接、提升服务贸易标准化水平等举措。

面对“风高浪急”的国际贸易形势,中国依旧波澜不惊,高水平对外开放措施频频。坚持以开放的姿态将广交会打造成连接全球商贸的“会客厅”,广开大门,拥抱四方来客。

当然,开放的姿态不止于广交会场馆,随着全球客商的脚步的延伸,每一个“丝滑”的转场里,都体现了中国人热情、真诚的“待客精髓”。


在广交会场馆外,广交会的服务直接前置到大湾区的各大机场、码头、客运港等口岸,这些口岸推出的采购商办证点、专属快捷通道、落地签、展馆内服务柜台等服务,让八方来客一到广州,就可以享受到最便捷、高效的办证服务。

极致压缩前端办证时间,是为了让客商能有充足的时间在广交会上“逛逛逛”“买买买”,而这份舒适的“慢体验”也因为持续优化升级的过境免签政策得到了延展。

去年12月,国家移民管理局对54国人员实施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这让更多的客商在来广交会参展之余,也有了充足的时间,对粤港澳大湾区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以前时间紧张,只能匆匆参展,现在有10天时间,我不仅能谈生意,还能去珠江夜游、逛永庆坊,感受广州的魅力。”一名英国客商告诉记者,他在参展之余,已经开始规划自己接下来的“湾区之旅”。


除了在时间上提供“松弛感”,为让客商宾至如归的体验感“拉满”,必须在消费环节上也为他们作周全考量——作为离境退税“即买即退”首批的试点城市,广州在核心商圈和商场都力推“即买即退”,为客商逛完展会逛商场提供了极大的消费便利,同时也有利于旅客在购物现场领取退税款用于再消费。

外商体验感提升、商场客流增加的同时,也大大带旺了消费市场。而在这场“双向奔赴”中,也展示了中国坚定不移面向世界开放的态度:在开放中分享机遇、互利共赢。这既是我们应对外部风浪的理性选择,也是在百年变局保持定力的底气所在。

从单一展会到“广交会+N”的生态联动,从传统外贸到新兴业态,通过广交会这一窗口,不难窥见:中国正以坚实的产业根基和真诚的待客之道,向世界传递一个清晰信号——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


观察世界潮流,寻找中国答案。走过68年岁月的广交会,诞生于中国对外贸易发展举步维艰的困难时期,本就在风雨里起步,一时的风浪只不过是中国走向世界、拥抱开放的插曲。国际形势越是动荡,广交会作为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窗口,功能和地位愈显重要。

非常时刻,以稳应变。中国多元拓市场、广交天下客的姿态风雨不改,同舟共济、无惧风浪态度不变。

(总台记者 林丽丽 戴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