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开启辅助访问
登录
立即注册
搜索
搜索
搜索
首页
Portal
论坛
同城
人才网
工具
菲龙网工具
个人中心
关于我们
每日签到
本地新闻
时事评论
华人世界
中国新闻
新闻视频
国际新闻
娱乐新闻
科技新闻
菲龙广场
房产网
菲龙速聘
二手交易
便民电话
美食餐厅
旅游签证
物流速运
商品买卖
二手车市场
严选
话费充值
便民电话
贺词页面
瀑布流页
汇率查询
APP下载
每日签到
我的任务
道具商店
每日签到
我的任务
道具商店
更改用户名
关于菲龙网
About US
联系菲龙网
活动回顾
加入我们
本版
用户
菲龙网
»
论坛
›
新闻频道
›
中国新闻
›
去过太空,绿肥紫云英本领更强了(春耕进行时) ...
菲龙网管理员8
有 237 人收听 TA
64175
主题
64627
回复
84199
积分
收听TA
发消息
加好友
本文来自
中国新闻
订阅
|
收藏
(
2955
)
菲龙网管理员8发布过的帖子
0/21
【中国故事共创会】哥伦比亚友人高飞“穿越时空”:在北京旧货市场与历史亲密对话
0/21
和评理 | 美国搭经济全球化便车 享受巨额服务贸易顺差
0/23
全球南方国家在联合国发声:关税破坏全球经贸 加剧不平等
0/22
全球洞察|法国政界人士:美国政策“倒逼”欧洲开放
0/24
驻华使节、外籍专家点赞青海美食——舌尖上的跨文化之旅
0/21
扩大开放提速加力,中国成确定性绿洲
0/21
图灵小镇的“热带雨林”式创新生态
0/25
财经聚焦丨新场景 新潮流 新体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成效观察
0/21
江西吉安走进澳门推介文旅特色资源
查看TA的全部帖子>>
去过太空,绿肥紫云英本领更强了(春耕进行时)
时间:2025-4-24 19:34
0
43
|
复制链接
|
互动交流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直达楼层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3月拍摄的柳城镇紫云英花海。
新华社记者 肖恩楠摄
“航紫5号”的豆荚。
王键宽摄(人民视觉)
“航紫5号”根系的根瘤。
王键宽摄(人民视觉)
在广东省河源市东源县柳城镇万绿智慧农场的西南部,2000亩的紫云英进入结荚期,田地里满是黑色的成熟荚果。
“这是‘航紫5号’,现在进入最佳收获期。”智慧农场负责人王键宽摘下一个,细细察看,荚中的籽将用于下一季繁种,延续绿肥生产。
通过无人驾驶旋耕机打地压青,紫云英被翻耕入土,一场神奇的生命接力将在土壤深处诞生。放眼望去,这块土地即将萌发新的生机。
有着“中国绿肥之王”美誉的紫云英,就像是田间的氮肥“工厂”。据记载,中国种植紫云英作绿肥的历史可追溯至魏晋时期。
紫云英属于豆科,通过与根瘤菌共生,将游离的氮元素转化为作物需要的养分。“每公顷可固氮75—150公斤,达到‘以地养地’的效果。压青后自然腐熟速度快,肥田效果好。”王键宽说,将紫云英与水稻、油菜、玉米、蔬菜等作物配合种植,可显著提升作物产量、改善作物品质,还能增加土壤有机物,化解一些地方因化肥施用过多出现的土壤板结问题。
不仅根系能固氮,紫云英还是重要的蜜源植物。河源引导农户在紫云英田上养蜂并酿制“紫蜜”,许多柳城镇周边村民养殖的蜜蜂,飞到这片紫云英田里采蜜。“看到它们产蜜量这么大,明年我们也考虑养蜂。”王键宽说。
为何叫“航紫”?
柳城镇的这片紫云英,有着独特的太空基因。这要从“粤肥2号”说起。“粤肥2号”是上世纪60年代在广东东莞单株繁殖的紫云英品种。“使用时间长了,品种自然抗性下降,需要寻求一个能替代的升级品种。”广东省农业环境与耕地质量保护中心副主任林日强说。
2021年,国家植物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河源成立创新研究院,选送作物品种进行航天育种试验,王键宽是团队负责人之一。同年10月,“粤肥2号”的1300粒种子被密封在透明袋中,搭载着神舟十三号飞船,上了太空。
“太空遨游之后,种子基因产生变化。”国家植物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河源创新研究院院长郭涛说,我们从育种的角度,把优质的基因变化予以保留,并将种子的优质性状保持三代以上,形成稳定品种。
2022年6月中旬,在太空遨游了183天的紫云英种子被移交至河源。数据采集,田间试验,实验室观测……经过两年攻关,河源创新研究院科研团队成功培育出6个早熟、高产、耐逆新品系,成功实现了中国绿肥作物航天育种技术零的突破,其中,“航紫1号”和“航紫5号”已经有较为稳定的市场价值——
“航紫1号”,萌发率提升7%,鲜草亩产突破2000公斤,春节前开花、耐旱性强、管理粗放,是适合在广东大规模种植的早熟优良品种;
“航紫5号”,鲜草亩产达2500—3000公斤,高产示范片亩产达5000公斤,较传统品种增产20%以上,已计划纳入国家绿肥推广目录。
“航天诱变紫云英新品种,固氮效能更高了,综合生态效应也非常大。”王键宽说,同普通紫云英相比,“航天紫云英”固氮增肥效果更好、产量更高,还能吸附重金属,使稻田化肥使用量每亩减少25%—30%,稻米品质提升1个等级。配合无人机飞播、微生物菌剂等技术,构建起“太空基因+智能农机+生态修复”的立体改良体系,每亩增收预计超300元。
东源县蓝口镇的种植大户张伟萍以前没有种过紫云英,去年开始尝试种植“航紫5号”,他算了笔账:“田里翻压‘航天紫云英’后,每亩地少用复合肥10—20斤,稻米品质还提升了。算下来,每亩至少增加200元收益。”张伟萍心里盘算着,未来继续扩大种植面积、优化技术,发展农旅融合,不断提升效益。
据悉,2024年,河源冬种紫云英扩增至7.5万多亩,其中“航天紫云英”达3100亩。每年盛花期,当地策划主题摄影比赛和集体婚礼等活动,吸引游客前来踏青、赏花、打卡、采风。(记者 洪秋婷)
《人民日报》(2025年04月24日03版)
回复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点我进行验证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吃货天地
关闭
站长推荐
/1
【点击免费下载】菲龙网移动APP客户端
【点击免费下载】菲龙网移动APP客户端,新闻/娱乐/生活资讯生活通,带你了解菲律宾多一点!
查看 »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