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左侧
发新帖

“轮渡直播间”让爱心涟漪层层荡漾(我的家乡我建设)

时间:2025-4-28 15:54 0 31 | 复制链接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渝忠客2180”在水上航行。


船长秦大益正在驾驶“渝忠客2180”。


菜农们正在船舱里享用免费早餐。

以上图片均为赵军摄

清晨5点,重庆忠县洋渡镇的山路上,72岁的菜农冉德福弓着背,将装满土豆的竹篓绑在肩上。

近80斤的竹篓有些沉,他却走得稳稳当当:“这些菜能卖不少钱!”

路的终点是三条岭渡口。“渝忠客2180”和船长秦大益在那里等着他,这是一艘往返于忠县县城和洋渡镇的客渡船,一年出船363天。

从洋渡镇到县城,开车50分钟,乘轮渡需要两小时。为何仍有这么多人搭乘轮渡?

坚守初心

背篓轮渡送乡亲

“嘟——嘟——”,秦大益拉响了头顶的汽笛,渡船慢慢靠岸停泊。

“脚莫乱晃!”

秦大益站在船头,扯着嗓子喊:“踩稳!踩稳!”他伸手扶住冉德福的背篓。

1998年,18岁的秦大益接过船舵时,沿江有十几艘客轮。到了2022年,只剩他的船还在江上漂着。“老人们挑担子、背活禽,客车不让上或要加钱,只有我这船能载他们。”秦大益说,“船票10年未涨,单程最低5元,全程12元。”

2016年年底,重庆沿江高速公路全线通车,“又慢又麻烦”的船舶客运不再是忠县沿江居民外出的最佳方式。然而,高速路中途不停靠,沿江公路上又没有公交车,沿线村庄以种菜为生的老人仍需要这条船。

乘客越来越少。最艰难时,一天只有十几名老人上船。不少亲戚劝他:“把船卖了吧,还能领政府给的65万元退市补贴,做些其他营生!”秦大益摇头:“我不干了,这些老人咋办?”

如今,“渝忠客2180”的乘客多是留守老人。

69岁的王建春常年背着扫把坐船到县城,他扎的高粱扫把3元一把,又大又厚实,叠起来像座小山;年近80岁的周秀兰总裹着粉色头巾,老伴身体不好,她挑着塞满土鸡蛋和自种蔬菜的菜篮给老伴挣药钱;85岁的陈永根背着50多斤红薯上船,这位大爷总是强调,“趁我还‘年轻’,多挣点。”

这些老人凌晨三四点起床,走山路、赶渡船,只为把菜卖到县城。

2024年秋天,秦大益在船上突发胰腺炎,被紧急送往医院。老人们听说后急得抹泪,不少人提着活鸡鸭赶到医院看望他,“你可得快点好起来!”

秦大益出院复工那天,船舱里挤满了人,老人们争着抢过他手里的菜篓:“你歇着!今天我们自己搬!”

直播带动

爱心接力助菜农

2022年,秦大益的儿子秦源泽毕业回到忠县。小伙子发现父亲总对着江面发呆——客轮入不敷出,可在长江上漂了20多年的他实在是“放不下、走不脱”。

“爸,咱拍段视频留个念吧!”听了儿子的话,某天清晨,秦大益用手机录下江雾中的轮渡。

视频里,老人们佝偻着背挪上甲板,秦大益哼着《凉州词》掌舵。简单记录的片段,在网上火了起来。

3年来,秦大益的账号涌入越来越多粉丝,他们大多是50岁左右的中年男人。在他们心中,长江、客船、码头、菜农,这些场景是“父辈的缩影”。

“原来这么多人关心我们!”在网友提议下,秦源泽帮父亲开通了直播间。每天早上6点半开船时,账号准时开播。秦源泽把镜头对准雾气笼罩的青山、甲板上叫嚷的鸡鸭、老人辛勤的背影。无需刻意加工和渲染,最真实的景象就足以触动网友。

爱心从各地涌来——有人承包全天船票,让菜农能免费乘船六七次;有人远程下单,购买老人们滞销的农产品;还有人专门来到忠县,帮老人挑菜、卖菜……

家住上海的陶庆政和妻子袁萍安被视频吸引而来。第一次刷到视频,勤劳的老人们让他们感动,但夫妻俩也心生怀疑:“拍得这么感人,不会是作秀吧?”

陶庆政退休后,和妻子一同到了忠县。“清晨5点半,秦大益一家人就会出发,上午帮老人们搬菜卖菜,下午收菜帮忙出售。”陶庆政说,这是在实实在在地帮人!

码头边,老人被一筐菜压得肩膀发紫,手里还抱着鸡蛋。陶庆政看得眼眶发酸,赶紧上前帮忙,“现实比视频更辛苦、更震撼。”

如今,夫妻俩每年都会到忠县做三四个月的志愿者。陶庆政等在码头,帮老人挑菜上船,袁萍安则在船上帮忙烧热水、发早餐。他们成了菜农和网友们都熟悉的“上海大哥”和“平安姐”。

加强保障

摆摊卖菜更舒心

不一会儿,船上热闹起来,笑声、交谈声交织在一起,原来是免费早餐开饭了。

今天由秦源泽负责给大家分发。早餐是一个包子、一个鸡蛋和一碗稀饭。

过去,菜农们凌晨就出发赶路,顾不上吃早餐。2022年10月,直播间收到了第一笔300元打赏,秦大益和客轮合伙人曹利芳将收益提出来,又自掏腰包补贴一些,拉着百人份的鸡蛋馒头和热粥,为船上的菜农提供免费早餐。

秦大益还租下码头边的门店,取名“爱心驿站”,空调、沙发一应俱全,老人卖完菜能歇脚喝水。

如今,“渝忠客2180”牵动着政府相关部门的心。

2024年春,忠县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支队长罗真骅发现,卖菜老人们挑担过马路时总是急匆匆——12秒绿灯对行动不便的老人们来说太短了,刚迈几步就变灯。罗真骅与交警部门协调,将西山渡口前的绿灯延至22秒。

“多了10秒,过马路再也不用那么着急了。”菜农王孃孃两手抓着家养大鹅稳稳走过斑马线。

更多改变接踵而至。过去,菜农们从西山渡口岸边走到正街上需要爬159级台阶,再走50多分钟,才能到最近的农贸市场。

“很多菜农下船后,会在码头阶梯上卖菜,还有人差点栽倒在江里。”罗真骅说。为了安全起见,2024年5月7日开始,“直销菜农共同的家园”正式开放。该售卖点建在一个停车场旁边,由两个长约50米的蓝色顶棚搭成,干净整洁能躲雨,还有志愿者提供服务。

“还需要啥”成了罗真骅的口头禅。城管支队的特别小队每天早晨都到渡口接应菜农,帮助、引导他们到农贸直销区摆摊。罗真骅说:“我们能做的,就是让他们少摔一跤、少走一步。”

如今,秦源泽正在努力考船长证,计划着接过父亲的班,“这条船需要一个年轻人。”

当阳光漫过甲板,秦大益习惯性地望向江面。船尾的涟漪一圈圈荡开,载着老人、志愿者还有万千网友的牵挂,在长江上越荡越远。(记者 王欣悦)

《 人民日报 》( 2025年04月28日 13 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