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左侧
发新帖

在达沃寻找杜特地“传说”

时间:2017-5-11 00:49 0 3145 | 复制链接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环球时报:他口无遮拦,草莽气息颇重;他富有同情心,像一位温和体贴的祖父;他打击罪犯毫不留情,给一方带来安定;他让无数人喋血街头,引来人权团体频频抨击……在西方媒体笔下,72岁的菲律宾总统杜特地是个谜一样的人物,有些怪,有些狂,有的说他有多面人格,有的批评他“威胁民主”。这无碍杜特地收获超高人气。国际上,《时代》周刊评选2017年“百位最具影响力人物榜”,全球读者票选杜特地为“状元”。国内,虽然争议也不少,杜特地却一直保持很高的支持率。更不用说在他的家乡达沃,那里几乎所有人都是他的“铁粉”。达沃是杜特地崛起之地,他在当地的政绩使他赢得大选,当总统后他继续“治乱世用重典”的执政风格。这座城市成就了杜特地,也因他而闻名,吸引《环球时报》记者前去一探究竟。

  柔情——与一家“苍蝇馆”老板娘的30年友情

  5月的一天,走出达沃机场,《环球时报》记者一眼注意到这里蔚蓝的天空和洁白的云朵。深吸一口气,草木的清香和海水的湿气扑面而来,而金色的阳光刺得人睁不开眼睛。一瞬间,记者似乎有点明白菲律宾总统杜特地为什么爱“赖”在达沃,而不愿待在首都马尼拉偌大的总统府。
  
  
1.jpg
在达沃机场外,看当地的蓝天白云。白云怡摄


  和马尼拉不同,达沃很少有高楼大厦,也看不到车水马龙和人流涌动的大型购物中心。这里多是低矮小房,不过一二层高。房屋的间隙中,时常可以看见郁郁葱葱的芭蕉、椰子树。
  
  
2.png
达沃街头的公交小巴。白云怡摄


  在达沃寻找杜特地的“痕迹”并不难,因为这里几乎每个人都是他的“铁粉”,只是大家仍倾向于称他“市长”,而非高高在上的“总统”。据说,去年大选时,马尼拉充斥着各候选人花花绿绿的海报,达沃却是杜特地一人的天下。

  《环球时报》记者达沃行的重要一站是寻找杜特地曾经最喜欢去的一家餐馆。很多当地人告诉记者,“市长”最好的一点就是没有架子,特别平易近人,比如他不喜欢到豪华餐厅吃饭,而是偏爱路边的“苍蝇馆”。然而,尽管有了心理准备,当记者按照当地人提供的地址找到这家“市长最爱”餐馆时,还是大吃一惊。

  破破烂烂的店面,吱吱呀呀的窗户,歪歪斜斜快关不住的门,一共不超过十几平方米,在达沃这样的热带城市却连空调都没装……环顾四周,记者又倒吸一口凉气:坑洼不平的道路,随处堆放的垃圾,破旧不堪的棚户,凌乱晾晒的衣物,简直就是一个贫民区!可餐馆门脸上方几张杜特地的大海报分明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就是此地!

  走进餐馆,老板娘波尔菲利亚迎了上来。尽管这时餐厅已经打烊,但一听记者是来做有关“市长”的报道的,她立刻表示愿意聊聊。波尔菲利亚告诉记者,早在上世纪80年代杜特地当达沃市检察官时,她就认识了他。“那时候,他常来这里吃饭,可能是觉得我做的饭很好吃,还喜欢带一些律师来。尽管我们很穷,市长还是成了我们的朋友,后来还成了我儿子的教父。”
  
  
3.png
杜特地经常去的小餐馆内景一瞥。白云怡摄


  波尔菲利亚指引《环球时报》记者看一面墙,上面挂满杜特地和她及她的家人的合影:从30多年前都还年轻,到如今儿孙满堂,这面墙记载了两个地位悬殊的家庭几十年的友谊历程。“总统对人真的很好。他当市长时,每周二会在办公室里接待普通市民。他的办公室总是挤满了人,穷人、残疾人,向他诉说困难,门外也总是排着长队。缺钱的,他安排给钱;缺吃的,他给吃的;遇到犯罪,他给解决。每次他几乎都要从下午两点一直和民众待到半夜三点。”

  铁腕——一个人“开出租满城抓坏人”的故事

  杜特地能把达沃变成他的“铁粉大本营”,不仅是因为他的“柔情”,更在于他的“铁腕”。达沃所处的棉兰老岛经济相对落后,还分布着多个极端叛乱组织和反政府武装。一名达沃商人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杜特地家族在此地的长期经营让他能镇得住局面。“他曾明确告诉南部的游击队,‘达沃是我的地盘,你们不要来给我找麻烦’。因为他的强势,那些势力不敢过来搞事,所以达沃现在是菲律宾最安全的城市。”

  杜特地当年整治达沃治安的严厉措施至今可见。《环球时报》记者抵达这座城市的当天,乘坐的出租车还没走到预订酒店门口,就被两名安保人员拦住。他们仔细检查车的前后座,又打开后备箱查看。记者下车后,人和手提包也得过一趟安检。而在酒店大门旁,站着两名荷枪实弹的军人。

  这样的安保人员与巡视军警很多。按当地人的说法,他们这么兢兢业业,是因为“市长”当年下的“死命令”。杜特地曾在达沃组建过一支“自卫队”来缉毒和维护治安,他甚至亲自带枪上街,自称处决过1700多人。当然,此事也遭诟病,被认为是“法外私刑”。
  
  
4.jpg
荷枪实弹的军警在维护安保。白云怡摄


  《环球时报》记者在达沃没怎么听到民众提及杜特地带枪巡逻的事,他们更津津乐道的是“市长开出租车抓坏人”的趣事。安东尼奥是一名出租车司机,他对《环球时报》记者说:“‘市长’过去没事时,常会一个人悄悄找辆出租车,满城找坏人,什么偷盗、抢劫的,尤其卖毒品的。”安东尼奥说,杜特地也拉过客,只是当他回头时,乘客会吓一跳:“居然是市长!”

  杜特地有时候也坐出租。蔡天保是达沃当地华人商会的会长,他和杜特地是多年的老朋友。“记得是2015年吧,有天晚上我约他吃饭,他迟到了很久。后来他告诉我,他坐出租车看到一个司机对乘客很不友好,‘于是我把那个混蛋揍了一顿!’”蔡天保回忆道。《环球时报》记者此次赴菲律宾,在马尼拉见过不少司机宰客、拒不找零等行为,但在达沃遇到的所有出租车司机都很规矩。或许这是杜特地的功劳吧。

  雄心——把达沃建成马尼拉

  从市长变成总统,杜特地几乎仍有一半时间在达沃度过,住处依然是当市长时住的老宅。他在达沃还有一个会议中心一样的办公场所,在去年竞选成功后就投入使用,接待各方来客。

  此次达沃行,《环球时报》记者特意赶往杜特地住处所在小区,结果发现那里没有太多警卫,不需安检,只要在门口做个登记,就能进去。杜特地的居所是一栋二层小楼,面积不大。小楼很不起眼,据说不久前才装上空调。最显眼的也许是门口的杜特地肖像海报,时不时有游客前来拍照。记者探访时,遇到一家从外省来的菲律宾游客,他们表示全家都支持杜特地。
  
  
5.png
杜特地在达沃的住处,一栋两层小楼。白云怡摄


  与总统毗邻而居,没让小区居民的生活受到太多影响:孩童在嬉戏,大人在闲聊,还能听见犬吠声传来。一家杂货铺的女主人告诉记者,前一天,总统估计回来住了,因为她听到了直升机轰鸣声。

  或许是出于对家乡的热爱,或许是为绕过掣肘的马尼拉精英,杜特地上台后一直热衷于改变菲政治经济过度集中于首都的局面。去年6月底他就职总统,8月政府首次在达沃公布GDP数据,一度被外界视为“迁都”行为。

  马可波罗酒店是达沃最重要的迎宾场所之一,过去一年举办了各类签约和开工仪式,甚至有些根本和达沃无关的项目,也选择在这里“亮相”。这是杜特地为达沃带来的“磁力”。

  记者在达沃采访时,杜特地正好也在。他先是和印尼总统共同出席两国间连接达沃—桑托斯—比栋三座港口城市的新海运航线开通仪式,随后登上造访达沃港的中国军舰。这些举动蕴含的政治含义不言而喻。

  蔡天保对《环球时报》记者说,杜特地当市长时就很支持当地发展商业,菲律宾不少地方官员会向生意人尤其华人索取贿赂,但“市长”不会。在他任期里,达沃的中国城兴盛了很多。“现在,他想修一条铁路把整个棉兰老岛连接起来,并为达沃修一条沿海观光长堤。”

  杜特地成为总统后,他的女儿和儿子分别当选达沃正副市长,“杜氏家族”对这座城市的经营仍在继续。但单纯的达沃人对这样的“世袭”似乎没什么意见。“你支持杜特地家族所有人吗?”《环球时报》记者坐上出租车前往机场时向司机问道。“当然!”他头都没扭回答道。

  争议——首都的另一种声音

  如果说达沃人都是杜特地的“铁杆粉丝”,首都马尼拉的民众对这位强人总统的看法显然要复杂和纠结得多。

  苏秀环是马尼拉当地的华人,当《环球时报》记者跟她聊起达沃时,她一脸羡慕,连声说:“我有一个表弟就住在那里,听说达沃特别有秩序,我很想去看看。”但当提起杜特地时,她却显得很不安,“我觉得他很凶,据说他杀了很多人,太可怕了。”
  在写字楼工作的白领何塞持类似观点。记者最初问他时,他说“我对此没有评价”。记者一再追问,他说出了心里话:“我不喜欢杀戮,即使是警察,也不应该杀太多的人。”
  
  
6.jpg
菲律宾首都马尼拉街头。白云怡摄


  不过,相比西方媒体爱强调“人权”“法治”,菲律宾人即便质疑杜特地,也是更关注效果。一名当地媒体同行对记者说,他认为杜特地的禁毒战争短期内确实有效,但长期看效果有限,“因为被击毙或投入监狱的多是小毒贩,真正的大毒枭很难受到打击。”

  同样被质疑的还有杜特地的外交政策。一名为美国媒体工作的菲律宾记者说,“菲律宾当然应该和中国发展关系,总统可以在中美两个大国间搞平衡,但他没必要骂美国‘下地狱’和‘婊子养的’吧?无论是军事还是反恐,美国对我们太重要了。”菲知名专栏作者卡门·佩德罗萨则表示,杜特地的外交之所以和以前的领导人形成巨大反差,是因为后者面对美国时太懦弱了。

  从记者的采访情况看,整体上马尼拉人还是很支持杜特地的,绝大多数人认可他的禁毒政策,很多人认为媒体渲染的恐怖气氛并无依据。根据最新民调,杜特地在菲支持度高达78%。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