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 中国父母“摆摊”销售子女的现象已市场化,让待婚青年的信息,在公开环境赤裸裸地被挑选、评判。
■ 父母为了子女的幸福,将子女的年龄、身高、学历、工作、月薪、房产和户头变成了一张“小广告”,在广告栏里“待售”。
(北京30日综合电)中国现有父母“摆摊”交易子女,再让子女与选中的对象相亲这一风气。相亲角的择偶标准,正是当下中国社会转型期的一面镜子。
中国的相亲角呈现了另一种图景:“经济快速增长,社会福利和保障却滞后,人们迫切需要通过婚姻保持并提高自身的社会地位,择偶与婚姻中的经济考量日益深重。”原本年轻人应该自由追求的“幸福”,已经发展成一条明晰的产业链。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商品化和市场化直接渗透到了民众的日常生活中,也包括最为私人化的情感世界。越来越多的孩子和父母不再相信爱情,认为每个“上市”的男女都有其自己的“市场价格”,认为婚姻就是“买东西”,还有“行情”可以追踪。
目前,中国上海人民公园“生意红火”,每周末的家长都超过500人。
在杭州的万松书院、黄龙洞公园相亲会上,相亲者也很多。一位妈妈透露,相亲角里有一个潜在的市场价格。男的必须要有两室一厅、最好位于市中心的房子,并且不能和父母住在一起、房产名字必须是本人、工资每月8000元(约4000令吉)以上。只有具备了这些条件,才能到人民公园来找女朋友。
在相亲角,情感被市场化和商业化的文化所渗透,导致了异化。感情被标了价,人的价值更是被分割成若干内容和等级,失去了人作为一个整体的意义。相亲对象之间的明争暗斗,让真正具有情感内容的过程被舍弃了,是好是坏还有待观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