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左侧
发新帖

[时事点评] 今昔侨社杂谈

时间:2015-11-3 10:03 1 1066 | 复制链接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今昔侨社杂谈
作者:王文汉  稿件来源:商报

华人区与华侨社会的形成,是早在西班牙统治时的二三十年代,早在中国还被满清皇朝统治时期,国家经济困难,人生生活无着,沿海居民,如广东、福建、客家等因海域靠近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泰国、菲律滨各国,华人为找新生活,离家背井,坐帆船冒险移国外,如广东、客家,大多移民马来西亚、印尼、泰国,福建晋江人多数移居不是新加坡就是菲律滨,当时新侨抵菲,因人地生疏,缺少亲朋戚友,为照顾各自同胞福利,才相继组织各自不同的社团,方便有困难或病痛时,能互相照顾,后来移民越来越多,才再有同乡会组织,一直演变到有宗亲联合会,晋江同乡总会。

当时华人抵菲都是空拳赤手,甚至赤脚没穿鞋,身上只穿一条背心与短内裤,上岸后大多因来自农村的文盲,只能当劳工,在商业最好的行业也只是投身于菜仔店,即零售业。所以最先有组织的是什品商会,后来新侨渐来渐多,经商范围渐扩大,再从什品小商店扩大至大什货店,专门以卖给零售店为对象,才另组织了个什货商会,由因经营范围再扩展到各途商,后来又由华社几位受过西班牙文化智识份子创组中华总商会,侨社护侨工作,才由总商会负责。这时新移民越来越多,侨团组织也越来越多,如雨后春笋,甚至为维护各自利益,拉党结派进行打斗,被当时的菲人讥是党斗。

六十年代由蒋介石领导的国民党政权,由大陆撤退在台湾作为反攻复国基地,有求于海外华侨支持,除派侨务委员将各侨团分类组成联合会外,并创组全菲菲华商联总会,强迫中华总商会改名中华商会,加入商总为会员,从此华社领导权,即由商联总会接管。国民党尚执政时,所属的侨办来菲加强组织,目的是团结侨团力量支持其反共工作。

自一九七五年中菲建交后,台湾外交和侨办工作退出菲律滨,中华人民共和国派驻菲大使,执行不干涉别国内政政策,对侨社活动被视成是干涉菲国内政之嫌,不问侨团活动事。加上台湾国民党政府已无权控制侨务,侨务工作即由商联总会独负责任。但是商联总会本由国民党人所控制,如今山河变色,权力已转移给新人,本在商联活的属国民党人理事,顾虑将被孤立,结队离开,另组工商总会,是造成商总第一次分裂,但接手工作自有能人,因此商总人事虽闹分裂,并不影响领导工作。

商联总会在各新领导人领导下,除继承先侨替侨社谋福利外,先侨勤劳节俭,捐钱创建华侨崇仁医院,购置华侨义山,令病者有所医,死者有所归,造福同侨,商联总会则建立菲华义务消防队,发动替菲律滨贫苦穷人到处建立义诊中心,为贫苦菲人免费看病送药,还有每年捐献农村校舍,把中菲友谊建立在民间,化解长久以来的菲化案,成是侨社三宝。

现在排在侨社一个大问题,下一代旧侨已被同化,没兴趣担负侨社事务,并大多已走入菲律滨主流社会,现接手侨社事务的是一些新侨,最近新侨所组织的社团如百花齐放,百鸟争鸣,但替侨社做公益事业者少,争取只求个人出风头的多,每日摊开全华文报,已不是某令郎大学毕业庆贺,换上的全部是某某人被选为理事长,和某社团或某人被中国国务院邀请参加国庆,尽是那些图文并茂只求出风头的文章,侨社已演变到如此只求虚荣,出风头不求实事的歪风,今后是福?是祸?的确令人担心。

1回复

滄桑人 发表于 2015-11-4 17:21 | 显示全部楼层 | 举报 来自: 香港 电讯盈科有限公司
文漢兄看得通透,華社有很多組織己變成一小撮人出風頭的私人平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1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