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开启辅助访问
登录
立即注册
搜索
搜索
搜索
首页
Portal
论坛
同城
人才网
工具
菲龙网工具
个人中心
关于我们
每日签到
本地新闻
时事评论
华人世界
中国新闻
新闻视频
国际新闻
娱乐新闻
科技新闻
菲龙广场
房产网
菲龙速聘
二手交易
便民电话
美食餐厅
旅游签证
物流速运
商品买卖
二手车市场
严选
话费充值
便民电话
贺词页面
瀑布流页
汇率查询
APP下载
每日签到
我的任务
道具商店
每日签到
我的任务
道具商店
更改用户名
关于菲龙网
About US
联系菲龙网
活动回顾
加入我们
本版
用户
菲龙网
»
论坛
›
新闻频道
›
科技新闻
›
《故事会》“入侵”互联网:编故事,有流量,也有钱 ...
菲龙网编辑部7
有 744 人收听 TA
148984
主题
149001
回复
175157
积分
收听TA
发消息
加好友
本文来自
科技新闻
订阅
|
收藏
(
2953
)
菲龙网编辑部7发布过的帖子
0/73
陈怀宇履新中国进出口银行党委书记
0/67
贺岁快闪,中国黄金“新年有钱花”来了!
0/61
多家银行已超额完成“开门红”!揽储策略、对公投放有何新变化?
0/62
陈怀宇任中国进出口银行党委书记
0/61
省政协委员黄仕坤:支持人工智能赋能黄金珠宝产业丨2025广东两会
0/58
陈怀宇任中国进出口银行党委书记
0/54
新华保险持续接盘王健林名下资产,已收购11家万达广场
0/55
专访马骏:动员社会资本参与绿色金融、转型金融
0/64
2024年银行理财存续规模29.95万亿,产品平均收益率2.65%
查看TA的全部帖子>>
《故事会》“入侵”互联网:编故事,有流量,也有钱
时间:2021-9-20 09:38
0
761
|
复制链接
|
互动交流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直达楼层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燃次元(ID:chaintruth)原创
燃财经出品
作者 | 冯晓亭
编辑 | 邓双琳
随着时代的发展,霸占我们碎片时间的消遣方式也在日益更新。
短视频是时下当之不让的“流量霸主”,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今年2月发布的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9.27亿,占网民整体的93.7%。其中短视频用户规模为8.73亿,占网民整体的88.3%。
除了短视频外,五花八门的游戏、各大网站平台的小说……都成了我们打发时间的手段。其中缘由,无外乎是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智能手机成了大众生活的必需品,这小小的一方屏幕仿佛有一种魔力,能让人不知不觉陷入,并忘记时间。
手机成了我们如今日常休闲时光中必不可少的配置,但时光倒流至十年前、二十年前甚至几十年前,彼时的大众还不知短视频为何物,大部分人能够想到的娱乐方式几乎都是看电视和看小说。
其中,一本叫《故事会》的32开杂志,成了消遣时间的“主力军”。这小小一本杂志几乎随处可见,家里的厕所洗漱架上、卧室床头柜抽屉中、甚至学生某本教科书里、务工人员的枕下,都能寻到一本不知翻阅过多少遍的《故事会》。在报刊亭里,这本杂志往往销量名列前茅,在绿皮火车里,《故事会》还经常和矿泉水、火腿肠、方便面等食品一起陈列在售货员的推车上。
可以说,在互联网还未能普及数亿网民的年代,《故事会》的地位堪比如今的抖音、快手。一篇篇大多只有千余字的短篇故事,相当于现在一条条几秒甚至几分钟时长的短视频。二者的共同作用,都是打发了人们的碎片时间。
属于《故事会》的时代,终究还是过去了。很多过去《故事会》的忠实读者,现在已有多年没有在报刊亭前捎上一本《故事会》。
“《故事会》还有啊?我以为都停刊了,毕竟我爱看那会都是十几年前的事了。”一位在上海工作的80后唐庆告诉燃财经,在他上学那会,《故事会》风靡大街小巷,“你要说你有十几本《故事会》可以随便借,在同学堆里立马就立起了‘路人缘’。”
但自从唐庆毕业参加工作后,他的生活基本不再见那本消遣读物的痕迹,“别说《故事会》了,报刊亭我都很少见到了。况且现在休闲娱乐方式那么多,一台手机就能解决,想看视频看视频,想看小说看小说,想玩游戏玩游戏。”
像唐庆一样曾是《故事会》读者,但现在都误以为《故事会》已经停刊的人还有不少。但实际上,现在的《故事会》早就在迎合时代的浪潮,开启线上订阅和电子期刊订阅的渠道。虽然动辄上百万册发行量的辉煌时刻已经成为《故事会》的过去,但《故事会》现在仍保持着数十万的发行量,在传统媒介日薄西山的当下,《故事会》仍能在众多纸刊中占据一席之地。
虽然《故事会》离我们的生活愈行愈远,但是在互联网时代,又好像处处残留着“故事会”的身影,此刻的“故事会”已经成了一个脱胎于杂志本身的代名词。
它可以用来形容遍地都是小作文的网易云评论区是“网抑云故事会”;也可以用来形容问答社区知乎上“分享你刚编的故事”是新一代故事会;微博大V们千余字的记叙短文,也常被网友冠以“故事会”的名号。
《故事会》奉行多年的判断好故事的标准,是“听得进、记得住、讲得出、传得开”,如今,互联网上虽然已少见这本杂志的身影,但仍然处处都是“故事会”。
《故事会》,时代的“特产”
作为一本国民刊物,《故事会》的地位不可撼动。
这本首创刊于1964年的小册子,至今已有近六十年历史。在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那段“家家户户没通网”的时光,也是《故事会》的高光期。其发行量在1985年2月曾达到过760万册的巅峰,在2007年杂志的广告收入也有1500万。
“第一次接触到《故事会》还是在学校附近的旧书摊上,原本只是随手翻翻,但里面的短篇故事太吸引人了,看久了摊主还会赶人,最后还是花了一角五分钱买了一本二手杂志。”今年快50岁的王永峰,当年是《故事会》的忠实读者,如今却是一个“手机迷”,短视频代替《故事会》成了他休闲时光的“精神食粮”。
在得知《故事会》还未停刊且现定价为6元/本后,王永峰有些感慨,“上世纪八十年代,一本《故事会》价格不超过5角钱,印象中只能在邮政局买到,但由于太受欢迎,经常一到货就售罄了。我记得当时还和班上几位同学一起凑钱订了一年的《故事会》。”
就在当时还只有十来岁的王永峰流连于《故事会》里的民间故事和悬疑连载时,一直藏在抽屉的《故事会》有天无意中被王永峰的父母发现,并以“不许看闲书”为由没收。
然而,被没收了的《故事会》,竟然也成了父母的床前读物。“他们也觉得《故事会》好看,还问我在哪买的,第二天我爸就去订了一年的《故事会》。后来,我们家还续订了好多年,但自从家里买了电视机后,原来两天就能看完一本的《故事会》放上一个月也不见得翻完,家里也就没再续订。”王永峰说。
沉迷于《故事会》的80后、90后也不少。生于1985年,曾红绝一时的初代网红“凤姐”罗玉凤,也曾是《故事会》的“忠实读者”,在其打造“博才多学”人设时,就对外宣称自己爱看《故事会》和《知音》,“九岁博览群书,二十岁达到顶峰。研读的都是社会人文类的书,例如《知音》、《故事会》……”
在2016年,罗玉凤还在网上提过,当年自己为何爱看《故事会》和《知音》,因为“这两本书在农村是最容易获得的书籍”。
生于1986年的紫金陈,是热播悬疑剧《隐秘的角落》、《沉默的真相》的原著作者,他也曾提过小说某些情节有受《故事会》影响,比如《隐秘的角落》一书中,朱朝阳买增高药的桥段,与他小时候在《故事会》上看到的《长高秘籍》广告从而想去买的情节如出一辙。
五条人乐队在2019年发行的第五张专辑《故事会》,则更直接验证两位80后成员茂涛、仁科与《故事会》之间的感情连接。专辑《故事会》的灵感来源于杂志《故事会》,无论是封面还是内页,整体风格都有借鉴杂志。
作为互联网原住民的90后,按理说在娱乐消遣上有更多的选择,但仍有不少90后的童年甚至青春期离不开《故事会》。
“我上一二年级的时候就会偷看我妈的《故事会》,那时候认字也不多,但彩页的笑话大概都看得懂。”今年刚大学毕业的彤彤告诉燃财经,在她上初中时,《故事会》还成了她夹在课本里的“秘密”,“虽然那时候已经有手机了,但是2G网络实在太慢了,而且流量也不够用,当初聊QQ都不能发图片。虽说可以看缓存的小说,但还是《故事会》里的小故事更吸引人。”
《故事会》的影响依然存在。即便现在有很多娱乐方式可以替代《故事会》,但在学校的晚修上,学生们四处传阅的杂志中仍有《故事会》的身影,在报刊亭较显眼位置也能看到《故事会》。
《故事会》社长夏一鸣在2020年接受新闻晨报采访时所说:“现在阅读的选择变多了,网络、电视比较受欢迎,但我们在全国杂志中,应该还是占据主流地位的。”
但纸媒的没落也成了不争的事实。即便《故事会》还在市面发行的报纸杂志中占据一席之地,但影响力和传播度早已不可同日而语,《故事会》是属于过去那个娱乐消遣方式匮乏的年代的特有产物。
“故事会”成了代名词
通俗易懂,老少咸宜,是《故事会》的关键词。
上至老翁下至孩童,都能捧起一本《故事会》沉浸其中。无论是曲折离奇的民间故事、古今中外的传闻逸事、还是真情流露的情感故事,各种题材都能在《故事会》里寻到。
故事的作者大都来自普罗大众,《故事会》的内容选自投稿,主题积极健康、注重口语化是稿件的特点,但最主要是要有一个好的故事内核,即“精彩的核心故事情节,要具有一定的新意,故事发展有出人意料之处”。
曾在《故事会》编辑部工作过的茂时也担任过从大量征稿中筛稿的工作,他直言,一开始工作时经常挑选不到符合《故事会》定位的稿子,“不是太文艺就是太深奥,一开始挑选的稿子可能更符合我的喜好,而不是读者的喜好。”
“《故事会》最大的读者群体是工人和高中生。”茂时直言,2010年前后,他在杂志社工作的那段时间,《故事会》还遭到过许多声讨。“其实现在也还会有一样的质疑声,只不过越来越少人看《故事会》了,批评大多是内容越来越水,内容没有以前精彩之类。”
茂时认为,其实《故事会》整体风格没有改变,但读者的认知在不断提升,日新月异的互联网环境也让每个人每天都能接触到新鲜事物,“也是由于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故事会》的内容才显得变得越来越无趣,网络上同质化的内容也越来越多。”
唐庆也是近日经过绍兴路历史建筑一带才得知,原来《故事会》杂志社地址是“上海市绍兴路74号”,“和我一样发出感叹的还有好几位游客,大家都以为《故事会》停刊了呢。”
虽然《故事会》这本杂志在很多人心目中已经“社会性停刊”,但是“故事会”一词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常能听到。“故事会”甚至已经成了一种文体,但凡是文字内容“编”的痕迹过重、且内容结构完整、可读性强,都常常被称为“故事会”。
比如,语文老师评价学生作文口语化严重时,会点评“行文太像故事会。”网站小编审核小说,看到一些“口水文”、“无脑爽文”时,也会想,“怎么越看越像在看故事会。”
各个内容平台也都有“故事会”的痕迹。早期,贴吧被称为“故事会”,那时候常常有人会在贴吧盖楼分享自己的故事,寥寥千字就能完整描述出一个具有冲突、转折、高潮的口语化故事。再往后,网易云音乐、知乎、豆瓣……凡是涉及内容创作的平台,都会被扣上一顶“故事会”的帽子。
故事会在互联网大放异彩
江湖已经少见《故事会》的真身,但这并不影响“故事会”继续在互联网时代生根发芽。
在知乎的问答区,千字“故事会”随处可见。一句“谢邀,人在美国,刚下飞机”的开场白,瞬间为接下来的个人奋斗励志故事营造好氛围。但精英人士并非遍地都是,点进一位收入百万、985毕业的精英用户主页,可能会发现该“精英”在早期的回答还是“高考只过专科线,选哪个专业好?”
编故事已经成了玩转内容平台的流量密码。“我当过被城管追赶的小贩、专科毕业但逆袭成功的‘成功人士’、喜欢极限运动的冒险女孩……”曾在各种平台编故事获取流量关注的衫衫说。衫衫靠编故事养起来的知乎账号,已有大量粉丝。
能够将“故事会”转化为“流量密码”,并以此谋利的平台,不止近年来被戏称为《故事会》“异父异母的兄弟“知乎。后起之秀小红书的势头也不比知乎差。小红书上的小作文里,遍地白富美,人均一个爱马仕,博主一边分享着自己纸醉金迷的生活,一边又在为某平价新品卖力吆喝。
图 / 《故事会》官网
有些小红书博主为了赚推广费,常常洋洋洒洒几千字,将自己生活困境现状一一讲述后,笔锋一转,提到自己某项身体特征得到改善后,终于“水逆退散”。粗略一看是个不错的小故事,转折高潮一应俱全,但文末往往留个伏笔,“要想知道我怎么改变的,我下次再写文讲讲”。而这个“下文”,八九不离十是个“软文”。
在打通电商渠道的短视频平台,“故事会”也是一个流量秘籍。生动的传闻逸事和民间小说可以改编为剧本,邀来几位演员就可以进行拍摄;个人情感类专题也能编上一些故事引来观众……粉丝和流量纷至沓来的下一步,往往是带货变现。
能成全“故事会”文字内容成为引流利器的平台,远不止这些。虎扑、微博、微信公众号……凡是涉及内容的平台,都离不开“故事会”。因为互联网本就是一个虚拟世界,编织着一个个故事,这些精美包装过的故事成了吸引流量的利器,而流量则等同于金钱。
用杉杉的话来说,“故事会”文字,就像口水文,很容易创作也很贴近看客生活,而且在互联网平台创造的“故事会”远比过往媒介时代更有价值,“按照《故事会》杂志的稿费标准,400元/千字,一篇入选的故事稿费只有一两千元,但在互联网,一则‘故事会’创造的价值虽然无法衡量,但必然不差。”
正如老主编何承伟在2003年庆祝《故事会》创刊40周年大会上所说,“故事作为一种口头艺术,将与人类语言共存,只要人会讲话,故事这种艺术就会存在下去。”
所以,“故事会”不会消失,只是换了种呈现方式。
资料参考:
当初火爆全国的《故事会》,如今依然在讲故事,来源:新闻晨报
*题图来自于视觉中国。文中唐庆、王永峰、彤彤、茂时、杉杉为化名。
*免责声明:在任何情况下,本文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
回复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点我进行验证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关闭
站长推荐
/1
【点击免费下载】菲龙网移动APP客户端
【点击免费下载】菲龙网移动APP客户端,新闻/娱乐/生活资讯生活通,带你了解菲律宾多一点!
查看 »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