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左侧
发新帖

中低收入家庭财务状况报告出炉!建议推动普惠保险发展,关注金融隔阂存在

时间:2023-1-19 12:08 0 672 | 复制链接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记者 | 曾仰琳

1月17日,由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主办的中低收入家庭财务状况报告发布会暨专家研讨会在线上举行。会上,《在不确定性中构建家庭金融健康——中国中低收入家庭财务日记研究》(下称“《报告》”)正式发布。
《报告》选取了陕西宜君县、湖南省平江县和上海三个地方作为观察对象,运用财务日记的研究方法,对总计197户中低收入家庭开展跟踪式的财务状况深度调查。
对于财务日记的研究方法,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局副局长尹优平介绍,财务日记的丰富是引用了常用的共识金融分析工具,简单地用现金流量表、损益表、资产负债表深入分析调查对象的财务翔实的模式。通过这三张表之间的比对关系,使得微观主体的行为获得调查验证,这个方法不仅可以促进深入了解微观个体的金融状况,同时对其金融行为、金融需求、自身金融标准都有非常好的意义。
调查结果显示,收入绝对值仍然偏低,收入波动在不同收入水平的家庭中不同程度的存在,尤其对中低收入家庭构成较大挑战;信用信息不对称、债务管理能力和心里隔阂等因素,降低中低收入家庭的金融需求,尤其成为了消费性信贷需求不足的主要原因;中低收入家庭面临多种风险,化解风险手段不足,信息不对称引发的对保险的不信任感直接降低了保险使用的密度与深度;金融需要的波动季节特征明显,所以,提供金融产品和提供服务时需要考虑到季节性的问题。
对此,《报告》提出了以下三方面的政策建议:
一是明确社区和乡村作为结构性货币政策传导毛细血管的重要作用,推动信贷政策重视生产侧的同时关注需求侧,以可获得、可负担、“随借随还、按日计息”的现金贷产品为锚,满足中低收入家庭平滑支出、扩增消费和扩大生产的需求。
二是大力推动普惠保险的发展,明确普惠保险在普惠金融生态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为金融机构实现“双重目标”提供新的发力点。大力推动数字普惠保险的发展,以数字化、标准化和智能化的数字普惠保险产品作为普惠保险广覆盖的助推器。
三是关注金融隔阂的存在,扭转中低收入人群对于金融产品,尤其是保险产品的不信任感。全社会要大力推广金融素养教育并倡导金融健康理念。金融机构要发挥更加主动的作用,将消费者保护理念融入到公司商业战略中,提升中低收入群体对普惠金融的承接能力。
银行在构建中低收入家庭金融健康方面有何作用?
谈及调查的过程,中国普惠金融研究副院长莫秀根表示,信息不对称,特别是心理隔阂和不信任,不管是对哪种产品,金融机构的信贷产品或保险产品,尤其是保险产品,金融供给方和需求方的互相的不信任是比较普遍的,也是这些不信任造成了需求端不愿意找银行,银行也对一部分人不信任,也不愿意借贷给他,所以,双方造成一种隔阂,这在访谈的过程中能充分地感受到。
同时,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巡视员周学东也指出,报告的调查结果和我们日常掌握的数据是吻合的。此外很明显地看到,无论是上海,还是平江、宜君,低收入群体中,和金融相关的财产性收入、金融资产收入占比很低,上海约占4%-5%,平江占3%,宜君不到1%。这反映了中国低收入群体的收入现状。从数据看,高收入阶层和低收入阶层一个显著的区别,在于金融资产投资方面的差异。
银行作为居民购买理财产品、发生借贷行为的机构之一,在构建中低收入家庭金融健康方面可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周学东回应界面新闻的提问时表示,在增加金融资产性收入方面,不同的收入阶层,以及城镇、农村群体差别是比较大。金融机构需要降低门槛,并提供更丰富的产品,使得中低收入阶层也能够投资。“比如,各类资产管理产品大都设置准入门槛,但门槛过高,反而将一些中低收入阶层排除在外了。”
周学东指出,从报告中提到的陕西宜君的数据可以看出,低收入家庭资产性收入非常低。对广大农村地区群体而言,主要通过银行储蓄存款获取利息收入,其他金融产品,比如对股票、债券、基金、银行理财投资很少,城镇家庭相对多一些。
对于信贷类产品,周学东提出,如果用于经营性领域,比如做小本生意或者农业生产,有助于增加总体收入。但如果借贷利率过高,反而会加重低收入群体债务负担,使得这部分家庭金融韧性或金融健康状况受损。
周学东还指出,从报告看,尽管类似宜君这样的地区保险深度比较高,但保险主要覆盖的是高频低损的风险,对那些低频高损的风险覆盖仍然不足。中低收入阶层中广泛存在的风险敞口即保险缺口,远未通过保险产品来覆盖,或进行充分的对冲。这都是下一步推进普惠金融试验区方案设计和制度建设中需要关注的。
如何提高居民的金融韧性?
从金融健康的角度,怎样最高效提高居民的金融韧性?对此,尹优平提出了三方面的建议。
一是首先让金融机构要发挥主力军的作用,要持续的提供一些适合居民,优化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模式。金融机构在具体供给中能够围绕促进金融健康,提升金融韧性为出发点,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根据每个客户的金融健康水平,为其提供量身定做的支付、储蓄、保险、信贷、理财等各类金融服务。
同时,使金融服务与居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精准匹配。将提升客户的金融韧性作为金融重要目标之一。在具体工作中,要把金融韧性作为金融机构自身经营目标之一,通过金融机构自身的风控体系,最终实现金融机构持续经营与客户金融健康韧性的平衡,达到双赢,从而达到普惠金融成本可负担、商业可持续发展之路。
二是从消费者层面而言,要通过金融教育和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使居民能够学金融、懂金融、用金融,通过这三种方式,通过金融教育、通过深入金融教育基地化长效化建设,把金融健康纳入到金融教育体系中,特别是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中,把金融健康从小从娃娃抓起,植入到每一个居民个人的生活中,成为终身需要倡导的概念。
同时,还要通过需求端为消费者自我提升金融韧性充分赋能。通过消费者权益保护,及时处理消费者的金融投诉,通过不断加强消费者的行为监管,为广大人民群众金融健康保驾护航。
三是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为高标准建设金融健康保驾护航,提供制度保障。可以充分考虑将金融健康理念纳入到相关法规法律框架中,推动金融稳定、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个人破产等立法工作中。充分考虑金融健康和金融韧性的基本要素,建立完善与金融健康相适应的监管规则体系,从而打造有利于提升金融韧性的良好金融生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