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开启辅助访问
登录
立即注册
搜索
搜索
搜索
首页
Portal
论坛
同城
人才网
工具
菲龙网工具
个人中心
关于我们
每日签到
本地新闻
时事评论
华人世界
中国新闻
新闻视频
国际新闻
娱乐新闻
科技新闻
菲龙广场
房产网
菲龙速聘
二手交易
便民电话
美食餐厅
旅游签证
物流速运
商品买卖
二手车市场
严选
话费充值
便民电话
贺词页面
瀑布流页
汇率查询
APP下载
每日签到
我的任务
道具商店
每日签到
我的任务
道具商店
更改用户名
关于菲龙网
About US
联系菲龙网
活动回顾
加入我们
本版
用户
菲龙网
»
论坛
›
新闻频道
›
中国新闻
›
负债成本压力凸显,银行揽储利器渐“匿迹” ...
菲龙网编辑部7
有 744 人收听 TA
147201
主题
147218
回复
173314
积分
收听TA
发消息
加好友
本文来自
中国新闻
订阅
|
收藏
(
2955
)
菲龙网编辑部7发布过的帖子
0/53
截至2023年末我国银行卡总发卡量达95.6亿张,同比增长2.8%
0/46
银行理财10月报:新品平均“吸金规模”环比涨超三成,近八成到期产品业绩达标
0/39
南财问卷调研:试点三周年,大湾区居民如何看待“跨境理财通”?
0/40
何昊天任招商银行广州分行副行长,此前为行长助理
0/46
“996奋斗无忧险”熬夜猝死最高获赔60万元?平安财险回应:目前公司没有销售相关产品
0/67
跨境支付新打法!星展首发支持14币种借记卡,能否引起“鲇鱼效应”?
0/37
李云泽:保险业要加大对先进制造业等重点领域投资力度
0/44
债台高筑的新希望,盯上了民生银行
0/57
单个季度员工倒贴3000万?西安银行:不清楚
查看TA的全部帖子>>
负债成本压力凸显,银行揽储利器渐“匿迹”
时间:2024-5-9 11:21
0
248
|
复制链接
|
互动交流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直达楼层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继招商银行之后,又有银行下架中长期限大额存单。民生银行自5月8日起停售半年及以上期限大额存单产品。
近一个月以来,银行加速下架高息揽储工具,手工补息、通知存款、中长期大额存单三大揽储利器逐步被限制。业内人士认为,揽储三大利器逐渐“消失”,背后是银行承受息差压力下加强负债成本管控,未来负债端或仍有进一步降息的可能。
揽储三大利器逐渐“匿迹”
8日,记者注意到,民生银行App页面上,大额存单已仅存1月、3月期产品,到期年化利率低至1.7%。该行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后续中长期限大额存单产品的上架时间及额度暂无计划。
除了招商银行、民生银行外,不少银行先后下架部分相关产品。记者从市场上了解到,国有六大行及12家全国股份制银行中,交通银行、邮储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民生银行、华夏银行、恒丰银行已无三年期大额存单产品在售;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三年期大额存单产品(20万元起存)则显示额度不足状态。也有少数银行已下架1年期及2年期大额存单产品,比如交通银行、邮储银行、兴业银行、民生银行、浦发银行已无2年期产品在售。
经过此前多次利率调降后的大额存单产品,收益率优势也已不再。目前仍在售的国有大行三年期大额存单到期年化利率最低,均为2.35%,兴业银行、浙商银行、广发银行同期限大额存单利率为2.6%,平安银行利率为2.5%。
多家国有行、股份行理财经理对记者说,三年期及以上的大额存单产品基本上卖完就没有了,未来的发行计划要根据银行资产负债情况来确定,“目前还没有接到要继续发行的通知”。
当记者问及下架中长期限大额存单产品后,短期限产品销量如何时,多位理财经理表示,储户普遍对一年期以内大额存单产品不感兴趣,尤其是看到利率低至1.7%或以下水平时,更倾向于咨询其他理财产品。
过去,大额存单以相较于同期限定期存款利率更高、转让灵活的特点,被银行视为揽储利器之一,如今却遭银行频频调整。事实上,不止大额存单,近一个月以来,银行加速下架高息揽储工具,手工补息、通知存款也先后被限制。
近期通知存款亦在逐步退出市场。据记者不完全统计,光大银行、广发银行、渤海银行、大连农商行等多家银行近期密集公告称,将停止自动滚存通知存款,到期后未结利息的资金将按照活期挂牌利率计结。追溯至去年5月份,就已有多家国有大行及股份行开始陆续调整通知存款产品,包括下架产品或下调产品利率加点上限。
另一大揽储利器手工补息也在上月遭窗口指导后迅速整改。4月初,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发布倡议,要求“银行不得以任何形式向客户承诺或支付突破存款利率授权上限的补息”,并要求于4月底前完成整改。记者从业内人士处了解到,经过一个月的自查,多家银行已按期整改完毕,后续以手工补息的方式承诺更高利息将不会出现。
息差收窄下加强负债成本管控
业内人士认为,手工补息、通知存款、长期大额存单三大传统揽储利器遭银行集体调整,背后都指向同一个原因,即低利率环境下,商业银行负债端和净息差压力凸显,为缓解压力,银行对于高成本存款进行审慎调控。
截至2023年末,我国商业银行净息差平均水平走低至1.69%,创下新低。进入2024年一季度,这一现象并未好转,从上市银行一季报和Wind数据来看,净息差收窄仍在延续,42家上市银行中有36家继续收窄,其中31家净息差低于监管设置的1.8%合意水平,厦门银行、上海银行低至1%水平。
谈及息差仍在继续下滑的原因,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认为,主要是银行加大向实体经济减费让利力度以及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多次调降。2024年,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或稳中有降的预期下,银行净息差可能继续走低。
“只要目前银行负债成本及息差压力不减,银行仍有动力主动优化负债结构。”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认为,银行通过合理压降大额存单等定期存款产品,优化存款负债结构,将部分高息存款产品发行控制在较低水平,以降低综合负债成本。
董希淼也称,下调存款利率、压降负债成本成为商业银行的共同选择。不过,不同银行的负债结构、市场竞争、客户定位等因素有所不同,调整的方向、节奏、幅度不尽相同。整体而言,银行调整大额存单、协定存款等产品的发行计划,并下架通知存款产品,主要是为了以降低存款利率的方式压降负债成本。
华东某股份行金融市场部研究员还告诉记者,近期银行密集调整大额存单、通知存款、手工补息的举动,是将银行内各类存款产品利率水平拉齐,过去高息存款工具被异化使用,有扰乱存款市场秩序的嫌疑,不利于实体经济融资。近期密集调整高息存款产品,“最终或是为贷款利率的调降铺路”。
根据光大证券金融业首席分析师王一峰测算,商业银行对公定期存款成本率在负债成本中处于较高水平,2023年末对公定期存款付息率为2.7%,较年中小幅下降,但降幅远低于同期挂牌利率的调整。
在此背景下,存款利率的调整出现了新变化。资深金融政策专家周毅钦认为,2024年以来,监管部门对于存款监管趋势有所变化,逐渐从零售领域向批发领域转移,指向企业存款业务,“尤其是通过取消自动转存功能,银行可以减少对高成本存款的依赖,从而降低整体的负债成本”。
高息存款产品“消失”之后
存款挂牌利率已降至低位,手工补息、通知存款、长期大额存单三大高息产品也遭到“围堵”,低利率环境持续蔓延。未来这一趋势是否还会延续?
长期以来,银行将长期限、大额存款作为稳定负债的来源,以优化资产负债结构表,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随着贷款利率的持续走低,银行面临息差走窄的压力,通过限制高息存款产品以抚平经营压力。为缓解息差压力、管控负债端成本,多家银行管理层在2024年一季度业绩发布会上称,将继续压降高成本存款、控制负债成本。
建设银行管理层称,为了控制负债成本,建行今年加大了对一级分行的考核,对3年期以上的高息存款加强控制。中国银行副行长张毅也明确提到,今年将加大对高成本存款的压降力度,包括协议存款、结构性存款以及3年期以上大额存单。
董希淼认为,总体上来看,今年商业银行将继续下调存款利率,来降低资金成本。除了下调存款利率之外,商业银行还应减少对存款的利息补贴以及利息之外的费用,从而进一步压降存款的隐性成本。
在上月底召开的政治局会议提出“要灵活运用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等政策工具”后,市场近日对降息降准的讨论也逐渐升温,业内不少人士认为,在地方债及超长债将加快发行的背景下,为提供中长期流动性及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降息降准仍有空间。而银行息差仍将承压。
董希淼分析称,央行将继续降低MLF(中期借贷便利利率)等政策性利率,以引导银行降低存款利率,从而推动LPR进一步下行,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无论是政策利率或是市场利率,存款利率还是贷款利率,都有进一步下行的空间。”
市场也有观点认为,我国银行业存款利率已经处于低位,若再度大幅降低存款利率,可能导致居民进一步降低当期消费、增加储蓄以保障未来的支出。
对个人投资者而言,接受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建议,在各类存款产品利率一再走低的背景下,投资者要相应调整投资心态和投资预期,平衡收益与风险的关系,除了存款之外,可适当考虑配置活钱管理类短期限产品、储蓄国债等低风险投资品。
回复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点我进行验证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关闭
站长推荐
/1
【点击免费下载】菲龙网移动APP客户端
【点击免费下载】菲龙网移动APP客户端,新闻/娱乐/生活资讯生活通,带你了解菲律宾多一点!
查看 »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