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左侧
发新帖

杨安的“千滋百味”(小商品 大产业㉑)

时间:2024-8-16 08:18 0 231 | 复制链接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乐陵市龙盛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员工在生产线上忙碌。


乐陵市华畅食品有限公司员工在生产车间赶制调味品订单。


乐陵市新飞达食品有限公司员工在检查腌制辣椒产品。


工作人员在乐陵市调味品产业共建共享实验室检测样品。本报记者 康朴摄


杨安镇调味品共享产业园一角。本版照片除标注外均为贾鹏摄

从滨德高速乐陵出口驶出,路边“中国味都·寻味杨安”几个大字引人注目。车行至山东省乐陵市杨安镇,道路两旁调味品企业密集排布,调料元素随处可见。放眼望去,一座座厂房林立,挂着全国各地牌照的大货车满载香辛原料运到加工厂,又把刚下线的一箱箱调味品带出小镇,送至千家万户。

杨安,鲁北平原的一座普通小镇,常住人口仅5万多,却拥有调味品加工企业280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52家,年销售额逾260亿元,年快递发单量超9500万单。

既非香辛料主产地,本地也无庞大消费市场,杨安镇为何能够生动演绎“无米成炊”的产业发展故事?

“靠这条产业链吃饭的就有3万多人”

“家人们,这是最新研制的‘爆炒酱料’,翻炒时倒入这个酱料,‘小白’秒变大厨……”在山东华畅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华畅味业”),“网红”张芳正在直播间带货,她每天直播6个小时,一天能卖上千单。镜头前,小龙虾调味酱、酸汤肥牛调味料、泰式风味汁、奥尔良腌料等商品琳琅满目,实时成交量不断攀升。

用当地人的话说,华畅味业总经理王建洲是“调二代”。旧皮包、碾子、秤砣……公司展厅摆放着很多老物件,“这些都是我父亲创业时用过的,他从上世纪70年代起,靠肩挑手扛走南闯北卖辣椒面。”王建洲说。子承父业的王建洲把小作坊发展成镇上最大的调味品企业之一。

王加新是山东乐家客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年过六旬的他亲身经历过当地调味品产业的艰难起步。

“卖调料能赚几个钱?”王加新回忆,他十五六岁时便跟着邻村的师傅外出讨生活,顺带卖点调料。十七八岁时,他又跟着父亲,一人骑着一辆自行车,驮上两大包花椒面,卖到天津、河北唐山等地,甚至还有人走到更远的东北、内蒙古等地,一走就是个把月甚至更久。

杨安镇调味产业,就是从当地人卖调料原料开始。乐陵一带种植辣椒,但当地消费量有限,杨安镇的人就把辣椒磨成粉面,拿到外地售卖。后来,花椒粉、五香粉等产品不断涌现,种类逐渐增多。渐渐地,杨安镇人卖调料卖出了名堂。本地原料无法满足需求,杨安镇人就从全国各地买过来,经过简单加工再卖出去,经营品种也越来越丰富。上世纪80年代,杨安镇逐渐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调味品集散地,调味品家庭作坊和工厂方兴未艾。到上世纪90年代,调味品企业增加到100多家。

如果在超市购物,发现川菜水煮肉片的调料包并非来自巴蜀,而是乐陵杨安,可别感到惊讶。在杨安镇调味品博物馆,陈列着全镇企业生产的1200余种调味品,从花椒大料、炖鸡炖肉料,到方便面酱料包、火锅底料、火腿肠调料,再到各地名菜的复合调料,应有尽有。

“经过40余年发展,杨安镇调味品产业已实现从家庭作坊到规范化集约化工厂的跨越,形成包括生产加工、冷链物流、运输包装、检验检测、产品辐照杀菌等各环节的调味品全产业链条。”乐陵市副市长张磊说。

张磊还有另一个身份:乐陵市食品调味品产业链链长。他告诉记者:“杨安镇5万多人,靠这条产业链吃饭的就有3万多人。”

握指成拳共打一张牌

在乐陵市调味品产业共建共享实验室,95后潘新如和同事正忙着做检测。“这是杨安镇一家企业刚送来的调味汁样品,需要测总酸。”潘新如告诉记者。她的双眼在PH测试计和滴定管之间来回转动,右手从滴定管底部胶头挤出溶液,“必须控制好氢氧化钠用量,当烧杯中的混合液体PH值达到9.2时停下,如果误差大,就得重新来。”

说话间,PH测试计上的数值到了9,潘新如屏住呼吸,右手动作更小心翼翼。数值定格在9.21,潘新如松了口气,在记录本上写下氢氧化钠消耗量:6.55毫升,经计算,样品总酸合格,“今天还有8袋样品需要检测。”

调味品作为食品,标准检测必不可少。产品是否符合国家标准和出口标准?在杨安镇,只有少数几家企业有自己的检测实验室,多数调味品企业只能将样品送到外地,费用高,效率也低。

“去年10月,由政府和企业共建的共享实验室投入使用,实现了企业间实验室、检验检测设备和检验人员共享,极大提高了乐陵市食品生产企业出厂检验效率,目前已有60余家企业入驻,每年能为入驻企业节约成本15万元以上。”杨安镇党委书记孟宪军说。

共建共享实验室,是杨安镇调味品产业握指成拳、抱团发展的一个缩影。

为什么要抱团?“杨安镇调味品产业正处于由大到强、破壁出圈的关键节点。”张磊介绍。

跨过这道门槛有两种思路:打造爆品和打造区域品牌。乐陵市组织10余次会议专门探讨,最终形成共识:打造区域共同品牌,擦亮“杨安招牌”。

“过去,乐陵也制造了不少爆款,比如油醋汁,但爆款很容易被复制,经常是‘一阵风’,消费者也很难记住爆款背后的品牌,企业发展面临瓶颈。”张磊说,“只有把更多精力放在塑造品牌上,才能让爆品与品牌相得益彰。”

为此,乐陵市提出“全市齐打一张牌”,支持杨安镇放大调味品产业优势,擦亮“味都杨安”招牌,引领调味品企业转型升级、抢占新赛道。

在此背景下,杨安镇调味品集团成立。这是一家国企注资、规模以上企业入股、行业协会运营、政府引导的混合制企业。

一个集团,如何给当地的中小企业带来保障?会不会形成竞争?

“不是竞争,而是搭台。中小企业更需要科技助力、政府扶持,我们成立产业集团是提供服务的。共享实验室就是成果之一,此外还能够提供集中采购、垫付资金、冷链仓储等多种服务,着力解决中小企业面临的现实问题。”杨安镇调味品集团总经理卞彬彬说,“拿集采来说,我们可以把有采购需求的企业整合起来,整体打包去跟供应商谈判,从而获得更多主动权,降低采购成本,提升产品竞争力。”

张磊告诉记者,近段时间,他到一些地区调研时发现,在超市货架上,杨安调味品的位置更好,产品也更多了。

做大做强“杨安味道”

一大早,位于杨安镇调味品产业园的山东庞大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人正加工一批出口阿联酋的外贸产品。“过去我们主要出口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美国、英国等国家,今年又开拓了新市场,外贸团队还新招了两名00后大学生,大家干劲很足。”山东庞大食品有限公司外贸部经理朱俊杰说。

庞大食品是杨安镇调味品企业中较早做海外贸易的公司之一,生产的复合香辛料、研磨瓶等产品主供海外商超。“去年出口额达3000万元,今年上半年出口额就已经和去年全年持平。”朱俊杰说,“杨安镇调味品的适应性强,灵活懂变通,更契合客户需求,跟国外一些原料产地相比,完善的产业链成为‘买全球、卖全球’的坚实支撑。”

开拓海外市场成为杨安镇调味品企业的共同选择。前不久,杨安镇6家调味品企业负责人在乐陵市政府组织下组团去了欧洲,先后在德国慕尼黑、荷兰阿姆斯特丹、英国伦敦等地考察推介,拜访行业机构和龙头企业10多家。客商很快就来杨安回访,洽谈合作事宜,进展顺利。

在新飞达(山东)食品有限公司,新厂房施工正忙。这是杨安镇规模最大的一家调味品企业,年出口额超亿元。“新车间9月即可投运,主要用于生产预制菜。”新飞达总经理崔俊良说,“无论出口还是内销,调味品本身利润率不算高,市场规模偏小,企业想突破发展的天花板,还需丰富产品类型。”

崔俊良认为,味道是美食的灵魂,调味品企业其实已经掌握关键一环,做预制菜只需再向前延伸一步,难度不大,收益可观,“既发挥优势,又能提升产品附加值”。

华畅味业把“一酱成菜”配方研发作为重点。“还原地道风味,是推动中餐标准化的重要手段。”王建洲说,公司与地方菜名师以及多家高校建立合作关系,研发家常菜系列和川菜系列调料包共16种产品,既能为消费者保留做饭乐趣,又省去诸多繁琐备料步骤。

王加新告诉记者,跳不出调味品的圈子,市场规模很难有质的飞跃,乐家客正从“药食同源”理念中挖掘调味品的更多可能。“一些调味品原料具有独特药用价值。”王加新表示,公司与山东理工大学共同开展“药食同源”降血糖系列产品研发,经过不断试验,现已申请3个发明专利,上市3款新品,试销效果不错。

从“卖原料”到“卖产品”再到“卖品牌”,在40余年的发展中,杨安镇调味品产业完成了漫长而艰辛的“三级跳”。当地规划要用5年时间把调味品产业产值做到600亿元。“不仅在销售渠道上谋突破,在产业转型、科技创新、产品更新、品牌塑造方面也要力争‘出圈出彩’。”孟宪军说,“现在镇上企业思路宽、订单多,体量在每年30%的幅度提升。实现600亿元产值目标,我们有信心。”(本报记者 康朴)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4年08月16日 第10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