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堂上,李易谦以“AI时代,科幻已死?”为题,分享了 AI 在游戏与创作场景中的潜力与局限,强调 AI 可作为创作辅助而非人类创造力的替代,并鼓励青年提升竞争力以应对科技变革。苏东宁则聚焦 AI 与生物技术带来的伦理挑战,探讨基因编辑与机器智能如何重塑人类定位,并提醒新人作者从有趣故事入手,理性看待小说影视改编的复杂性。
互动中,观众就 AI 情感识别、脑机接口技术与科幻创作等话题踊跃提问。两位作家的专业深度与亲和力拓宽了青年读者对科幻文学的认知,激发了对科技与人文跨界融合的想象。
澳门城市大学校长刘骏指出,科幻文学是科学与人文交汇的桥梁,也是现实与未来对话的载体。希望同学们在阅读中体悟科幻的逻辑、人文与超越之美,从而激发探索未知、关照人类共同命运的勇气与胸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