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左侧
发新帖

[时事点评] 南海“仲裁”与菲律宾的博弈选择

时间:2016-10-21 11:25 0 2417 | 复制链接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求是网:南海波澜再起。由菲律宾单方提起的仲裁案,在7月12日宣布了全面倒向菲方的仲裁结果,令国际舆论哗然,也令南海局势陡然生变,风险增大。

    一、南海“仲裁”的大国博弈本质

    海洋是大国博弈的前沿阵地。自2010年以来日益复杂的南海问题,其本质是中美塑造亚太海洋秩序以及航行与飞越规则的博弈。
    对于中国来说,南海问题既是维护领海主权与海洋权益的底线问题,也是突破带有冷战色彩的“岛链”封锁、走向深海成为海洋强国的战略问题,该战略在中共十八大上正式确立。作为一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世界第四大航运国、80%石油依赖进口和改革开放30年来全部成果集中于沿海的国家而言,走向海洋建构战略高边疆是必然选择。

    对于美国来说,则是继续主导亚洲海洋秩序、维护美国所要求的航行与飞越规则的霸权问题,这也是美国多次宣称的“航行自由”问题本质。所谓的“航行自由”,并非是指美国不能自由航行,而是指美国要以自己的霸权规则在中国近水范围内活动。为此,美国明确提出“重返亚太”战略,维护其在亚太的领导地位,并全方位投入资源,甚至计划在2020年前将其海军力量的60%部署在南海地区。

    因此,中美博弈的议题有两:一是中国的领海主权与海洋权益,二是海洋秩序与规则。若中国实现在第一个议题上的要求,则能增强其在第二个议题上的博弈能力,这是美国所竭力阻止的。但在第一个议题上,美国非当事方,也无理由介入。因此,美国利用中国与周边国家的领海主权争议,以此为杠杆介入南海问题,压制中国在第二个议题上的博弈能力和空间,同时通过议程设置和舆论造势来重新框定南海问题,将其转换为遵守联合国海洋法问题,隐性减弱南海博弈的领海主权争议,凸显海洋秩序的博弈内涵。

    在前述情况下,菲律宾在美国的支持下单方面向国际海洋法庭提起仲裁,将领海主权问题转换为依据国际法对岛礁性质的判定。也正因为如此,不难理解菲方的仲裁诉求获得临时仲裁法庭压倒性的支持和肯定。这起仲裁案及其结果,本质上是美国以联合国海洋法为工具,强制否定中国领海主权和海洋权益诉求以维护美国所推行的“航行自由”。

    二、菲律宾的博弈选择

    菲律宾有多重身份。它在历史上曾是中国的藩属国,曾先后沦为西班牙、美国和日本的殖民地;它既是南海争端当事方,也是中美博弈中的小国;它既是是美国的盟友,在安全上依赖美国;它也与中国有着传统的联系:菲律宾的国民, 20%有着华人血统,其中约1%的华人控制了菲律宾超过60%的经济。中国是菲律宾最大的对外贸易国,占其贸易总量的25%左右。菲律宾的政客中,为中国人所欢迎的阿罗约夫人、阿基诺夫人等,都有华人血统。菲律宾前任总统阿基诺三世和现任总统杜特地都有华人血统,现任副总统莱妮被称为“福建晋江媳妇”,是已故华裔前内政部长林炳智遗孀,后者是来自福建晋江的第二代菲律宾华人

    菲律宾的多重身份,决定了其在南海危机中的博弈框架。作为南海争端的当事国,菲律宾希望尽可能多地获取海洋权益,在得到美国替其站台的情况下将南海争端单方面提交仲裁;但是作为中美博弈中的小国,菲律宾也非常明白,大象打架碰倒的是瓷器,最终受损的一定是菲律宾。南海问题若升级为战争,菲律宾一定沦为大国对抗的战场。作为大国中的小国,最大限度地保持行动自由,并在大国之间保持平衡,这才是菲律宾国家利益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菲律宾的地缘政治位置,决定了其在南海仲裁案后的博弈选择:谈判而非战争,是菲律宾解决南海问题的“正道”。正因为如此,菲律宾在其诉求获得压倒性肯定之后,得意却并不忘形,表现得较为谨慎。

    在“仲裁案”结果公布前后,菲律宾新总统杜特地已放言,军事和战争不是解决南海问题的选项。“仲裁案”结果公布后的第二天(7月14日),杜特地就提出请菲律宾前总统菲德尔•拉莫斯访华,就南海问题与中国领导人谈判和磋商。值得一提的是,菲前总统拉莫斯一直与中国领导人保持友好的关系,杜特地的选择,至少向中国发出了一条较为诚恳的信号。

    但菲律宾也非常明白,目前的仲裁案结果,是美国追求在此区域“航行自由”战略规划的组成部分,菲律宾不能脱离这一轨道。毕竟,美国在黄岩岛周围近三个月的“巡航”,不仅仅是为了菲律宾的国家利益。同时,菲律宾在南海“追求尽可能多的海洋权益”,也不得不借助美国的硬实力。正因为如此,坚持“仲裁结果”,以此为基础与中国进行谈判,是菲律宾主动或者被动选择的谈判框架。

    实际上,在南海“仲裁案”前后,美国军界和政界人士通过各种渠道向菲律宾发出此种信号。有消息称,因杜特地“不是一个亲美的领导人”,让美国颇为担心,故而设计让南海仲裁案恰在杜特地刚上台时出台,这样不利于杜特地快速进行政策调整,给菲改善对华关系设下阻碍。此外,美国还设计了一系列的高层访问拉拢菲律宾。7月14日,美国副总统拜登走访亚太,与美军太平洋司令部司令哈里斯上将一起登上了“约翰•斯滕尼斯”号核动力航母,一方面给菲律宾“打气”,声称“我们有必要继续表达与法律裁决一致的支持”,但另一方面也向菲律宾发出警告,表示“我们正敦促中国和菲律宾都要遵守裁决。”因此,同一天中菲外长在亚欧首脑会议上就谈判问题初步接触,是否以“仲裁结果”作为谈判起点,已成为无法绕过的困境。不仅如此,7月19日美国议员代表团访问菲律宾,发出推特称 “杜特地向我们保证,他尚无计划就南海争议与中国进行谈判”,并称杜特地表示不会拿领土主权与中国做交易,仲裁结果没有商量余地”。同日(7月19日),美国宣布其国务卿克里将于26-27日访问菲律宾,相信让菲律宾坚持南海“仲裁”结果、并以此为起点与中国谈判,是其此行的主要目的之一。

    三、中国的应对与博弈的可能走向

    当前的仲裁案及其结果,是中美南海博弈的阶段性结果,也是美国追求所谓“航行自由”战略的组成部分,菲律宾只不过是美国战略安排中的一颗棋子。可以确定的是,该仲裁结果无法改变目前的南海实力格局与现状,并因为中国的不接受而成为“一张废纸”。

    但另一方面,美国会以此为基础继续推行其“航行自由”,并要求菲律宾以此为基点开展谈判。与此同时,由于美国主流意见是期望临时仲裁庭支持菲律宾的诉求,但不希望仲裁结果一边倒,在支持菲律宾诉求的同时能为中国保留一定的空间,避免为中国拒绝提供充分的理由,避免损害国际海洋法体系的权威,也避免损害美国本身所享有的200海里专属经济区权益。因此,仲裁结果出来后,美国相对低调避免进一步升级局势,并鼓励菲律宾与中国谈判。

    然而,由于美国为菲律宾设置的谈判基点,造成中菲谈判立场的对立与僵持。中菲南海谈判,一定程度上也是中美博弈和较量。7月18日-20日美国海军作战部长约翰、理查森访问中国,重提“航行自由”,而中国海军司令吴胜利则表态中国不会停止在南沙岛礁的建设,中美博弈的议题与立场尚未显著变化。可以预见的是,菲律宾与中国的谈判,分歧点仍然围绕是否以南海仲裁结果为基点、中国是否会在黄岩岛进行填岛等民事活动,菲律宾渔民能否到黄岩岛周边捕鱼,以及菲律宾是否拖走美济礁上的废船等议题。

    因黄岩岛在中国的实际控制下,除非美国明确表态《美菲共同防御条约》适用于黄岩岛,否则菲律宾挑战中国实控地位的概率极低;但另一方面,美国对于中国岛礁建设的态度和立场未变,若中国在黄岩岛开展建设活动,美国军舰巡航的概率会增加,若美军舰贴近黄岩岛“巡航”,则大大压缩中美海军活动的空间,增加擦枪走火的风险,这种概率与风险是需要警惕的。

    此外,中国也有与菲律宾谈判解决南海问题的需求。若中菲完全抛却“仲裁结果”达成协议,则仲裁结果在法律层面也是“废纸一张”,会打消其他国家效仿菲律宾的念头,让中国彻底消除南海仲裁案的负面影响。鉴于美国给菲律宾设置的限制,这种博弈结局的概率较低。

    最后,也极有可能的是一种中间状态,即中国与菲律宾达成临时性协议,部分解决两国间的渔业纠纷问题,同时推进外交层面的谈判和经济层面的经贸往来。毕竟,菲律宾与中国在种族和人口上的联系、中菲经贸关系和中国推进“一带一路”战略在菲律宾的投资等活动,以及菲律宾新领导人的民族主义倾向等,或许都是新时期中菲关系和彼此在南海争端问题上的润滑剂,也体现了经济与安全问题关联的亚洲新安全观对南海争端争端管控的影响。

    南海仍暗涛汹涌,各方力量持续博弈,唯有中美达成博弈均衡与和解,或许南海才能归于平静。

作者:邱美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