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左侧
发新帖

《菲律宾华侨史话》混搭实用的菲华宗教信仰(下)

时间:2017-7-28 17:20 0 3652 | 复制链接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宗教信仰讲求实用性

有人说“中国民众的实用主义思想在福建民间宗教信仰上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不无道理。民间信仰的功利主义特征,在菲华商业社会的重利氛围中,更加凸显出来。连天主教和基督教,在“重利”的趋使下,也变形为菲华社会为谋利和谋求社会地位上升的手段。

西班牙统治时期,设立斋堂是为了祈愿消灾平安。19世纪30年代全球经济大萧条,人们祈盼佛陀能抚慰商界。后来,经济发展,商人们纷纷建起寺庙来报答神恩,因为他们曾经允下诺言:如神明赐予财运令其心想事成,定将回报神恩。一幢幢新建的寺庙成为了华商成功的纪念碑。
  
佛教是随着中国移民传入菲律宾的,名僧高人往来于两国间。如20世纪30年代,佛门居士晋江人吴江流,在马尼拉带头捐资兴建了信愿寺,由厦门南普陀方丈性愿法师(1889-1952,俗名洪水云,南安人)住持。性愿法师在当地还主持兴建了华藏寺。往菲律宾传授佛法的闽僧还有泉州开元寺、承天寺、崇福寺的云果和妙丹等法师,主持兴建了宝藏寺、宿燕寺等。
  
性愿法师的衣钵,由瑞今法师承接。瑞今法师原是闽南地区的高僧,任教于闽南佛学院,担任厦门南普陀寺养正院院长,1948年应邀担任马尼拉大乘信愿寺住持。翌年该寺不幸遭受回禄之灾,瑞今法师率寺众努力修复,历经十载辛劳,不仅恢复旧观,还扩建了藏经楼、讲堂、五观堂等。信愿寺逐渐形成规模,成为了菲律宾的佛教信仰中心。
  
菲律宾华人信仰基督教和天主教,也有实用主义的精神。早在西班牙统治时期,华人改信天主教是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天主教是西班牙文化的中心价值,接受这种信仰便成为一种对君主效忠的誓言。信教的华侨,当然也有虔诚的,但许多华侨是出于一种经济上的考虑。华人成为天主教徒,可以享受减税、取得土地和迁徙的自由。而且如果受礼,就会有教父或教母,这个人可以成为华人的贷款人、保证人和保护人,几乎等于有了靠山。
  
到了美统时期和独立时期,菲律宾人几乎都信了天主教,华人里也有很多人信天主教,这时你不信教,就会觉得处处不便,有几分异类的感觉。
  
美国人带来了基督教。基督教会组织严密,信徒间关系密切,甚至会在经济上相互接济。很明显,加入基督教,也有种种“好处”。再者,基督教会办有许多学校,华裔青少年就读于这些学校,浸淫其中,再加上毕业后在职业发展上常需依赖校方的帮助,青少年一代信仰基督教的越来越多。
  
尽管大多数的华人总是从实用的角度去看待宗教神明,亦是为了求生存和发展而去供奉。但蕴含着中华传统文化内涵的诸神,客观上又促进了传统思想观念的传播。浸透了伦理道德和因果报应思想,起到了惩恶扬善的作用,规范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比如道教要求信众“存好心,说好话,读好书,学好样,做好事”,行持忠、孝、和、顺、仁、信这“六诀”。


民间宗教地位大大提高

微信图片_20170728171652.jpg
位于马尼拉市区高楼之上的青阳石鼓庙

早期的菲律宾华侨多来自闽南农村,漂泊异乡时,他们把故乡的各种守护神也请到异地,称到“分灵”,继而设庙祭祀;然后他们还和在故乡时一样,以庙宇为中心展开各种活动,进而组成各种团体。家乡的守护神成为了精神支柱,宗教活动和宗教团体给予了相互取暖的精神慰藉和实际的帮助。民间神祇庙宇和地方神庙,遍布菲律宾各华人聚居区,数目之多很难统计。
  
从中国到菲律宾,诸神间的地位也有了变化。在中国本土,民间信仰为士大夫阶层所藐视,但在海外,他们可以和传统宗教的诸神同登大雅之堂,甚至越居其上。
  
在马尼拉的闽南地方神庙,连带供奉着各种宗教神明,但地方神作为主神,是处于主导地位的,其他神明不管原先的地位多高,都要作为陪衬或附庸。例如,大千寺的三排65尊神像里,主神广泽尊王处在第二排正中位置,正是视线的焦点位置。在青阳石鼓庙里,主神顺正府大王公居于正中,神龛高大堂皇。观音菩萨和四大将军只能居于两侧,神龛小而简单。
  
但乡土神毕竟还是民间文化,它需要借助“大传统”即士大夫文化,才能在亚洲最西方的国家菲律宾立足。所以,它们拉上了传统宗教的诸神明,借势增强自身的合法性、权威性,从而争取到更多的崇拜者。
  
加牙鄢省是吕宋岛北部的重要商埠,当年反清志士大多避难于此。19世纪末这里建立了威明宫,供奉来自福建南安的广泽尊王(圣王公)。闽南数位“三合会”志士就利用这个作为掩护,展开活动。
  
大马尼拉地区加洛干市的菲华通淮庙,与洪门致公党有密切的联系。该庙祭祀关圣帝君,早年由泉州通淮关帝庙分香而来。1985年,以菲律宾洪门致公党党员为主的一批华人,集资将加洛干市黎刹大街上的一座三层居民楼改造为庙宇,迎奉关帝塑像,称为菲华通淮庙。
  
马尼拉的青阳石鼓庙是一座“高高在上”的庙宇。“这里很灵的,一般人我不告诉他”,庄炳生老先生一脸神秘地对中国来的客人说,谁也没想到会在马尼拉市区一幢高楼的最高处,看到一座闽南乡村常见的家庙。
  
这座石鼓庙供奉的“敕封顺正府大王公”是晋江青阳的地方神。相传是明初郑和下西洋时,将其香火传到了菲岛。19世纪70年代,旅菲乡人打算建庙供奉。因为菲律宾祖籍青阳的华人以庄姓为主,所以庄氏宗亲会出面筹款兴建。1978年,亚拉尼沓街上开始动工兴建一座九层楼高的大厦。石鼓庙就屹立在这座大厦的最高层,此处视线极佳,极目俯瞰,仿若可以瞧见下面的芸芸众生日日忙碌。
  
“敕封顺正府大王公”据说历史上确有其人。俗名黄志,生于南宋淳熙丙午年(1186年)九月初五,崇文尚武,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嘉定庚辰年(1220年)三月初四“化身于石鼓庙,乡人先塑像以祀,后雕金身供奉。”他曾度数显灵,助国护民,宋明两代先后助国抗御金兵、蒙军和倭寇。南宋时受封为殿前太尉,再加封为武惠王,明永乐年间敕封为顺正府大王公。
  
西治美统时期,菲律宾华侨备受屠戮歧视,无助之时,他们常常想起故乡的神灵。“敕封顺正府大王公”如此英勇,能抵御外敌,正是极佳的寄望对象。菲律宾独立后,菲、华族群之间的矛盾仍然存在,故乡的神灵仍是告慰、祈愿的对象。19世纪60年代,华人移民社会转变为定居社会,故“塑像立庙宇于岷里拉市……供从拈香顶礼祷祝,俾以久远之瞻仰”。
  
石狮城隍公庙主神“敕封忠佑侯”、南安县诗山乡凤山寺主神“广泽尊王”、台北保安宫主神“保生大帝”(也称“大道真人”)等地方神,就这样逐渐被请到了菲律宾。故乡的庇护之神也定居菲岛了,成了新居住地的地方神。

微信图片_20170728171647.jpg
教堂


地方神庙具有多功能性

地方神庙,在马尼拉已不仅仅是宗教场所,它兼具着联络感情、慈善赈济等社会和文化的功能。
  
马尼拉地方神神庙的活动有平时活动、节假日活动与神祇诞辰庆典三种。崇拜者仍然像在闽南故乡时那样,时常到神庙烧香膜拜,或抽签算卦,或接受祝咒,只是抽签算卦时更多的是与经商、做生意有关。正月初一、八月十五和每个月的初一、十五,也要依旧例,到神庙里参加各种活动。现代社会里,神庙里的活动时间有了新变化,周日通常会举行祈愿念经的活动,这是顺应了现代人的作息时间。
  
各家神庙的神祇诞辰不一,但庆典活动都热闹非凡。庆典名目繁多,不仅有本庙的主神和其他神祇的,也有非本庙供奉的诸神诞辰庆典。庆典内容分为祭祀、宴饷和文艺活动。祭祀时常常要念经;祭品还是以“三牲”为主,再加上糕点、果品。宴饷则大摆宴席,有的是正式宴会,数十桌同时欢宴;有的是一整天里,随到随吃。
  
与宴会同时举行的是文艺活动,善男信女们边吃喝边欣赏,有南音,有即兴的“卡拉OK”。还有专场的文艺演出,庙前搭起戏台子,锣鼓喧天,在南音、芗剧的戏剧声里,听者跟着哼哼,陶醉其中。恍然间以为回到故乡,还牵着阿姆的衣角,羞涩地对着邻居的“查某囡”笑。热闹散去,更觉寂寞,但仍愿意沉醉其中。
  
这样的“热闹”,年长者喜欢带着子孙一起参加,既让先人神明感受子孙的孝顺虔诚,自己也享受了全家团圆的天伦之乐。香火缭烧,盛典不绝,孩子们在祭拜地方神的同时,也记住了遥远的祖籍地,对中华文化有所感悟。
  
地方神庙使同一宗族乡里,甚至是数个宗族的乡里汇集在一起。还会起到联络乡谊、联络感情的作用,具备了类似宗亲会、同乡会、联谊会的社会功能。
  
如同教义所弘扬的,地方神庙一苇渡航,扶济穷困,发挥出了慈善和赈济的功能。许多大中型神庙举办施药义诊活动和捐助救灾活动。保安宫祭祀的是保生大帝,保生大帝即吴真人(吴夲),以治病救人而被传颂。保安宫常年备有秘方配制的各种中草贴药,对所有前来求诊的人免费施药。“妙医沉疴真,道法拯万人”的对联随着灯笼轻轻晃动。青阳石鼓庙不定期地举办义诊活动,请医生护士来诊视施药,受惠者主要是周围一带的贫穷的菲律宾百姓。



文章来源:鹭风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