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开启辅助访问
登录
立即注册
搜索
搜索
搜索
首页
Portal
论坛
同城
人才网
工具
菲龙网工具
个人中心
关于我们
每日签到
本地新闻
时事评论
华人世界
中国新闻
新闻视频
国际新闻
娱乐新闻
科技新闻
菲龙广场
房产网
菲龙速聘
二手交易
便民电话
美食餐厅
旅游签证
物流速运
商品买卖
二手车市场
严选
话费充值
便民电话
贺词页面
瀑布流页
汇率查询
APP下载
每日签到
我的任务
道具商店
每日签到
我的任务
道具商店
更改用户名
关于菲龙网
About US
联系菲龙网
活动回顾
加入我们
本版
用户
菲龙网
»
论坛
›
新闻频道
›
科技新闻
›
封了一个TikTok,还会有千千万万个TikTok|暗涌看世界 ...
菲龙网编辑部7
有 744 人收听 TA
149104
主题
149121
回复
175281
积分
收听TA
发消息
加好友
本文来自
科技新闻
订阅
|
收藏
(
2953
)
菲龙网编辑部7发布过的帖子
0/26
银行理财12月报:理财产品破净率极致演绎降至0.9%,新发产品募集规模均值环比下跌近20%
0/32
万达又有新消息,王健林退出多家企业合伙人行列!新华保险已接手11家万达广场
0/26
江西农商联合银行获批筹建
0/26
银联国际联合三方推进中印(尼)二维码跨境互联互通
0/29
斯里兰卡发行银联卡来华交易同比增长近5倍
0/30
模式“切换”之后,河南2025年将“完成河南农商银行组建”
0/35
引金融活水入“千企万户”,泰安银行推进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走深走实
0/29
央行维持LPR不动,专家预计美国关税政策影响后续降息时点
0/29
温彬:政策利率企稳,LPR报价定价基础未变
查看TA的全部帖子>>
封了一个TikTok,还会有千千万万个TikTok|暗涌看世界
时间:2025-1-21 09:32
0
45
|
复制链接
|
互动交流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直达楼层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没有惊喜,也没有意外,TikTok案终于迎来了阶段性局面。
1月17日深夜,美国联邦最高法院作出正式判决:以9:0裁定TikTok“不卖就禁”法案不违反美国宪法。法案也为TikTok提供了继续运营的途径——通过“合格的资产剥离”,也就是出售。
1月19日10时,TikTok向所有用户推送了关停通知,其中涵盖所有字节、TikTok运营的产品。Lemon8(图文社区)、CapCut(剪映海外版)、Lark(飞书海外版)甚至是沐瞳的游戏都在美国这个下线。
这部长达1600多天的连续剧,还将继续更新。
美国候任总统特朗普说,他“很可能”会在20日上任当天给予TikTok 90天宽限期,以暂时避免其在美国被禁。据CNBC最新消息,AI搜索初创公司Perplexity 已正式对TikTok发出竞购请求,希望创建一个由Perplexity、TikTok US 和新资本合作伙伴组成的新合并实体。
关停通知
自2020年6月白宫表态考虑封禁TikTok以来,多股力量一直努力将这家公司从边缘拉回,包括但不限于:游说美国当局政府、两换TikTok全球CEO、启动维持数据本土化的“德州计划”——字节跳动每年拿出10亿美元支付给甲骨文公司,后者为其在美国的“可信技术提供商”进行源代码的安全检查等等。
但目前来看,作为当今世界格局下的一桩极致案例,TikTok的命运依然没有被改写。
在逆全球化语境下,TikTok早不是一个科技企业如何应对纷争的商业故事,它成为了一个国家、企业与用户之间复杂博弈的集结体。
过去一二十年,更多中国企业开始走上世界舞台。在全球化进一步成为中国商业主流思潮的今天,TikTok式的困境更加被反复忖度。新一代全球化公司如Shein、Temu等,也同样无法逃脱“我是谁、我来自于什么、我要去何方”的诘问。
「暗涌看世界」是暗涌的一个栏目。我们正在陆续推出了一系列全球化内容。
本期我们访谈了几位不同身份的全球化领域观察者,包括美国知识产权和商业诉讼律师Tim、清律纽约分所合伙人黄敏达、久居海外的投资人Richard以及北美市场资深行业专家赵培培。
我们试图从不同视角来解答:在大国博弈已然渗透到商业与科技领域的今天,中国公司该如何理解和推行全球化。
以下为对话:
TikTok之后,SHEIN、Temu、小红书怎样?
「暗涌」:如今的判决已经铁板钉钉,还有更改的可能吗?
Tim:
美国最高院的判决就是终极判决,即便是特朗普也没办法“改法”。我个人认为TikTok彻底跟大家说拜拜的可能性比较低,卖掉是最可能的终极结果。
「暗涌」:之前有不少猜测认为有可能反转,但事实证明并没有。这个结果在你的预料之内吗?
Tim:
我个人觉得,最高院仓促间接下这个上诉案子本身就是个败笔。大法官Gorsuch在他的Concurring意见中讲了几句实话:
他觉得这个事情搞得太仓促了,只给了大法官们几天的时间来考虑和判决。这在最高院的历史上是非常少见的。
所以判决书的开篇就在强调,希望这个判决不会”embarrass the future.”(让后人觉得尴尬难堪)。
更具讽刺意义的是,最高院的这个判决实际上也为其他国家禁美国app提供了一个完美的法律依据。根据这份判决意见,只要是某个外国app有收集用户信息,威胁国家安全的可能性就被禁止,而且并不需要实际的证据。
同样的逻辑也适用于WeChat和现在TikTok难民们蜂拥而至的小红书,以及其他类似的app。这年头只要套进“国家安全”这个万花筒,似乎什么措施都是合理的了。我来美国20多年了,被几个app就搞得兵荒马乱,我也是第一次见识到。
「暗涌」:有人认为对TikTok的封禁只是前菜,对于更多在美国开展业务的中国企业们,是否将集体迎来一个糟糕的局面?比如Temu、Shein等等。
黄敏达:
封禁TikTok不是“前菜”。过去已经有了相当数量的针对中国企业的执法行动,比如2018年以后针对华为的执法行动,以及近年来在半导体行业和人工智能行业的各种执法措施。美国打击中国背景企业,TikTok不是开始,也不会是结束。
以Temu为例,我们目前感受到的氛围,和TikTok在2019年前后的氛围很像。从
2023年底开始,部分对中国不太友好的智库已经开始渲染Temu的所谓“国家安全威胁“,一些议员推动对Temu的调查,提出包括数据安全、知识产权、关税等各个方面的威胁。
当然,到目前为止,美国社会对Temu的讨论还没有形成全社会的广泛讨论和共识。如果Temu的所谓“国家安全威胁”在美国形成共识,不排除美国立法或行政部门对Temu采取更激进的措施。
2019年前后,TikTok正是在一系列这样的社会氛围营造和推动下,才最终达至2020年特朗普封禁TikTok的行政令。
目前的氛围对Temu是非常不友好的。
Tim:
Temu 2022年9月在美国推出后,开了挂一般地扩张,2024年的营收增长数据也十分夸张。Temu在海外的迅速崛起,固然离不开自身的努力,也得益于美国市场一条名为“最低限度条款”(de minimis provision)的关税政策。
凡是通过直邮交付给个人买家的包裹,只要价值低于800美元就可以免税进入美国。在这其中,三分之一的包裹都来源于Temu和SHEIN——这只是保守估算,按照这两家跨境电商的增长速度,这个比例在当下只高不低。
绕过关税、又以更低价竞争,在这个条款的“掩护”下,Temu和SHEIN原本就有的优势更明显了,这让美国人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他们说这项政策的“巨大漏洞”正在“成为一场失控的野火”。
所以他们紧急修补漏洞。1月17日,是美国总统拜登任内的最后一个工作日。拜登政府发布提案,以收紧针对低价值进口商品的“最低限度”免税门槛。那些依赖跨境小包、没有备货海外仓的中小卖家受到此次改革的影响较大。当然,Temu和SHEIN的日子肯定也没有以前那么好过了。
「暗涌」:TikTok案判决背后,针对PACAFA法案中的针对性(法案中有且仅有TikTok 和字节跳动两家公司的名字)是否违背了美国宪法中的平等保护原则,判决书中再次强调了,美国国会有权在法律中单独罗列某一家或几家企业。这是否意味着,未来类似针对中国企业的“点名式”立法可能越来越多?
黄敏达:
本次TikTok案,最高法院没有处理平等保护、未审先判等问题。原因是美国不同级别的法院已经多次确认,点名式立法不违反美国宪法。这类点名式立法已经很多,比如目前国会正在讨论的立法草案有针对华大基因、药明康德、大疆等多家中国背景企业的点名式立法。
这类立法在2018年以前不多见,但近几年确实是越来越多了。
从山上往山下打,和从山下往山上打
「暗涌」:哪一类中国公司更容易成为被限制的目标?
黄敏达:
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种是美国认为中国可能造成威胁的高科技行业的公司,比如半导体、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行业的公司。当他们的技术发展到达一定阈值,让美国感受到威胁,就可能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另一方面,在美国有大量用户使用,甚至在某种意义上成为美国的“基础设施”的公司。TikTok和Temu这类互联网公司是一类,还有一类是在某些细分领域占据大量市场份额的公司,比如禾赛科技等。
美国的工具箱有很多措施,除了类似TikTok这样的针对性立法,制裁、管制措施、惩罚性关税、不同的税收待遇等,都可以是美国的工具。
赵培培:
中国企业出海大致可以分为三类:普通科技产品、中端科技产品和高科技产品。其中,高科技产品由于关注度高,更容易面临类似TikTok的问题。
对于中端科技产品,能否在美国市场立足,关键在于“高设计”能力——即强大的制造能力、高复杂度的产品设计,以及供应链整合能力。这些能力不仅决定了产品的竞争力,也为企业带来显著的市场增长机会。而普通科技产品则相对制造难度较低,只需专注于产品本身,受到的限制较少。
高科技产品涉及复杂的生态系统和供应链设计,因此讨论度更高。但这类产品通常具有较强的可移植性,例如互联网和软件领域,甚至硬件领域也可以通过全球代工实现迅速移植。由于这些行业难以通过制裁或关税直接管理,只能相关法规出台来进行间接限制。一旦违规,就可能被认定为“不合规”。
「暗涌」:所以不同领域的打压力度也是不同的。
赵培培:
对,企业的竞争方向也是重要的:
是从山下向上攀登(美国处于更高的市场位置),还是从山上往下俯冲(美国处于较低位置)。高科技行业中的一些 ToC 端应用,例如互联网,往往是对产业的颠覆,而非增强。产业颠覆性产品更容易遭遇打压,而产业增强型产品则更受欢迎。
举个例子,如果一个汽车部件在北美生产,通过与美国企业合资制造,成本从10美元降到8美元,这种“产业增强”不仅提高了竞争力,还为消费者带来更多福利,因此非常受欢迎。但如果某些产品颠覆了整个产业,并且难以证明其对当地经济和就业有积极影响,甚至可能威胁到现有产业,那么抵制的风险会更大。
Richard:
美国出台保护措施,会优先关注对本土企业构成严重、直接威胁的行业。海信和TCL出海多年,尤其在彩电等领域长期受到美国消费者欢迎。虽然他们在知识产权和关税等领域也遇到过诸多麻烦,但总体上他们的主要竞争对手还是日韩品牌。类似的还有其他消费电子、餐饮和其他市场。
相较而言,
电商直接涉及上千万美国中小微企业和品牌的直接利益。通信、基建和传媒属于战略优先行业,不仅涉及安全,也关系到美国普通百姓的日常。
这些敏感领域较容易受到政策限制和贸易保护措施的重点关注。
「暗涌」:Temu从第一天注册起就已经是一家美国公司,这还是不足以规避的话,中国公司还能怎么做?
黄敏达:
TikTok同样注册为美国公司,其股东字节跳动注册在开曼群岛,且字节跳动有大量的来自美国和其他国家的国际投资者,这些都不影响他们在美国遭受针对性执法。
企业本身的注册地不是最关键的问题,核心还是美国政府是否认为这些企业给他们造成“国家安全威胁”,而现在美国所谓的“国家安全威胁”已经越来越泛化了,而且随时可能动态变化,我们只能实时跟进和判断。
赵培培:
从美国受益人披露(BOI)制度和企业透明法案(CTA)的角度来看,一家公司是否被定义为“中国公司”,主要取决于实际持股股东的背景,而非董事会、高管或运营层面员工的国籍。
根据这一定义,一家非中国公司可以拥有大量中国护照持有者担任董事会成员、高管或员工,只要实际持股比例达到25%以上的股东为非中国护照持有者,该公司仍可被视为非中国公司(一般来说,持股比例超过10%时就会受到关注,特别是在家庭成员 2-3人形成一致行动的情况下,可能实现对25%以上股比的控制)。
反之,即使一家公司的董事会、高管或员工已完全“本土化”,如果其实际控股股东中有较高比例的中国护照持有人,该公司仍可能被认定为中国公司。
成为Global company之前,先成为Local company
「暗涌」:对于中国公司来说,有哪些是可以提前知悉、并加以预防的解决方案?
Tim:
我觉得最先要解决的合规问题,就是所有的东西要真实。很多中国公司找的国内代理,只是在美国开空壳公司并没有实际业务,有的甚至连地址都是错的。我处理过好几家在国内市场规模挺大的公司的被告案,打官司的时候我很尴尬,最担心的是在法官面前没有诚信。即便信息小到一个地址、电话也都要真实。
赵培培:
合规性是最基本的要求。目前,企业透明法案因本土企业的诉讼而暂时中止实施,但一旦恢复推进,相关企业需在实际股权分配和申报中特别注意合规要求。合规的关键不在于股东的国籍,而在于申报的透明度。
比如,如果一家公司由非中国护照持有者担任董事会成员,但实际股东是中国护照持有人却未申报,则不合规。如果申报信息准确,没有任何隐瞒和虚假陈述,即使主要股东是中国护照持有人,也不会影响合规性。
CTA的新要求还需要把对企业有实际影响和控制的人纳入申报,而不仅仅是法律意义上的股东。
从公司治理的角度来说,大多数中国公司出海都是从山下往山上打的逻辑,所以才会遇到合规、被制裁却束手无策的问题。我们遇到的更多不是说高科技产品的问题,是公司治理水平的问题。这是需要时间和经验去打磨的。
「暗涌」:所以中国公司的全球化,已经很难再做 Global company,而更多要做 Local company?
Richard:
华人创业者无论国籍,想在美国创业成功,要遵守美国当地的法律、监管和文化习惯。短期内,
公司治理、所有权和法律结构要独立于中国企业和投资人,管理层尽量做到国际化和本土化。
华商无法改变地缘政治关系,但可以在法律层面尽可能地进行做到风险隔离和保护。
长期而言,华人创业者要在本行业的上下游打造本土化的生态系统,同时学会利用媒体、服务社区,协调政商关系,树立符合美国价值观的正面品牌形象。这需要几代管理层的更迭,任重而道远。
赵培培:从科技产业的角度来看,当前有两个主要趋势:安心做自己和积极本土化。
前者可以参考 30-40 年前日本和韩国企业的发展模式。他们专注于产品研发和供应链本地化,将公司打造成由本地化团队控制的企业。许多日本公司超越本国市场份额,成为深受美国消费者喜爱的品牌。它们已经在文化上完全本地化,员工和运作方式融入美国市场,最终成为名义上是“日本公司”的美国企业。
后者是老生常谈了。从企业DNA的角度实现完全的本土化是一项复杂而漫长的战略,需要高度专业性和长期规划。企业不仅要打磨好产品,还需融入本地生态,实现设计、供应链和制造体系的全面本地化。
回复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点我进行验证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关闭
站长推荐
/1
【点击免费下载】菲龙网移动APP客户端
【点击免费下载】菲龙网移动APP客户端,新闻/娱乐/生活资讯生活通,带你了解菲律宾多一点!
查看 »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